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价值不菲的一首诗:全诗16字被历代帝王疯抢,现代人反而不熟

 皖江东 2019-08-04

唐朝诗人李白一生留下了不少传世名作,被后人誉为诗仙。现代几乎没人不会背诵几首李白的诗作,但若是让人们选出李白最出名的一首诗,那恐怕很困难。有句话叫做“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诗词鉴赏方面,自然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李白有一首诗,却是人人公认的“最值钱”的一首,这首诗就是《上阳台帖》。

李白天性浪漫,平生最爱游览大好河川。15岁的时候,李白就凭借着出色的文采在大唐声名鹊起。18岁那年,他开始在国内四处游览,写下了不少名诗。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白的不少好友也都是十分杰出的诗人。好比说杜甫、高适等等。

李白的这些好友们跟他一样,一旦有时间就会结伴出游,去一赏大好山河。有一次,李白邀约杜甫等好友一同去王屋山的阳台宫游览。几人到了阳台宫,不仅看到了秀美的景色,还欣赏到了大唐道教宗师司马承祯的一些名作。李白看见司马承祯的作品心中感慨万千,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昔人已逝的感慨让李白挥毫泼墨,写下了一首短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随后又在纸上题了落款: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这首诗现代人并不熟悉,但是却是李白一生最值钱的一首诗。值钱的并不是这首诗的内容,而是李白的书法真迹。李白虽然留下了不少诗作,但是他的书法真迹,却仅仅只有《上阳台帖》这一个。

《上阳台帖》加上落款也仅有25个字,但是却是字字价值千金。中国有句话叫做“字如其人”,书法往往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性格。因此李白的唯一一幅真迹,更是显得弥足珍贵。后人往往只知道李白诗仙的名号,但是从《上阳台帖》可以看出,李白的书法也相当的不错。他为人热情浪漫,有“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豪气。李白的字也如他的人一样,洒脱恣意,甚至有一股侠气。

中国书法有很多种字体,李白写的是草书。即便在不懂书法的外行人看来,李白的草书也写的十分出色。《上阳台帖》看似凌乱,字体虽然大小不一,但是却是乱中有序,给人一种整体的协调感和美感。李白曾经评价过一些唐朝书法家,说他们写字过于刻板,是为了写字而写字,是“书之奴”。

而李白则并不如此,虽然他的书法一样很出彩,但是他却从刻意而为,只是通过书法展现自己的真性情。历朝历代帝王都以收藏《上阳台帖》而为荣。宋徽宗也是个书法大家,他自创的瘦金体时至今日仍有书法爱好者在模仿练习。宋徽宗曾经收藏过《上阳台帖》,他对《上阳台帖》爱若珍宝,亲自在上面题字以示喜爱。

清朝的乾隆帝更是个收藏爱好者,他在得到《上阳台帖》之后,不仅在上面题上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一连盖了好几个私印以宣示对《上阳台帖》的所有权。虽然李白的这幅真迹加起来只有25个字,但是历朝藏家的题字竟然达到了几百字之多,是李白的数倍还不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