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的现状与困境、希望与出路

 学到老图书馆nd 2019-08-03

1癌症的现状

  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大敌,防控癌症已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根据美国癌症学会《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发表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1 810万例,癌症死亡病例960万例。中国癌症新发病例380.4万例,占全球癌症新发病例21.0%,癌症死亡病例229.6万例,占全球癌症死亡23.9%。全球发病率前5位癌种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胃癌。全球死亡率前5位癌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中国发病率前5位癌种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中国死亡率前5位癌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中国30岁以上人群癌症发病率快速上升,60岁以上人群发病人数最多[1]

  罹患癌症的类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关联。在社会经济水平发达地区人群肺癌、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发病率高,与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有关,这些癌种被称为“富癌”。在社会经济水平欠发达地区人群肝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发病率高,与感染因素有关,这些癌种被称为“穷癌”。

  当前全球癌症发病情况是“富癌”发病率靠前,癌症死亡情况“穷癌”中的胃癌、肝癌死亡率靠前。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前5位的癌种是“穷癌”“富癌”混杂,中国癌症状况是“穷癌”未去“富癌”又至。

2癌症的困境
2.1癌症治疗的困境——神药不神,精准不准

  美国2017年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5年来美国癌症总体死亡率下降25%。很多人认为美国癌症死亡率下降得益于美国治癌新药的开发、个体化、多学科协作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突破。其实,美国对癌症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其肺癌的5年生存率为18%,胰腺癌5年生存率为8%;肝癌、食管癌、喉癌、膀胱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

  癌症治疗已经进入精准靶向治疗时代。理论上靶向治疗具有精准制导的特点,能够选择性杀伤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靶向药一度给人们带来战胜癌症的希望,被认为是神药,但这些神药也没有那么神奇。其原因在于:(1)靶向药物不能治疗所有的癌症,只能针对有靶点分子表达的肿瘤;(2)靶向药不能彻底治愈癌症,其效果是延长病人生存期;(3)靶向药也有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皮肤毒性、消化道毒性、心脏毒性、肺毒性等。说明靶向药针对的靶点分子也可能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靶向药不能精准地单独选择癌细胞。

  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莉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癌症免疫治疗的理论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免疫系统并不主动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激活免疫系统杀灭癌细胞,过于活跃的免疫系统难免伤及正常组织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2.2癌症理论的困境——束缚癌症问题研究的泥淖

  生物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致病因素在体内形成病灶,从没有临床症状的小病灶逐渐发展成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大病灶。病灶的发展结局决定疾病的转归。基因突变理论认为癌细胞是癌症的病因,癌细胞是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细胞一旦变成癌细胞就永远是癌细胞。癌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破坏正常组织消耗机体导致病人死亡。生物医学模式和基因突变理论认为人类战胜癌症的根本出路在于找到有效杀灭癌细胞或者修复突变基因的方法。退而求其次,通过早诊断早治疗将癌症扼杀于摇篮中。

  当前,人类疾病谱已从单一因素传染性疾病转变为多因素的身心性疾病。医学模式也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在面对多因素身心性疾病的弊端已突显。生物医学模式犹如放大镜看待问题,纤毫毕现却目无全牛,对疾病的认识顾此失彼,从而陷入盲人摸象的窘境。基因突变理论与癌症的事实存在很大出入。基因突变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癌细胞都是致命的,而实际上许多人能带瘤生存,绝大多数癌症病人并非死于肿瘤本身,而是死于恶病质导致的机体衰竭。基因突变理论认为致癌物无孔不入导致基因突变,癌细胞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是机体变异体,细胞癌变需要发生一系列基因突变,细胞一旦成为癌细胞便永远是癌细胞。但至今没见过癌细胞最终能发育成什么样的新物种,而且机体免疫系统并不主动识别并杀死癌细胞。相反,一些实验证明癌细胞的基因能指导正常生物的发育,而且癌细胞可以分化成为正常的组织细胞。有些癌症病人能不治而愈。一系列基因发生突变的概率很小,等同中大奖,但饮食不节制、缺乏锻炼和心情压抑的人很容易得癌症,癌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笑口常开、经常锻炼的人却能远离癌症。基因突变理论认为癌症具有家族遗传性,但人很少一生下来就得癌,30岁以上人群癌症发病率逐渐上升,60岁以上癌症患者最多[1]。只有活得足够长才能得癌症,有研究显示人口平均年龄每增加1岁癌症发病率上升11.44%。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2019年3月报道瑞士《肿瘤学年鉴》刊发的一项关于癌症的研究,预测2019年欧盟将有140万人死于癌症,比2014年的135万人增加约4.8%,这与欧洲人口老龄化相关[3-4]。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寿命最长的国家集中的地区,在欧洲人口数量最多的六个国家里人口平均寿命为波兰77.5岁、德国81.0岁、英国81.2岁、法国82.4岁、意大利82.7岁、西班牙82.8岁[5-6]

