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中的瑰宝,而古典诗歌的题材、内容涵盖可谓是极为广博。这其中既有文人妙手偶得的佳作天成,也有一字一字反复推敲的精巧之作。但是要说哪一类诗词最为难得,笔者觉得应该首推题壁诗词。 为何要说题壁诗词难得呢?因为一般题壁诗词不仅是词人在当时当地的有感而发,要和当时的景物有所联系,更是在其中会抒发自己的某种情绪,最主要的就是在简短的时间里灵感迸发之作,这其实就很像网上很流行的“freestyle”,不过在遣词造句上这些词人笔下的内容完全是秒杀当下所谓的那些“freestyle”。 就像苏轼曾经题在寺庙墙壁上的那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谓是既写出了庐山的特色,其中又夹杂词人对于人生的感悟。而崔护故地重游题在城郊一户人家墙壁上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短短4句不仅描写了所见之景物,更是将一年间的物是人非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叫绝。 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首词也是一首题壁词,这位才子开篇连抄两大文坛高手之作,但是写完后却引得路人赞叹不已,更是四处找笔纷纷抄写,可谓一时之佳话。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北宋才子的随笔之作。 《江城子》 北宋-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描绘出一幅乡野暮春图,杏花村馆外酒旗随风飘扬,溪水潺潺,风儿卷动着凋零的花瓣在风中打着转儿。这里的“杏花村馆”很难说是实写还是续写,自从杜牧写过“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后,很多酒馆都以杏花村为名,所以在这里“杏花村馆”是真的名为杏花村还是只是说它是酒馆很难定论。 紧接着一句“野渡舟横”则是化用韦应物《滁州西涧》中的“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主要是描写世人所见的景象的荒凉,本就是暮春时节人的情绪难免感伤,而且又遇到这样凄凉的氛围,这个时候词人看到岸边的杨柳浓绿,心中不由泛起阵阵离愁。想念远方的人就不免抬头远望,但是入眼只有绵绵的江南山色,看着远方绿草接连着碧空,却怎么也望不见心里思念的那个人。 下片自然而然就从上片结尾的思念转入到回忆。遥想当年,夕阳西下,映照着楼外渺渺轻烟,而她带着脂粉的香气,眉黛如峰款款而来。去年和她在画屏中相见,是那么的美好。但是再看现在,陪着词人的只有关山之月,而她相隔千里之外,只有这一轮明月共照着彼此,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词人感受到一丝慰藉,其实这一句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得不说谢逸这首词细细品读有着别样的韵味,也难怪乎当时他写完后时常有人抄写。不过这首词的结局并不好,只因太多人抄,驿馆驿卒最终嫌麻烦用灰粉涂掉了这首题壁词,索性这首词最终还是在人们的抄写中流传于后世,也算是后世之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