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行动力我以前认为人生的目标就是追求快乐。人人都说成功是通往快乐的路,所以我去寻找理想的工作,完美的女友,漂亮的公寓。但我没有感到满足,反而觉得焦虑、茫然,而且不止我这样,我的朋友们也有这种困扰。我最后决定去研究所读正向心理学,去找出什么能让人开心,但我在那儿的发现改变了我的人生。 资料显示,追求快乐会让人不快乐。真正让我震惊的是这点,全球的自杀率不断攀升。虽然客观来说生活变好了,从每个能想到的标準来看皆是如此,却有更多人感到无助,沮丧及孤独。有一种空虚感在侵蚀人们,人们并不需被临床诊断出沮丧,也能感觉到这个现象,我想迟早我们都会想要知道:难道就只有这样而已吗?根据研究,绝望的原因并不是缺乏快乐,而是缺乏某样东西,是缺乏人生意义,但这就让我产生了一些问题。难道人生不只是要快乐吗?活得快乐和活得有意义之间有什么差别?许多心理学家把快乐定义为一种舒服自在的状态,在当下感觉很好,而意义则更深。知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说,意义来自归属感,致力于超越自我之外的事物以及从内在发展出最好的自己。我们的文化对'快乐'相当痴迷,但我发现寻找意义才是更让人满足的道路,且研究指出有人生意义的人适应力也会更强。他们在学校及职场的表现较佳,他们甚至活得比较久,所以这一切让我开始想我们每个人要如何活得有意义。为了找出答案,我花了五年时间访谈了数百人,阅读了数千页的心理学、神经科学及哲学,把这些会整起来,我发现了一件事,我称之为人生意义的四大支柱。我们可以彼此相互建立起这些支柱,在彼此的人生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第一根支柱是'归属感'归属感来自于一种关系,一种你与他人在本质上彼此是否处在相互珍惜的关系中。但有些群体和关系提供的是廉价形式的归属感,你被重视的原因是因为你所相信的事物,你对人的好恶,而不是你的本质。真正的归属感源自于爱,它存在于个体间共处的时光当中,且它是一种选择,你可以选择与他人培养归属感。举例来说,每天早晨我的朋友都会向同一个街头小贩买一份报纸,不过它并不是只有交易的关系,他们会停下来花点时间说说话,把彼此当朋友对待。但有一次我朋友的零钱不够,小贩说没关系,不用了啦。但我朋友坚持要付钱他,所以他去了一家店买了他不需要的东西,把钞票找开,但当他把钱给小贩时。小贩退缩了。他感到受伤,他试着想表现友好,但我朋友拒绝了他。我想我们都曾像这样在小地方拒绝别人,却没有意识到。我就有过,我会从认识的人旁边走过,却没跟他们打招呼;当有人在跟我说话时我会看手机这类行为是在贬低别人的价值,让他们觉得自己是隐形的不值得的。但若用爱来引导你,就会创造出一种联结,让他们彼此都振奋起来。对很多人来说,归属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来源,是与家人及朋友之间的联结。 第二根人生意义的支柱是'目的'找到你的'目的'并不是只找到让你快乐的工作。'目的'的重点是你能给予什么,而不是你想要什么。一位医院管理员告诉我,他的目的是治愈生病的人。很多家长告诉我,我的目的是抚养我的孩子。'目的'的关键在于用你的力量去服务他人。当然对很多人而言,这是透过工作来达成的,那是我们做出贡献和感到被需要的方式,但这也意味着像是无心工作、失业、低劳动参与率等等议题。这些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存在主义问题,人们若没有值得去做的事就会挣扎折腾。当然你不需要从工作中找到'目的',但'目的'能让你有活下去的意义,有驱使你向前行的理由。 第三根人生意义的支柱是'超然'超然的状态是很少见的时刻。在这个时刻中你超脱了日常生活的喧嚣扰攘,自我感正在渐渐消退,你会感觉到和更高的现实产生链接。跟我谈过的其中一个人说'超然'来自于欣赏艺术,另一个人则认为超然是在教堂中。对我来说,'超然'是透过写作发生的。有时候我太投入,会有一种忘我的境界,这些'超然'的经验能改变你。有一项研究是让学生去看60米高的尤加利树,看一分钟之后他们会比较不自我中心,若给他们机会去帮助别人,他们连行为都会变得更慷慨。归属感、目的、超然。 第四根人生意义的支柱是'说故事'接着谈谈我发现的第四根支柱,他常会令人感到惊讶,第四根支柱就是'说故事',你告诉你自己关于你自己的故事。用你人生中的事件来创造一个故事,能让你看的更清楚,他能协助你,了解你是怎么变成你的。但我们通常没发现我们故事的作者就是自己,且我们可以改变说故事的方式。你的生命并不只一连串的事件,即便你被事实给限制住,你仍可以编辑,是诠释,再重新述说你的故事。我遇到一位这样的年轻人,他因为打足球而瘫痪。他在受伤后内心的对话是这样的,我打美式足球的人生是非常棒的,但看看现在的我。像这样说故事的人,我的人生曾经很棒,现在却很糟,说这种故事的人比较容易焦虑和沮丧。他有好一阵子就是这样。但随时间过去,他开始编造一个不同的故事。它的新故事是,在我受伤前我的人生没有目的,我常去派对但我是个很自私的人,受伤让我明白,我可以成为更好的人。他把故事进行改造,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在对自己说完这个新故事之后,他开始开导孩童,他找到了他的目的,服务他人。心理学家丹麦亚当斯称这现象为救赎的故事。用好的来救赎不好的。他发现过着有意义人生的人,他们说的故事内容通常都是他们的人生,由救赎、成长、爱来定义。但是什么让人们改变了他们的故事?有些人向治疗师寻求协助,但你也可以靠自己做到。只要完整的反思你的人生,你的关键经验如何造就了你?你失去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这就是我的朋友所做的。你不可能一夜就改变你的故事过程,可能要花好几年且很痛苦。毕竟我们都曾受过苦,也都在挣扎。但拥抱那些痛苦的记忆。能带来新的洞见与智慧。让你能找到那支撑着你的'善'。归属感、目的、超然、讲故事,这些就是意义的四大支柱。 当然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强大的社群——好的和坏的都包含在内。帮派、邪教:这些也是有意义的文化,他们利用这些支柱给予人们活着和牺牲的意义。但那就是为什么我们身为一个社会,必须要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案。我们需要在我们的家庭及习俗制度中建立这些支柱来协助人们变成最好的自己。但一定要花心力才能让人生过得有意义,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每一天过去,我们不断地创造我们的人生,扩增我们的故事,有时我们可能会误入歧途。 快乐来来去去,但当人生真的很美好时,当事情真的很糟糕时,若人生有意义,你就会有可以紧紧抓住的东西。 |
|
来自: 文化学者 > 《正信正气政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