  可见,生物医学模式的基因突变理论不能解释癌症的全部现象,不具备成为理论假说的条件。基因突变理论对癌症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只反映癌症的一些表面性的特点,不能反映癌症疾病的全部、本质和内部联系。

3防控癌症的希望

  近25年来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双双下降。美国死亡率下降的癌种有肺癌、支气管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和男性前列腺癌[2]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真正原因得益于美国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减少对癌症的过度诊断。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就是所谓的富癌,与营养过剩、高脂饮食、缺乏运动有关。美国总结的防癌经验有禁烟、控制体重、少荤多素、多吃新鲜果蔬、少吃烹炸熟食、少吃糖、多喝白水、多运动、注意防晒、早期筛查、避免过度诊断。

  20世纪90年代,美国曾大力推广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从而查出大量前列腺癌,导致美国癌症患者数量飙升。后发现,PSA筛查出的许多前列腺癌患者根本不需要治疗,造成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2010年后医生诊断前列腺癌更加谨慎,使前列腺癌发病率下降。

  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癌风险。2019年3月瑞士《肿瘤学年鉴》刊发的癌症研究分析了欧盟各成员国胃癌、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10种癌症死亡率,指出胰腺癌是唯一没有显示出有利趋势的癌症。文章认为与吸烟有关,超过20%的欧洲成年人仍在吸烟,而美国则不到15%。此外,与超重和糖尿病有关。欧洲胰腺癌没有显示出有利趋势与欧洲人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超过半数的欧洲人超重,欧洲人是世界饮酒冠军。现在已有研究证明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和糖尿病有密切关系,高脂饮食、酗酒都是诱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酗酒加吸烟更增加胰腺癌的患病风险[7-10]

  美国的防癌经验使我们看到人类防控癌症的希望。

4战胜癌症的出路
4.1癌症认识的理论突破

4.1.1癌细胞的本质是组织干细胞增殖而分化受阻

  生物体生长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但只有可再生组织能够生长肿瘤,不可再生的组织不会生长肿瘤。肿瘤发生几率与组织再生频率有关,组织再生频率高发生肿瘤的几率也高。上皮组织再生活跃, 90%以上肿瘤发生在上皮组织。间叶组织只有在组织损伤时再生,10%以下恶性肿瘤发生在间叶组织。心肌组织和成熟的神经组织不能再生,所以不发生肿瘤。

  癌细胞都是未分化成熟的细胞。细胞生物学证明细胞分化是单向过程,只能从未分化细胞分化为成熟细胞,不能从成熟细胞“去分化”变成未分化成熟的细胞。癌细胞只能起源于未分化成熟的幼稚细胞。

  小鼠恶性畸胎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而将小鼠的恶性畸胎瘤细胞植入正常小鼠的胚胎中,然后种植到母鼠子宫。这个胚胎并没有发育成恶性畸胎瘤,而是发育成具有正常小鼠的遗传信息和恶性畸胎瘤细胞遗传信息嵌合型的正常小鼠。北美豹蛙的肾腺癌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将癌细胞中的细胞核移植到激活然后去除细胞核的蛙卵内,蛙卵经过正常卵裂过程最后发育成一个正常蝌蚪。说明癌细胞可以分化成正常的组织细胞,癌细胞基因内包含细胞正常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人的神经母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系统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在一些患者中这些神经母细胞瘤可分化成为成熟的正常神经节细胞而自愈。人类的许多肿瘤中都观察到有自愈的现象[11]。

4.1.2肿瘤发生的过程与条件

  用Berenblun诱发小鼠皮肤癌实验说明肿瘤发生过程与条件。苯并芘是一种化学致癌剂,具有致癌作用但不刺激细胞增殖。巴豆油是一种促癌剂,能刺激细胞增生但不具有致癌作用。Berenblun用苯并芘涂抹小鼠皮肤一年,仅3/102只小鼠发生皮肤癌。用苯并芘几个月后,再用巴豆油涂抹皮肤,很快就诱发小鼠多种类型的皮肤癌(32/83)。单用巴豆油涂抹小鼠皮肤较少见到肿瘤发生。先用巴豆油再用苯并芘,其效果和单用巴豆油一样,较少见到肿瘤发生。

  基因突变理论的解释,苯并芘作为致癌物使正常细胞基因突变变成癌细胞,但由于癌细胞数量少,不足以表现成肿瘤,涂抹巴豆油后,刺激癌细胞扩增则出现肿瘤。由此得出癌变二阶段理论。

