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不够花怎么办?自己印钱呗!

 闻道山人 2019-08-03

本文为天眷堂特约撰稿人 璧山老鬼先生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才不久,发生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

说一个年轻小伙子,打工挣钱不够用,就想出来一个快速发家致富的路子——自己印钱花……是的!大家没有看错!自己印钱用,做假钞!被抓审讯,问曰:“为什么做假钞?”答曰:“印真钱不会,就只好做假钞用咯!”

米国某家族势力说过一句话,想要真正掌控一个国家,就得掌控这个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钞票的发行权,总统只是一个瞎摆设。

这个硬道理其实我们中国四川祖宗早就明白了,且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想象力——成都16家官商联合用楮树皮纸印刷凭证,上有图案、密码、划押、图章等印记,取名“交子”。面额依领用人所交现款临时填写,作为支付凭证流通。其实这就是最早期存取款凭据。

由于铺户都信誉第一,可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铜钱铁钱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就这样在四川全境流通使用了近80年。后来北宋政府觉得这样搞还不错嘛,交易携带使用都非常方便快捷,还有中间能收取手续费来着,交子发行权就被神宗熙宁政府依法接管了。


交子,发行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四川成都。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时间到了民国时期。

俗话说,天高皇帝远。中央政府更远又很忙,一直是蛮夷之地的蜀地四川啥都不多,就军阀土皇帝特多。据不完全统计,从1912年“省门之乱”到1935年中央军入川,四川地区“大小战争达四百次以上”,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争就达到二十九次”,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混战发生。四川各派军阀在经过一系列醒风血雨的吞并混战后,渐渐形成杨森、邓锡侯、田颂尧、刘湘、刘文辉、刘成勋、赖心辉、刘存厚等几个军阀巨头。

有军阀就得有人当兵,有人当兵就要吃饭,要吃饭就要粮草。但军阀们天天估摸着怎么打仗争地盘“统一全川”,是不会组织士兵下田插秧种粮开荒栽菜的,所以就需要大量的钱购买粮草。钱从何而来?军阀们就自己铸呗!

四川军政府铜币是由四川铜元币演变过来的。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川督岑春煊始议铸造铜元。

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建立四川铜元局,其规模不大,筹备组无钱无买新机器,就买以前铸小制钱的破烂机器修一修将就使用;厂房呢,就是机器局的压铜厂和旧的铜钱厂;铸造原材料,是机器局的枪弹废壳边渣和宝川局余铜,圯炼净尽,按铜96%、铅0.1%及其他的比例配铸“当五”、“当十”铜元。铸钱嘛,当然还是要靠谱一点儿,钱的样子要搞得漂亮一点。

公元1911年11月27日,以一场铁路纷争为理由,四川这个大清帝国人口最多的省份终于宣布独立,建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尹昌衡出任军政部长,被推为都督后,立即着手组织军政府,由周骏任军政部长,其他各部门首脑由革命党人与立宪派分子分任之。

辛亥革命后,四川大汉军政府于民国元年废除龙纹大清铜币模式,改铸四川铜币军政府造“当十”、“二十”和“当五十”三种面值的铜币。

当十

二十

当五十

正面为“四川铜币”四字,中有一海棠花,上有“军政府造”,下边为当制钱若干文;反面中间有一圈,圈内为篆文“汉”字,圈外还环绕有十八个小圈,小圈上有“中华民国元年”六字。这就是泉友们称四川军政府制钱为十八圈的来历。

民国2年(1913),又添铸“当一百”、和“当二百”两种铜元。

当一百

当二百文

当一百铜元的模式与当五十的相同。当二百文的版面稍大,其正面中间谱有一圈,圈内为嘉禾两穗,穗中有直书的“贰百文”三字,圈上为“中华民国二年”,圈下为“四川造币厂造”;反面正中亦有珠圈,圈内为两面交叉的五色旗,圈上有英文The RepubLic of china。


当二百文的版面比一百文大。这种二百文铜元,泉友们称“双旗”铜元,亦称大二百文铜元。

民国13年(1924),杨森为了更多地掠夺铸币暴利,发明铸造了重量轻、币身薄、体积小的小一百和小二百(也叫新一百和新二百)铜币,这两种铜币的模式与以前铸的“汉”字和“旗版”均有变动。

自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1913年地方军阀整修设备,开足马力大铸特铸铜元。

大军阀的厚利刺激了小军阀的贪欲,他们蜂拥而上,采用翻砂(砂板)、锤打(手工私板)等各种方法造钱, 且用减重、加值等方法铸币坑老实人(老百姓)。

当时仅成都一地就有私人造币厂80几处,因之后期川币之多之滥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尤以十五年二百文币为甚。此类币用蓉、渝两厂官铸币熔毁改铸,因而极其严重地损害了百姓的经济利益。

各地盘的土皇帝铸钱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不靠谱,面额越来越大,购买力越来越低,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某大神为了彰显他的钱质量好、信誉高、面值靠谱,跟子民们一样吃其他军阀铸币导致的通货膨胀的苦,于是就在他的管辖区雅安铸币厂专利发明了一批标语呐喊钱。

生活过高地方请求铸此平价

标语的意思是:爷爷们勒!大家都在使劲造钱,全川生活过高,东西太贵了,这样搞钱不值钱呀,买包洋火都要一麻布口袋铜板,这样整不靠谱啊!川边区这地方人民强烈请求,铸这个铜钱平价。这个铜钱靠谱得很,成色足,面额小,模样又好看,最重要还有这样多字儿呢!

四川西部高原地区,包括现今雅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地区在内,在近代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相继有过川边地区、川滇地区、川藏地区等名称。

“边铸川铭100文”铜元,其币正面完全类似在四川地区流通颇广、铸造量极大的普通川铭嘉穗铜元图案,中心镌一“川”字,上缘书年份“中华民国十五年”或“中华民国十九年”,下缘书币值“每枚当一百文”,但不同于川铭嘉穗铜元之处在于其币正面左右分列“边铸”二字。

其币背面没有采用夹穗图案,而是以篆书体镌写了“生活过高地方请求铸此平价”十二字。根据币面特地镌写“边铸”二字的情况,其币的铸地应为川边地区当无疑义。

“边铸川铭100文”铜元的发明创造铸造者问题历来分歧颇大。

有人认为1926年(民国15年)之后,川康边区乃刘文辉的势力范围,而雅安则在后来又是刘文辉的驻地,此币是刘文辉于1927年(民国16年)至1930年(民国19年)之间,应地方商会之请求而铸造发行。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1926年(民国15年)之后,“川铭嘉穗”小200文铜元盛行全川,四川地方军阀为牟取暴利,纷纷大肆收“汉”版四川铜元及双旗四川铜元,回炉重新铸造减重大额铜元。其时,无论是成渝两地造币厂,还是大大小小的军阀在四川各地私设的造币厂,皆忙于铸造小200文铜元,不可能另外雕版新铸别种铜元。

而且,“边铸川铭100文”铜元,其币背所铸之“生活过高”等言词,似对当局颇为不满,故推测非刘文辉所铸。而“地方请求铸此平价”一语中的“地方”,应指当地商会或某一社团组织,此币乃“地方”自行铸造,以表达其强烈要求当局平抑物价的愿望。

此币有15年(1926)、19年(1930)两种纪年。

15年(1926)

19年(1930)

分红、黄铜两种。

红铜

仅一百文一种面值,背铸篆书“生活过高地方请求铸此平价”十二字。像这种将铸行原因以文字形式铸于钱背上的,仅此一例。而根据铸造量,使用量,流通量和存世量来分析,此币相对非常少见,属于珍稀币种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