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刀手韩料店,招牌有半米长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19-08-03

复古韩料店

招牌菜有半米长

上桌要用剪刀剪

很多菜要六点后才能吃

店内所有东西都很土

还有一碗90年代韩国刨冰

仿佛穿越到1988韩剧里了

推荐菜品

三德辣炒年糕、韩国米肠

90年代韩国刨冰
怎么吃

📍坐标:闵行区

💰人均:103元左右

最近发现了一家宝藏韩料店,有一种韩剧1988里路边小店的感觉。店内装潢十分复古,就像是八九十年代爷爷奶奶家的模样,挂历、勾画坐垫、花纹塑料抽纸盒,都是现在很少能见到的布置。


一根年糕半米长

店里的辣炒年糕几乎是每桌必点,和其他韩料店不一样的是,在这里需要动用剪刀和夹子,因为每一根年糕几乎都有半米长。

=满满一层芝士=

炒年糕顶上铺了厚厚的一层芝士,上桌后就有扑鼻而来的芝士香,轻轻一提就可以跟着年糕拉出很长的丝,趁热吃的时候味道最好。

=配套剪刀和夹子=

上桌时,会配套剪刀和夹子,这样方便客人根据喜好把年糕剪成合适的长度。年糕Q弹软糯,记得裹上芝士一起吃哦。

年糕有面粉年糕和米粉年糕两种可选,辣度也能选择。一份炒年糕里面除了满当当的长年糕,还有鱼饼和脆皮肠,份量超足,4个人都完全够吃。

嘴大的朋友总是能比别人吃到更多的年糕!

=每桌必点,手机先吃=

来到这里的每桌客人,几乎都会点一份炒年糕,大家在开动之前都有一个固定步骤:手机先吃。除了辣炒年糕,还有奶油年糕、鸡腿肉年糕...还可以加菜放在里面哦。

料很多的花蟹鱼饼汤
在汤类里面,花蟹鱼饼汤是很受欢迎的一款,里面不仅有两串超级饱满的关东煮串,还有一只花蟹,上桌就可以直接吃的。


如果凉了的话,还可以开火咕噜咕噜的煮着吃,鱼饼、花蟹和白萝卜让汤底很鲜。

关东煮串很有韩国路边摊的感觉,小时候看韩剧,里面的人都喜欢边吃鱼饼串边喝烧酒,经常被馋得不行。

花蟹被切成了两半,肉肉轻轻一吸就出来了,多煮一会让蟹肉吸足汤汁更好吃哦。

上桌后店家会给相应人数的小碗,可以用小碗盛汤喝哦~

=受到一致好评的米肠=

米肠是韩国的传统街边小吃,也是受到我们一致好评的一道菜,口感外脆里糯,吃了一次就忘不了。

虽然叫米肠,但里面不是米哦~是用红薯粉条切碎后包进洗净的猪大肠里。但可能每家用的红薯粉条不太相同,有的细一些有的粗一些。

皮脆里糯
蘸一点点调料

店家用盐和辣椒粉做成了简单的蘸料,吃前蘸一点点味道会更好。


=蓝海米酒=

店里有两款特色酒饮:蓝海米酒和春花米酒,一蓝一粉,是类似鸡尾酒一样的调酒,但是比起料理来说,酒的味道就比较普通了。

=每桌赠送的奶油玉米=

在正式上菜前,店家会送每桌客人一份奶油玉米,上面铺了芝士,脆脆甜甜的。

=六点后才能吃到的菜=
其实店家还有一个热门招牌菜:五花肉一盘,泡菜也是放在烤盘上和肉一起烤的,只是这次我们扑了个空,还有泡菜披萨糖醋肉等创意菜,都是要等到18:00以后才有哦。

约上三五好友一起,不用点很多菜就能吃的饱饱的了。


一碗90年代的韩国刨冰

最初被这家店吸引,就是因为这一碗90年代的刨冰,看到的第一眼一看就有一种小时候的感觉,从装盘到配料搭配都浓浓的复古风。


特别惊艳的是,他们在刨冰里放了黄豆粉,味道超加分!
一共有5种配料,给的份量超足,足够2-4个人瓜分,这碗刨冰可以列进我2019年吃过的好吃刨冰前5名。

刨冰的托盘也超级复古,小时候在奶奶家过年的时候会用来装水果和糖果。

下午三点才开门

第一次去的话可能会很容易错过这家店,要从咖啡店旁边的小门进去上到二楼才是,每天下午15:00才营业,不要去早了扑空哦。

这家店是由两个韩国年轻人经营的,虽然店员们说中文比较慢,但会很耐心地和每一个客人沟通,还把开店的故事写在了菜单里,后方还给大家留了空白的纸页写下建议和想说的话。

店里生意很不错,开门后没多久就有很多客人已经入座,大多数客人都比较年轻,有一种学校门口小店的感觉。

店内还会放很多耳熟能详的韩语歌和综艺节目,喜欢韩剧和韩料的姐妹们别错过啦。

=今日花絮=

我能吃你的刨冰吗,就一口...

作者丨折耳根

摄影丨漂亮GG

*文中图片及文字为小分队原创

盗用者虽远必🐷

用餐提示

1、晚高峰可能人比较多,请遵守排队顺序或错峰前往;

2、有部分菜品18:00以后才提供,具体的请询问店员。

吃货·来聊天

韩料里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炒年糕?拌饭?还是水冷面...?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搜索 文章/各区吃啥/原创专栏 请戳菜单栏 

戳这看 征服了成都火锅街后,这店杀来上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