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工球,也叫牙雕套球,是用象牙雕刻的镂空圆球。圆球嵌套多层镂空的同心圆球,每层皆可拨动,精巧繁复,令人叹为观止,堪称鬼斧神工的“神技”,故名鬼工球。 鬼工球早在宋代的时候,我国匠人就模仿石雕,创出了镂空花雕,那时候就已经出现了3层象牙套球。 明代著名鉴赏家曹昭在《格古要论.珍奇.鬼工毬》中写道:“尝有象牙圆毬儿一箇,中直通一窍, 内车数重,皆可转动,故谓之鬼工毬,或高宗内院中作者”。简要意思就是说这里有这么一枚象牙圆球儿,它中间有很多层,都可以各自转动,所以叫它“鬼工球”,取之鬼斧神工的意思。
清嘉庆皇帝的收藏品 11层鬼工球 后来传至清代,因商贸的需求,鬼工球不断被改良,层层交叠,精美绝伦,每层表面刻镂着五花八门的浮雕。其中广州牙雕匠人创作得尤为出色,乾隆时期已经有14层的象牙球,每一层都是精美繁复,花朵、龙凤、山水等等,惟妙惟肖。目前最高纪录是由翁耀祥保持的57层,翁耀祥是翁氏鬼工球技艺的第五代传人,由他雕刻的57层象牙球每层的平均厚度不超过1.2毫米,最薄的为0.3毫米。 鬼工球结构复杂,层层独立可自由转动,却是由一块完整的象牙雕刻出来的。
2、沿球的径向方向在象牙球上均匀地打出一些直径较大的孔。 
3、把一种特殊的刀具伸入孔中,横向切割。 
4、入各个孔依次进行切割,最终可以球的内层与外层彻底分离。 

5、以此类推,将象牙球切割成很多可以独立转动的层。 
6、将其他层不镂空的部分依次转到大孔的位置,从大空伸入刀具进行雕刻,完成内层的加工。  从原理来说,鬼工球的加工过程大概就是这样了。不过,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没有那么容易。鬼工球对雕刻者的雕工要求极高,而且工艺颇为繁复,越往里球体越小,受空间限制,非能工巧匠不敢尝试。鬼工球就是牙雕的集大成者,地位极为尊崇,每一位牙雕爱好者都以能够收藏一颗鬼工球而感到骄傲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