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非常的有意思,其中许多都收录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笔者记得最多的是他写的《故乡》,它只截取了我们语文课本上的一小段,主要描述了他和他的玩伴闰土在一起的一段难忘时光。教科书中还有这样的一幅画面,叫做月下刺猹。这幅画非常美妙,让我们都非常的向往。笔者小时候就画了一幅这样的画,至今还存留在家里。鲁迅笔下所刻画的闰土。他在鲁迅家工作,后来,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出现了一些情况。付不起工人们的费用。因此,家里人解雇了那些工人,包括闰土。所以,闰土离开鲁迅家后,他的生活如何呢? 鲁迅笔下的“闰土”并不是他的真名。鲁迅是通过地方乡音和谐音相结合而得到“闰土”这个词的。实际上,“闰土”的真实名字叫章云水。他们家里的每一代人基本上都在鲁迅家工作过,然而到了鲁迅这一代,家里的经济越来越糟,鲁迅家里工人们的工资也在一点点地下降,由于章运水的父母都在他家工作过,有着一定的感情。虽然薪水很低,但他们仍然还是为他们家工作。儿童的世界相对简单,思考得也非常少。 这两个人在一起玩是纯粹的友谊。当时鲁迅和闰土还都是孩子。鲁迅看到闰土回家,便非常高兴和他一起玩耍。由于两个家庭的地位不同,鲁迅也实现了另一种幸福,非常喜欢和闰土在一起的世界。他觉得新鲜有趣,然而,人终是要长大的。直到后来,鲁迅搬去了北京。这也间接断了章运水的经济来源。这时,他父亲病得很重,需要钱买药治疗。他一时拿不出钱。章运水的父亲在没有得到治疗的情况下,没能撑住就离开了。 然而,还有家人需要养活,章运水真的找不到出路,所以他想出了一个下策,想到自己家的土地,由于这几年的自然灾害,田地里的庄稼一直没有收割,没日没夜都操心着庄稼,但收获的却非常少,而且此时也在交税。所以想来想去,决定卖了自己家的那块土地。没有收入来源的他,只能去别人家工作,以此来维持生计。有时他会租别人的田地来种点粮食,又或者是帮助别人耕种土地来获得一些资金。然而,这并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的办法,他已经为别人工作了好几年,他的身体也已经筋疲力尽了,身体大如以前,也有了各种各样的疾病,他的背部长出了一个大泡泡,开始逐渐地溃烂,慢慢地折磨着他的身体。 最后,他终究是没能抗住。起初,他的病并不这么严重,但由于他没有钱来治疗,病情一点一点地在恶化,他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无法忍受。事实上,就在这中间,鲁迅也回来了,他看到章运水后的特别地喜悦,由于章运水让他的童年增添了许多幸福。鲁迅和他坐在一起,谈论着他小时候一起玩耍的情景,但由于章运水长大后被现实折磨,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天真了。这使鲁迅十分地难过。看到他不像小时候那样熟悉自己,心里实在是非常地难过。 不过,这也非常地无奈,人还是要慢慢长大,谁也不能永远陪伴着自己,还是要面对现实,他和章运水最后还是会分开的。到了鲁迅年纪稍大一点的时候,他又再次回到了家乡。他看到一个像章运水一样的老人,就走上前去打招呼。老人告诉他,章运水已经走了许很多年了。尽管物是人非,然而鲁迅纪念馆却仍有一条规则,倘若这家的祖先是章运水,他们中的一个就可以在博物馆工作了。 20世纪80年代,鲁迅《故乡》中的“水生”之子少年闰土的孙子章贵成为鲁迅纪念馆副馆长。解放初期,章贵努力参加扫盲辅导班,致力于鲁迅文学的研究。鲁迅的儿子周海婴见了章贵,一看到章贵,他们就成了知心朋友,重现了鲁迅和少年闰土相遇的情景。 |
|
来自: kanglanlan > 《文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