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监在手术前要答三句话,说错就惨了

 江山携手 2019-08-03

在清朝以前,进宫当太监的人,有的是罪犯或者罪犯家属,当太监是一种惩罚,《明实录》里记载:“教职净身”一条中有“永乐末年,诏天下学官考绩不称者,许净身入宫训女官辈”的记录。

意思是,你当不好老师,那就剥夺你的民间教师资格,让你进皇宫继续任教。

干不好却能“从地方进中央”,但这却是一个极其侮辱人的惩罚,所以当时各地的“教谕”“训导”都玩儿了命提高教学质量,生怕被“净身”。

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就是因为教学质量不高又犯了点儿事,才进了宫。话说,一个不称职的教师进了宫却能当帝师,没准在当时,入宫当太监也是一种梦想也说不定。

太监在手术前要答三句话,说错就惨了

所以,即便到了清朝能成为太监,能自称奴才,也成了很多人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很多人还要行贿送礼,甚至自己动手。以至于官府不得不下令:“严禁民间自行阉割,否则严惩不贷!”

清朝人想当太监,那也得“过五关斩六将”:首先要自愿,然后还要由有地位的太监介绍(这叫拜师傅),再然后要立下“婚书”,把自己当成女人“嫁”到皇宫里。

这些手续齐备了,还要准备银子交“手术费”,根据主刀者的资历,从一两到六两银子不等。

太监在手术前要答三句话,说错就惨了

做过厨师的人都知道,杀甲鱼这种被老厨师认为“不吉利”的工作都是由新手来做,但是老师傅会传授几句口诀,让新人在杀甲鱼的时候念叨:“他不卖,我不买;他不吃,我不宰。”意思是甲鱼如果有灵,那就去找卖甲鱼的和食客算账去,与动刀的厨师无关。

那些“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有资格挨那一刀的人,已经被绑成—个“大”字,还有人揪着辫子按着胳膊和腿,动都动不了了。主刀“医师”还必须问三句话:

太监在手术前要答三句话,说错就惨了

“你这是自愿净身吗?”

“假如你反悔,现在还来得及!”

“那么你断子绝孙,可和我毫无干系!”

挨刀者必须依次回答:“是。”“绝不后悔。”“毫无干系!”回答的时候还要声音响亮,态度坚决。只要稍有犹豫,那么马上收起手术工具松绑,赶出门去,预交的手术费也不予退还。

现在想起来,不能不佩服修炼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和岳不群了: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即使自宫未必成功,他们也能对自己下得去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