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其欧阳修,我们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就是那篇中学语文课文《醉翁亭记》,特别是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从此,“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广为流传,妇孺皆知,欧阳修也得名“醉翁”。 欧阳修是北宋的文学大家,一生上的庙堂之高,也能处江湖之远。而在他年少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了,在北宋那个崇敬文化的年代,更是有着不少的文学传奇。 ![]() 欧阳修四岁的时候,他父亲欧阳观就在江苏泰州判官任上去世了。欧阳观一生担任地方官吏十一年。判官、推官也算得上是有实权的官员,但他为官清正廉洁,不贪不贿,因此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和置产,现在他突然病逝,突然没有了经济来源,使他们全家三口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之中,欧阳家就变得一贫如洗。好在那是一个宗族意识强烈的时代,一奶同胞的哥哥去世了,但只要还有兄弟在,就还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欧阳修的母亲郑夫人就带着儿女们投奔当时远在湖北随州任推官的小叔子欧阳晔。欧阳晔职位低,俸禄少,自己就有三个儿子要抚养,这一下子又增加四口人吃饭,家里显得清贫寒酸。以致欧阳修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居然买不起纸笔,进不了私塾。 ![]() 不过为了儿子的前程,郑夫人自己想办法,以沙为纸,以荻杆为笔,手把手地教儿子读书写字,成就了后世称颂的一段“画荻教子”的千古佳话。 在母亲郑夫人的悉心教育下,欧阳修进步很快。不到十岁已能吟诗作赋,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但欧阳修不满足于自己小小的成绩,认为要成就一番功名,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寻找名师。在刚刚年满十二岁,后世还算一个小学生的时候,欧阳修背起行囊,走上了外出求师学习的历程。 ![]() 这天傍晚,欧阳修来到襄阳城下时,天已大黑,城门关闭了。抬头一看,城头只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老兵看到他是个懂礼的少年,起了爱才之心。张口说道:“你既是读书人,我出一对联。你对得出,我放你进城;你对不出,就只能明晨再进了。”接着,老兵说出了下联:“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 欧阳修略加思索,道:“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老兵一想恍然大悟,心道这少年郎果是奇才,马上下城楼开城门。原来,欧阳修的下联是: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