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斑(花斑癣)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波比它奶奶 2019-08-03

汗斑(花斑癣)是由一种嗜脂性酵母——马拉色菌引起的常见的轻微的常反复发作的角质层感染,表现为细碎脱屑的斑片伴色素沉着和(或)色素脱失。

汗斑(花斑癣)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汗斑(花斑癣)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流行病学】 本病为全球分布,但较多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在温带为1%左右,而在某些热带地区可高达50%;本病好发于15~35岁的青中年人,但儿童甚或婴儿也有发病的报道。

【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 汗斑的致病微生物为一属双相、嗜脂酵母样真菌称为马拉色菌属。导致汗斑发生的最确切条件至今尚不清楚,但可肯定宿主和环境因素均非常重要。皮损好发于皮脂腺较多的部位如胸部、背部和上肢,而极少发生于缺乏皮脂腺的掌部;不同家庭成员也可发生本病,甚至有人发现并报道了汗斑的家系,而且流行病学显示极少见到夫妻同患本病,这些均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存在遗传背景。汗斑可表现为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超微结构研究显示,色素沉着型皮损角质层增厚,内含较多的致病微生物,伴有外周血管浸润的倾向,而色素减退型则显示较正常皮肤和色沉型皮损黑素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这种黑素体的变化据认为与马拉色菌产生的二羧酸有关,后者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影响黑色素的合成,并能抑制黑素细胞的DNA合成。

汗斑(花斑癣)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汗斑(花斑癣)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 汗斑除带来美容问题之外,并无其他危害。其特征性皮损主要在躯干上部、颈、上臂和腹部的细碎棕色鳞屑斑;泛发感染的皮损和不常见部位如阴茎、腹股沟、肛周、以及掌跖的局部损害也可见到;皮肤白皙患者皮损比正常色暗,皮损初起为淡红色,渐转色深,后变为淡棕色,在黑色皮肤或棕黄色皮肤的患者,皮损色淡,可变为色素脱失;同一患者皮损色调不一,颜色变化取决于鳞屑厚薄、感染严重程度及真皮的炎症反应,特别取决于日光的暴晒量,可导致皮损色泽的不同变化;部分色沉型患者可有轻度瘙痒;大部分患者的皮损在Wood灯下呈现出淡黄色荧光,可以据此判定皮损范围。

汗斑(花斑癣)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汗斑(花斑癣)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治疗和预防】 若不治疗,汗斑可长期持续存在。大部患者局部治疗有效,但50%患者在12个月内又复发。有多种局部制剂可用于治疗汗斑,2%硫化硒香波用于晚间,应于次晨洗掉,治疗需持续1~6周以上;酮康唑香波每日一次,持续5~10天,香波需涂于皮肤上,3~5分钟后洗掉;其他咪唑类药物如联苯苄唑、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硫康唑,应早晚各外用一次,持续4~6周;兰美抒局部外用需每日早晚各一次,持续2周;局部外用药需间歇重复应用以保证感染的根除。口服灰黄霉素和兰美抒无效;口服酮康唑200mg/d,5~7天或斯皮仁诺200mg/d,5~7天均有良效;有人用单剂量氟康唑400mg获得74%的治愈率。如预防再感染,可在好发季节每月口服1次酮康唑或伊曲康唑,剂量为400m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