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洒脱的少女情怀——读李清照《如梦令》

 江山携手 2019-08-03

         ——读李清照《如梦令》

一、作品朗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作者概况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属山东)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李清照“子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 却显其才华之不寻常。当然,这也与李清照较早接受文化教育有着很到的关系。词人的生活往往分为两个时期,从其词作可以感受到。

三、重点注释

溪亭:临水的亭台。“常”通“尝”:曾经的意思。“沈”同“沉”。兴:兴致。尽:完了。藕花:莲花、荷花。“争”同“怎”:怎么。“一”即“全”。

四、作品导读

《如梦令》这是一首忆昔词,李清照以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词的境界优美怡人,足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起句“常记溪亭日暮”,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曾经游览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这一句中“常记”明确表明了词中所描写的是过去的生活。“溪亭 ”点出了地点,“日暮 ”点出了时间。起笔平淡悠远、自然和谐,表现出词人对那段美好生活的回味与向往。

第二句“沉醉不知归路”,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喝酒太多,已经沉醉了,忘记了回家的路。词中“沉醉”二字虽然感觉很沉重,但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照应着“沉醉”,表明了因沉醉而糊里糊涂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里,词人表现出了少女时代那美好而自由的生活。

第三句“兴尽晚回舟”,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一直玩到兴尽,时间很晚了,划船返家。此句中,一个“兴”字,表明了高兴快乐的生活。一个“尽”字,表现出了词人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这在中国古代,对于一个少女来说是很难得的。由此而表现出了李清照少年时代生活的美好,生活的自由自在。

第五句“误入藕花深处”,意思是说,在回家途中,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误入”一词,不但照应了“沉醉不知归路”,而且也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把一个“沉醉”的少女放在一个盛放的荷花丛中,不正是以花喻人,把一个似如花儿的少女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吗?

最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意思是说,(误入藕花深处的人)大家有些慌乱了,不知道该怎样渡,都争着划呀,惊起了满滩的鸥鹭。本来都是“日暮”时分,加上“误入藕花深处”,时间太晚,心理免不了焦急的。而词人一连用了两个“争渡”,不但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也反映出主人公“沉醉不知归路”迷糊的状态。由于“争渡”而又“惊起一滩鸥鹭”。这里,词人以景结尾,不但表现出主人公焦急的心理和慌乱的状况,而且在景物描写中,提高了词的审美境界。

总之,这首小令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借景抒情,形象逼真;语言洁净雅丽,明朗有致;意境开阔,表现出了词人在青春年少时的美好心情。

五、延伸阅读

一剪梅·红耦香残玉蕈秋

李清照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阅读提示:词人在词作中,尽情地抒发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词人由眼前的落花飘零,流水自去写起,到盼望鸿雁带来丈夫的音信。其中最后三句中的“才”“却”这两个副词用得很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阅读提示: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之一。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从而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六、名家诗词及名句选读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踏莎行 ·祖席离歌

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掉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提示:其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表现手法来说,词人以水喻愁——亡国之恨,人生不幸,特别是囚禁生活的凄凉等等,不但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提高了词的形象感和含蓄性,而且动态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绵延不绝,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