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脚踏式织布机--潍坊华丰机器厂

 旺旺的天一阁 2019-08-03
  潍县华丰机器厂制造的脚踏式织布机。 潍城区档案局资料图片 王瑞甫 翻拍
  潍县华丰机器厂旧貌。   王瑞甫 翻拍于潍坊市档案局编著的《百年潍坊掠影》
  潍县华丰机器厂制造的柴油机。   潍城区档案局资料图片 王瑞甫翻拍



  “十万织布机”指潍县织布业在七七事变前城市经济繁荣时期达到的产业规模。古代,城市潍坊一带及其周边农村的家庭妇女自纺自织,生产穿衣用布是相沿已久的传统。潍县开埠后,城市潍坊一带成为鲁中地区重要的舶来品转运处,英国、美国、日本的棉纱和布匹等“洋货”大量涌入。“洋布”以布幅宽且长、质量好、密度大而充斥城乡市场,大有取代地产布匹之势。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强求生。工商业从业者中的有识之士打出实业救国的大旗,以生产出可与“洋布”相媲美的宽幅布为追求目标,自发地开始引进先进的“洋技术、洋工艺”,仿造“洋机器、洋设备”。潍县华丰机器厂诞生于1920年。该厂成功仿造出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日本“石丸”脚踏式铁木合制织布机,直接推动当地织布业形成了十万台织布机的规模,让潍县地产布匹不但夺回了本地市场,而且在国内各地拥有了强劲的竞争力。

华丰机器厂率先仿造出洋机器,“十万织布机”始现

  潍县传统织布的主力是家庭妇女。她们自纺、自织、自用布是当地居民及周边农民相沿已久的传统。传统织布的基本工艺是手工纺纱,用木织机织布。除自己穿用外,剩余布匹也拿到集市上出售。

  传统工艺自纺、自织的布匹俗称土布。清末,城市潍坊一带的土布业已呈传统手工业的业态,以一家一户生产为主,分散在潍县城区及周边农村的一些村镇。土布只能织到0.5米宽,8米多长。再长,木织机的布轴就不能承荷了。土布既窄又短,俗称“小布”,裁制衣服很不方便。潍县开埠后,这样的土布在宽幅“洋布”面前便没有什么竞争力了。

  怎么办?直接有效地方法是“照葫芦画瓢”。当地工商业者便以生产出可与“洋布”相媲美的宽幅布为突破口,自发地引进先进的“洋技术、洋工艺”,仿造“洋机器、洋设备”。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商人张瑞芝从日本购买6台脚踏式织布机,1912年,杨渭、郎瑞东、陈晋堂购买20多台性能更为先进的脚踏式织布机,前者生产宽幅土布,后者生产灰色和黑色的宽幅平纹布,并自称“爱国布”,在市场上畅销一时。虽然是牛刀小试并在不长时间内就无果而终,但标志着当地织布业在与国际标准接轨方面跨出了第一步。

  潍县华丰机器厂瞅准市面上不断增长的“小布”改宽幅布的需求,成功仿造出日本“石丸”脚踏式铁木合制织布机。以产品质量好、价格低、操作简便易学的特点受到全县城乡土布业户的欢迎,因而打开了销路。

  华丰机器厂的脚踏式织布机,可以织出与“洋布”同样规格的宽幅布。宽幅布规格一般在0.75米左右,一种地产彩色方格布规格可达1.5米宽,一般用做被面。华丰机器厂仿制成功脚踏式织布机之后,当地先后有11家铁工厂也投产仿造这种织布机。因而潍县城区及附近城镇、乡村以及邻近的昌邑等地的农村作坊和个体业户,很快便普遍以脚踏式织布机为生产设备生产与“洋布”同样规格的布匹,号称十万台织布机。这便是“十万织布机”名声的由来。

  脚踏式织布机的普遍应用让传统土布逐步退出市场。相对于传统的木织机,脚踏式织布机俗称“大机”,仍然是一人操作即可织布,但以家庭为单位的城乡织布业户用“大机”织布则由传统的妇女操作改为男子操纵,妇女上机操作的很少。这是因为“大机”的脚蹬速度加快,而在当时,家庭妇女中以小脚者居多,操纵这样的“大机”显然力不从心。因而当时潍县织布业十万织布机的规模有时也称为“十万大机郎”。