  组织干细胞分化受阻理论认为促癌因素刺激细胞增殖,致癌因素阻碍细胞分化,增殖的细胞不能顺利分化成熟,停滞在分化途中某些节点上,聚集形成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和分化程度各异的肿瘤。

  (1)单纯用苯并芘:苯并芘能导致皮肤干细胞分化受阻,但不刺激细胞增殖。由于细胞增殖的数量少,发生皮肤癌几率也小。(2)单纯用巴豆油:巴豆油能促使细胞增殖,但不妨碍细胞分化。增殖的细胞能顺利分化成熟,使组织增生但不发生肿瘤。(3)先用苯并芘后再用巴豆油:在苯并芘妨碍细胞分化基础上,用巴豆油刺激细胞增殖,增殖的细胞不能顺利分化成熟,则形成大量分化程度各异的肿瘤。(4) 先用巴豆油后再用苯并芘:已知巴豆油作用时间短,停用巴豆油后刺激细胞增殖效果消失。先用巴豆油刺激细胞增殖,再用苯并芘处理,其效果和单用苯并芘涂抹小鼠皮肤一样,较少见到肿瘤发生。

  这样的解释比基因突变理论解释肿瘤发生过程更加符合Berenblun的实验现象[9]

4.1.3强烈的应激负荷是癌症的重要病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致病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的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的精神情感因素。致病因素作为应激源导致机体自稳态失衡,表现出不适症状和体征。机体自稳态失衡的转归决定疾病的转归,病灶是机体对病因造成的损伤与机体对损伤修复的动态变化过程。

  我国香山科学会议第422次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是“应激与应激医学:生物学基础与疾病控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目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活方式急剧变化、社会竞争压力显著增加,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强烈的“应激负荷”。长时程高强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激负荷将导致机体应激反应能力耗竭,引起多种类型的应激性损伤,诱导和促进了神经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人类重大致死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癌症病人通常有厌食、乏力、消瘦的表现。亚健康时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力降低,适应力不同程度减退,患者往往感到周身疲乏无力,情绪低落颓丧,肌肉关节酸痛,消化功能减退等诸多不适。找不到生物医学模式公认的患有某种疾病的器质性变化。亚健康实际上是应激性疾病。应激反应平复,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恢复正常,机体回归健康状态。亚健康进一步恶化发展成恶病质。持续强烈的应激反应可使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应激反应能力耗竭,内分泌机能衰竭发生恶病质,机体自稳态失衡生物信息紊乱,促进癌症发生发展[12]。临床上许多病人都是因为这些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癌症的,即使当时没有发现癌症,有经验的医生也会让其定期随诊,许多病人在随诊中会发现这样那样的肿瘤。

  简单地讲,癌症的形成条件犹如堵车:(1)车流量增多(组织干细胞增殖);(2)道路坎坷不平(细胞分化过程不顺利);(3)交通信号混乱(机体生物信号紊乱)。

4.1.4癌症既是局部病变,又是全身性疾病

  癌症作为局部病变,促癌剂和致癌剂作用于某个局部组织,导致局部组织再生不良发生癌变。局部组织癌变发展缓慢通常不会直接威胁生命,局部治疗能获得很好的疗效,很多人也能带瘤生存。

  癌症作为全身性疾病,持续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机体衰竭,内环境失衡生物信号紊乱,促进肿瘤发生与发展。全身性癌性疾病往往先出现临床症状,然后发生肿瘤多原发和广泛转移,疾病进展快,许多病人一经发现就是癌症晚期。清除肿瘤并不能阻止机体衰竭死亡的进程,达不到有效治疗效果。相反,治疗癌症的毒副作用本身作为一种应激源,对于本已丧失应激反应能力的癌症病人足以加速病人的死亡。

4.1.5早诊早治不能真正降低癌症死亡率

  生物医学模式认为,疾病发展是由无症状的病灶逐步发展到引发临床症状的病灶的过程,癌症的发展过程是由无症状的小癌灶逐渐发展成引发临床症状的大癌灶,认为通过筛查和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癌症治疗效果。筛查和早诊断早治疗不能真正意义上降低癌症死亡率。筛查和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了早期癌症的检出率,但不能降低癌症实际死亡率,只是在统计数字上降低了癌症的整体死亡率。同时筛查和早诊断早治疗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的投入并增加人们对癌症的恐惧。

