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间文化:《孝经》的产生及其影响

 安之若素藏书阁 2019-08-03

竹间文化:《孝经》的产生及其影响

《孝经》

竹间文化:《孝经》的产生及其影响

中国德孝城大门

竹间文化:《孝经》的产生及其影响

姜诗等三代孝子

竹间文化:《孝经》的产生及其影响

讲解员正给游客讲解孝子故事

竹间文化:《孝经》的产生及其影响

竹家竹间创作的孝子长篇小说:《孝缘情梦》

唐代皇帝李隆基主政期间,中国产生了一部《孝经》。

关于“孝”文化的探索,历史上经历了很多次大讨论。首先,“孝”是人类这种高级动物的本能,动物都能返哺,何况人乎?

但孝文化的形成,却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孝经》论述的是封建孝道和孝治思想,所讲的是“孝”是“广敬博爱”,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准则。千多年来,《孝经》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历代注释达500多家,可见《孝经》影响是极其深远。

孝文化在汉代时曾普极得最为广泛。原因在科举取仕制度形成以前,是以“孝廉”取仕。你得要经过地方官员推荐,首先成为皇上御批“孝廉”以后,你才能被皇帝赐为某一级的官员。比如:曹操就是以先评为孝廉以后再进入官场的。四川德阳在东汉明帝,刘庄皇帝,(永平3年)御批德阳孝泉姜诗为“孝廉”,赐(江阳)今四川泸州县令。《后汉书·第114卷·孝妇庞三春》。

唐代,有学者将“四书五经”及其典籍中关于德孝的论述结集成书。皇帝李隆基并为《孝经》作序,这是天子作序先例。唐明皇充分肯定了《孝经》传播对世道人心的行善的巨大作用,因而广泛流传。

元代:编辑出版了《二十四孝》:(为什么《二十四孝》会在元代产生呢?蒙古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发现少数民族的文化不如大汉民族的文化先进,感觉缺乏当皇帝的正当性。元世祖文武皇帝忽必烈为统治汉民族地区的人民甚至将宋衍公孔洙提拔为国子祭酒。想以孔子后人作为标志,实行儒家正统的思想在全国施政。尊孔敬孝就成为了元代人思想文化的主导性方针。元代郭居敬不是《二十四孝》的首创人,当然,还有说郭守敬著的,也有说是郭居业的多种说法。

《二十四孝》作为一个词组并成为书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这是一篇宣扬佛教思想唱词,藏于敦煌石窟,清末发现,后劫往国外,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敦煌石窟是我国佛教经典的宝库,所藏除佛教经典外,讲唱文学作品甚多。其最主要的形式是变文。变文实为“俗讲”所用的故事话本,系从佛家传经中演变而来,它萌芽于东晋,南北朝时,已在宫廷、民间盛行。

历史上为孝子传记配诗,非自郭居敬始。《敦煌变文集》第一卷收郭巨故事,最后以诗作结:“郭巨专行孝养心,时年饥险苦来侵。每被孩儿夺母食,生埋天感似(赐)黄金。”舜子故事也有诗,而且是两首:“瞽叟填井自目盲,舜子从井历山耕。将来冀都逢父母,以舌舔眼再得明。”“孝顺父母感于天,舜子涛(淘)井得银钱。父母抛石压舜子,感得穿井东家连。”郭居敬所配诗,比之变文的附诗,自然高明些。这也是它能够流传下来的主要原因。

据有关专家考证:《二十四孝》最后成书是由元人赵孟坚编定、郭居敬配诗完成的,笼罩在这本书著作权上的迷雾已经散开了。《二十四孝》作为延伸的《孝经》典型故事作为载体也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了,对于中国人的孝亲,孝敬人民大众,自立,甚至父慈子爱,天地大孝对个人的德孝文化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整个中华德孝文化的形成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德孝文化最终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德阳孝泉镇的“涌泉跃鲤、一门三孝、安安送米”是《二十四孝》中,最具有人情味的“母子之情”的孝子故事,也是普通百姓最容易践行的孝子行为。孝泉镇以德孝文化为中心形成了德孝旅游文化产业,保护好了姜孝祠、三孝园、元代龙护舍利宝塔、宋代孝街遗址、清真古寺、武圣宫戏楼,上世纪新建成了集文化旅游综合景点:中国德孝城。

孝泉镇各类民俗活动都围绕“德孝文化”这个主题开展,使德孝文化得到了较好地保存,除了较为常见的迎新春、闹元宵等,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七至初九都会举行“上九会”,期间有仿古式铁器帮,木竹帮,五金帮,药材帮,铜器帮,饮食帮,字画帮,花草帮八大表演,马戏,戏曲,评书等,热闹非凡。

自农历五月初四开始,每月举办为期一周的庙会,有皮影戏,被单戏,打道筒,唱围鼓等表演。八月二十八的姜公诞辰,会举办感天大孝祭。每年农历十月初八,还会举办大型的高僧念经祭塔仪式,重现元代五龙护塔的盛况。

孝泉镇回民较多,镇上有伊斯兰风情一条街,也称为半边街,它是孝泉回民居住地,也是伊斯兰教清真寺所在地,整条街以清真餐饮、伊斯兰文化产品为观点。牛排火锅、牛肉锅盔远近闻名,孝泉果汁牛肉更是驰名川内外,其制作技艺还被收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在领略德孝文化的同时,德孝文化也会润物细无声地浸润于人们的灵魂之中,使德孝文化这个省级非遗项目在著名“孝子之乡”得到了很好传承。

附《二十四孝》内容:1孝感天地;2亲尝药汤;3啮指痛心;4百里负米;5芦衣顺母;6鹿乳奉亲;7戏彩娱亲;8卖身葬父;9刻木事亲;10行佣供母;11怀橘遗亲;12埋儿奉母;13扇枕温衾;14拾葚异器;15涌泉跃鲤;16闻雷泣墓;17乳姑不怠;18卧冰求鲤;19恣蚊饱血;20扼虎救父;21哭竹生笋;22尝粪忧心;23弃官寻母;24涤亲溺器。 (文\简以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