分享

智商税其实也没啥不好的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9-08-03

这几天有个很有趣的新闻。

斗鱼直播上一位叫“乔碧萝殿下”的主播,一直不以真面目示人,只是靠甜美可人的声音受到粉丝的追捧,有粉丝为其贡献10万元礼物。然而在前几天的一次直播中,其遮蔽面目的软件忽然失效,出现在大家面前的竟是一位中年大妈,形象与其平日示人的图片有天壤之别。

在公众一片哗然之后,斗鱼平台宣称此事为主播故意策划炒作,并关停其直播间。

这位靠声音就能让粉丝刷上10万礼物的主播,为了炒作自砸招牌,暴露真面目,这个逻辑我是搞不懂的。当然平台这么说,我们就这么听了。

而更有趣的事情是,很多人开始反思:“直播平台的智商税收到什么时候?

“智商税”这个词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充满了鄙视链的味道,实在是既刁钻又到位,充分表达出“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意味。

但随着这个词的泛滥,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成了“智商税”。粉丝追偶像是交智商税、用户听知识课程是交智商税、股民炒股是交智商税、在直播平台给主播刷礼物是交智商税、买P2P也是交智商税......

最近还看到一些自媒体文章在讨论余秋雨、于丹、陈果......这些文化明星,觉得他们靠着鸡汤式的内容得到万众追捧,现在终于走下神坛,风光不再了。继而感慨大家的“智商税”终于交得差不多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中年人在看罗振宇的演讲交智商税,老年人在买权健的保健品保命”,言下之意自然是罗振宇的所谓“知识付费”跟权健的保健品一样,都是骗钱的玩意儿,听起来让你觉得收获满满,实际上听完了还是该干嘛干嘛。


对于“智商税”这个事,我倒是有点不同的想法。


不管是遮脸的“萝莉”大妈也好,感动中国的余秋雨、于丹也好,贩卖焦虑感的罗振宇也好,他们做的事跟天下所有的生意都没什么不同,都是卖给愿意消费的人群,让这个人群的消费者得到满足。

每个人的满足都并不相同,有人觉得读一篇余秋雨的散文挺满足的,有人觉得听听于丹的国学鸡汤挺满足的,有人觉得给遮脸的主播刷刷礼物挺满足的......这些人给用户带来的不是实用性的价值,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感。也许我们觉得余秋雨太矫情、于丹太鸡汤、给主播刷礼物太无聊,但我们的感受并不能代替别人,也并不成其为我们歧视别人的理由。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诱导消费”性质,你不在这里入坑,就是在那里花钱,你觉得人家听知识付费是付智商税,人家也觉得你买个天价包包是在付智商税啊。

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痛点和盲点,技术男可能会被酷炫的科技产品打动,小女生可能会被清新的小男生打动,女性可能会为了维持美丽去消费,男性可能会为了满足童心去消费。男人看到女人买护肤品的时候觉得女人在交智商税,女人看到男人买手表买烟斗的时候,何尝不觉得男人在交智商税?

所以呢,我觉得大家真不要太在意“智商税”这个颇有点恶毒的词,因为我们付钱买的,往往其实是自己的满足感,而不是物品的实用价值。不管是实物产品也好,虚拟产品也好,既然满足了不就挺好的吗,何必眼红人家赚到钱呢?

所以虽然我不喜欢于丹,但我也并不反对其他人喜欢她。当然,如果你昨天喜欢,今天忽然不喜欢了,那也不必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转过身来去鄙视那些依然喜欢她的人,毕竟谁没有昨天,对不?

当然,那些弄虚作假、违规违法的行骗行为,不在此列,因为那些恐怕不能算是“智商税”,而是“抢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