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在美更重要——评贾平凹《丑石》的艺术魅力

 燕山茶社 2019-08-04

柳靖对《丑石》有过这样的评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化自一块集日月精华于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他笔下的石头其实是一块通灵宝玉而贾平凹的《丑石》中所写的却的的确确是一块石头,一块真正的“丑石“。

平凹散文创作始于80年代初,在这之前,他主要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当时中国正在对文革以及之前的一些冤假错案平反,因此在《丑石》问世后迅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激起了人们的共鸣。

内在美更重要——评贾平凹《丑石》的艺术魅力

贾平凹的《丑石》之所以引人深思,启人思考,原因之一在于他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句,给读者展示了一块石头被误解为“丑的不能再丑”到“丑到极致即为美”的过程。其二在于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通过写奶奶的厌恶,伯父的不屑,石匠的嫌弃极言丑石之丑,毫无用处;后半部分写机缘巧合之下天文学家发现了这块丑石,称它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两三百年了。感情变化由“遗憾”至“讨厌、咒骂”,步步下滑,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铺垫,以更好地褒扬丑石的内在美。先抑后扬,行文流畅,揭示文章的主题: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内在美更重要——评贾平凹《丑石》的艺术魅力

贾平凹的散文语言具有朴实,坦诚 ,率直的特点。如“多碍地面呦,把它搬走吧”,“用这块丑石吧,省的从远处搬动”,口语化的言语,更让人容易读出对丑石的厌恶。此外,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黑黝黝的”,“牛似的模样”;“极不规则,没棱角,也没平面”,从外观和实用两个角度直言丑石在我们看来丑石不仅丑,且毫无用处。“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壳子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通过汉白玉的细腻和大青石的光滑来反衬丑石之“丑”。

内在美更重要——评贾平凹《丑石》的艺术魅力

文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由物及人,表达了默默无闻、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与世无争的高贵品格;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体验。我们不能仅凭事物的外表就去评定它的价值,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唯有用心才能真正看透事物的本质。老人们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由物及人,平凡的我们可能会因为没有惊艳的外表和显赫的家世而感到自卑。殊不知一个人真正打动人心的不是外表和背景,而是内在的修养和人格的魅力。人要有一颗美的心灵,地铁站内农民工们为了错开上班高峰期耐心,母亲怕孩子的脚踢脏他人的衣服用手护住……

内在美更重要——评贾平凹《丑石》的艺术魅力

在《寻宝》节目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农民将瓷器拿给专家鉴定,专家们鉴定出此物确是宋代的瓷器,但令人奇怪的是瓷器外表十分光鲜亮丽。农民解释说,挖出是见它锈迹斑斑,并不美观,因此让朋友上了层油漆。如此一来,本应价值连城的瓷器变得一文不值。农民只是注重瓷器的美观,忽视了它的内在价值。

”丑石“可能并不丑,只是因为你没发现它的价值。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相比外在,内在美更为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