很多研究表明,局部组织癌变的实际发生率远远高于临床发现率。筛查和早诊断早治疗发现大量不需要治疗的局部组织癌变,提高癌症的检出率。美国推广PSA筛查查出大量并不需要治疗的前列腺癌,直接导致20世纪90年代美国癌患飙升。临床实践也证实许多局部组织癌变发展很慢并不会导致病人死亡。检出大量早期癌在统计数据上降低癌症整体死亡率提高癌症总体治疗效果。2019年3月《肿瘤学年鉴》发表的欧洲癌症研究可以佐证这一点。该研究指出,2019年欧盟各国除波兰外乳腺癌的死亡率降低近9%。研究人员表示,乳腺癌死亡率降低得益于国家筛查计划、早诊断早治疗以及疾病治疗的改进。但欧洲乳腺癌治疗的改进并没有实质性降低乳腺癌的实际死亡率,如文章中指出欧洲乳腺癌的实际死亡人数仍在继续增加,2019年预计将从2014年的9.2万死亡人数增加至9.28万人。只有欧洲国家对50岁~69岁女性的筛查和早诊断早治疗起到了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很好的效果。这个很好的效果就是通过发现了大量早期癌稀释了癌症临床死亡率获得的[13-14]

  从早期癌发展到晚期癌直至病人死亡需要多长时间,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如果这个时间短如1年~2年,早诊断早治疗就有意义。如果这个时间很长需要5年~10年,那么早诊断早治疗5年生存率达到95%以上也毫无意义。现在只是笼统地认为一旦发现癌,预后都很差,把早期癌治疗效果好归功于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研究表明,癌症的实际发生率远远高于临床发病率,临床实践也证实有些局部组织癌变发展很慢并不会导致病人死亡。美国人倡导癌症早期筛查,但也意识到避免过度诊断的意义,开始谨慎诊断前列腺癌,并主张将早期甲状腺癌归类为良性肿瘤。

4.2癌症防治的方法突破

  防治癌症如同治理交通拥堵:(1)远离致癌物质,保证细胞分化通路通畅。现在已知的致癌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致癌异物),化学因素(如亚硝胺类、苯并芘类物质),生物致癌因素(如病毒、真菌毒素)。(2)减少刺激细胞增殖的因素,避免细胞频繁增殖。刺激细胞增殖的因素包括热烫伤、慢性机械性损伤、慢性生物性损伤和激素等。(3)保持乐观心态、控制体重、经常运动、防治亚健康,保证机体生物信号功能正常,预防癌症发生。(4)纠正恶病质,恢复病人体质,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恢复机体内环境,为肿瘤细胞再分化创造条件,促进癌症康复。治疗亚健康和恶病质类疾病,我国中医药对此可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BRAY F,FERLAY J,SOERJOMATARAM I,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18,68(6):394-424.

[2]SIEGEL R L,MILLER K 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7[J].CA Cancer J Clin,2017,67(1):7-30.

[3]林恒娜,顾秀瑛,张思维,等.全球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8,40(7):543-549.

[4]POLITYNSKA B,VAN RIJSSELT R J,LEWKO J,et al.Quality assurance in gerotological training programs:The Eoropean case[J].Gerotol Geriatr Educ,2012,33(1):39-55.

[5]MACKENBACH J P.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f life expectancy in Europe:A centennial view[J].Eur J Epidemiol,2013,28(3):229-240.

[6]RICHARDSON E A,PEARCE J,MITCHELL R,et al.Have regional inequalities in life expectancy widened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 between 1991 and 2008?[J].Eur J Public Health,2014,24(3):357-363.

[7]LOWENFELS A B,MAISONNEUVE P,CAVALLINI G,et al.Pancmeatitis and the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J].N Engl J Med,1993,328(20):1433-1437.

[8]EKBOM A,MCLANGHLIN J K,KARLSSON B M,et al.Pancreatitis and pancreatic cancer:A population-based study[J].J Natl Cancer Inst,1994,86(8):625-627.

[9]TALAMINI G,FALCONI M,BASSI C,et al.Incidence of cancer in the course of chronic pancreatitis[J].Am J Gastroenterol,1999,94(5):1253-1260.

[10]JURA N,ARCHER H,BAR-SAGI D.Chronic pancreatitis,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and the black box in-between[J].Cell Res,2005,15(1):72-77.

[11]LAI S Q.Carcinogenesis is consequence of failure of tissue development[J].Med Hypotheses,2018,119:84-87.

[12]LAI S Q.Cancer related fatigue and cancer cachexia are the consequence of endocrine failure caused by persistent stress[J].Med Hypotheses,2019,123:60-62.

[13]LUEN S J,SALGADO R,DIECI M V,et al.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residual disease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and residual cancer burde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Ann Oncol,2019,30(2):236-242.

[14]ADAMS S,LOI S,TOPPMEYER D,et al.Pembrolizumab monotherapy for previously untreated,PD-L1-positive,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Cohort B of the phase Ⅱ KEYNOTE-086 study[J].Ann Oncol,2019,30(3):405-411.

原文标题“癌症的现状与困境、希望与出路:基于2017年、2018年全球癌症发病与防控态势分析”,发表于《医学与哲学》2019年40卷第12期(总第623期),第20-23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