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报道过,南京一姑娘脑子一热花14万办健身卡,结果退卡竟要赔4.5万的消息。 这两天,又一个冲动消费买健身课程的女士来求助。这次的金额,比上次更高! 南京的张女士, 年收入只有4、5万。 但她却在半年多的时间里, 购买了28万多元的健身课程! 这钱…怎么还呢? 退课…有可能吗? 年收入不到5万 却贷款买28万元健身课程 张女士今年40多岁。去年8月底,她在金吉鸟健身馆万象都荟门店第一次购买了健身课程,花了4000多元。 “之后就每个月都在买,到今年2、3月,最后一次买,从头到尾买了770节课,总共花了28万多。”张女士说。 哑铃、拉伸、康复,甚至格斗,能买的课程张女士几乎全买了。 然而,她的年收入只有4、5万元。 这28万多,张女士几乎都是通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借贷平台筹的钱。 “一开始也没打算要买那么多课程,就是一般的健身。后面买了几节课后,教练就说挺好的,锻炼对自己有好处。他老说我这个要加强,那个要加强,就糊里糊涂好像被洗脑一样越买越多,刹不住了。” 3个月前,张女士的私人教练离职,她终于回过了神。 此时,张女士还剩下19万多的课程没有上,每个月一万多元的还贷让她压力山大。“头都晕了,几个晚上都睡不好。” 无力还款想退课 主管部门组织双方协调解决 张女士想退掉剩下的健身课,但是违约金的金额始终没有谈拢。 7月31日上午,记者陪她来到健身馆。门店经理表示,可以退课,但张女士必须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按照合同上面的违约金来扣除就可以了。合同上写的很清楚,30%的违约金。” 算起来,这笔违约金约为5.7万元。 而张女士认为,自己冲动消费固然有一定过错,但健身馆的私人教练不顾她的经济能力,诱导她过度消费,也有责任。 “私人教练不能一直这样营销推销,让会员一直续课,还没有上完又让你续课,等于把一年的费用都要交上。”张女士说。 张女士还表示,按照《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预付消费有'不得超过五千元'的限额规定,健身馆违反了这一规定。 记者联系上了健身场馆的主管部门商务局。工作人员表示,张女士误读了这条规定:只有经营者发行预付卡才有额度限制;张女士并不是办卡,而是和健身馆签合同购买健身课程。因此,只能算普通的消费合同纠纷。 经过沟通,金吉鸟健身馆总店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他们可以适当减轻张女士的违约责任。 金吉鸟健身馆总店相关负责人 王经理:
过度消费买买买 专家:可能是心理障碍 现实中,像张女士这样明明没有消费能力,却控制不住买买买的人不少。对此,心理专家表示,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长时间的过度消费行为,有可能是一种情感心理障碍。 南京鼓楼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 曹秋云:
如果这么说的话, 小编好像也经常买一些回家后 就觉得没用的东西… 专家提醒,如果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可以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多和朋友、家人沟通;严重的话,应当去正规医院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