  脚踏式织布机代替传统的木织机,宽幅布代替“小布”,可称为一场织布革命。通过这场革命,传统织布转变为现代织布业。但脚踏式织布机的生产效率很低。即使是男子壮劳力操作,一台机器每天也只能生产一匹布。

  1932年,潍县聚祥永织布厂果断出资4000银元,从沈阳一家停业的织布厂买回21台日本丰田牌铁制机械织布大机,并在大马路购地建新厂。新厂1934年底竣工投产。与机械织布机相配套,该厂从华丰机器厂购买了柴油机以提供动力,修建水塔,安装大锅炉,染线也用上鼓风机。后来还陆续增添了轧布机、台布机、橡筋机、合线机等配套设备。

  机械织布机的使用不但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让聚祥永织布厂还可以生产格子布、斜纹布、充呢、灯芯绒等品种。该厂是当地首家使用配套机械设备进行生产活动的现代织布企业,代表当时织布业生产的先进水平。机械织布机的使用让该厂进入“早涝保收”的良性发展时期,也在无意间让当地织布业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

华丰机器厂滕虎忱实业救国,助推潍县现代工业诞生

  潍县开埠后应运而生的众多工商企业中,华丰机器厂的牌子响当当、硬梆梆,原因就在于不断采用新工艺,上马新项目,推出的新产品对相关行业整体提高生产能力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适销对路。

  从1920年企业诞生到“七七事变”前发展到鼎盛时期,华丰机器厂先后生产过脚踏式织布机、灌溉用畜拉斗子式水车、弹花机、轧花机、榨油机等机械产品,都适应了这些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价格也合理,因而颇受欢迎,销路一直没有什么问题。1932年起,作为动力机械的柴油机逐渐成为该厂的主打产品。

  在机器制造这一新兴产业领域中摸爬滚打,限于当时的条件,华丰机器厂涉足生产的主要产品几乎都走直接仿造国外同类产品之路,且内在质量一点也不逊色。其中,脚踏式织布机给潍县织布业带来的深刻变革不复赘述,柴油机的仿造和生产让该厂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民族工业中的一颗夺目的“明星”,则一直让当地人颇感自豪。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潍县只有一家发电量微乎其微的坊潍电灯公司,照明用电尚不能满足需求,大面积供应动力电更是“天方夜谭”。如果企业自备柴油机,那么机器动力和自行发电用电都能得到解决。而在当时,各种规格的柴油机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企业想自备谈何容易。

  华丰机器厂创始人滕虎忱笃信“实业救国”,凭着一腔爱国热血和娴熟的技术功底,他不惜重金购进德国生产设备和一台英国产15马力柴油机,与几名技师和工人“蚂蚁啃骨头”,反复拆装试验,琢磨构造原理,终于在1932年秋仿制出一台几乎一模一样的柴油机,且效果不亚于原产品。

  此后,在几年的时间里,8马力、25马力、40马力等不同规格的柴油机,该厂都能用自己的设备进行自主生产,质量并不低于同类进口产品。要知道,与此同时国内只有上海和无锡的两家工厂要与外国厂商协作才能生产同类柴油机。因此,该厂在国内机器制造业中便拥有了一定知名度。

  到七七事变前,该厂共生产各种规格的柴油机250多台,对国内特别是城市潍坊一带相关产业生产能力的上档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为“实业救国”仅靠“—枝独秀”毕竟有限,滕虎忱便积极鼓励其它企业仿造自己的产品。在当时的民族企业家中有如此胸襟者并不多见。十几年间,华丰机器厂共培养造就干余名技术人员,其中一半以上另谋高就,一部分人还另起炉灶自办企业。为了从“洋人”手中挽回利权,这些技术人员都可以利用学到手的工艺技术,在各自服务的企业里生产该厂的产品。潍县实业界新兴行业项目开工,滕虎忱大都被应邀作技术指导,设备安装完成也多经他鉴定后再试运行。在技术工艺方面,该厂和滕虎忱对实业界总是有求必应,一点也不保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