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翼医案:说好的,半夏厚不汤可以治疗梅核气,为啥用上没有效果呢?

 有一个美丽的传 2019-08-04

天容穴是咽部疾病的保健中心

中药赤灵芝

中药威灵仙

      有女性病者,年方50有余,患梅核气,约七八年,经过几个中医调治,反反复复,总不能愈。去年以来,有加重的趋势,尤其晚上,总觉有异物堵塞于咽喉,吞咽和出气颇为不畅,兼患肩周炎,也是,一到个晚上就疼痛难忍,患侧不能挪动,功能受限。

      患者自述, 最近一次在他们那里一名年已八旬的老中医门下看,开药三剂(方子我看了是半夏厚朴汤稍微加了几样药,如海浮石之类的),服完说无任何效果,后担心恶化,又去西医医院做了一些杂七杂八的检查,貌似没有发现什么大病,最后才咨询于我,起初,没有见病人,就让服半夏厚朴汤,基本上是保持了原方,服了7剂,好了那么一阵子,又因淘气而作,我又推荐李可老中医的一个方子, 李可老先生也感叹说:梅核气,他按书本上学来的半夏厚朴汤很少取得疗效,而自己用白芥子1.5g,桔梗2g,甘草1.5g,硼砂1g,陈皮6g,乌梅9g,利咽豁痰,剂量虽小,每每取效.......因一幅药的价钱很便宜,家属连取10多付,服了,还是没有啥效果。

今年春节,她找我面诊,见其面色晄白,舌胎淡白,舌质青暗,舌下静脉暨青筋暴露,自诉:大便秘结,怕冷,头晕,肩膀疼的厉害,病侧手无法触摸健侧肩膀,当时测血压,高达:160/108mmHg脉像:沉紧,右关迟脉少

根据脉象及诸症,我觉着应“上病下治”,要从纠正肾阳虚入手,之前的医疗方案,基本上都是从郁从痰从气而治,所以就本例讲,是治标不治本的。

半夏厚朴汤,又称四七汤,方名的意思是:四种药(半夏、厚朴,茯苓,苏叶)化解七种郁结,原方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咽中如有灸,半夏厚朴汤主之。”张机认为本病多发生在女性,灸脔大概就像是炒肉片样的东西,感觉老是粘在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并且病因多为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进而肝气横逆犯脾胃,脾不健运,痰湿生于土,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咽喉乃胃之门户,气痰湿若是郁结于此,咽即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而每在情志不舒或胃失和降时病情就加重。半夏厚朴汤是从肝、脾、胃用药,其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配合茯苓健脾渗湿,苏叶配厚朴宽胸理气,降逆除满,有的方换作生姜以辛温散结。——Well,这都没错儿,但如此用药,应该有脉象的支持,其必是弦滑一类,而不是本病例的沉紧之象。

于是,我大胆舍证从脉,认为,只要从根本上纠正了肾阳虚,从理论上讲,其所有的症状都可能会消失。

处方:

1、口服金贵肾气丸,一次5粒,早晚各一次,熬化,淡盐水冲服;

2、用灵芝(性温,气味芳香走窜,主治胸中结,滋补肝肾等——取其补暨升)和威灵仙(辛温,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取其泻暨降)两样温热的草药等量,泡水,小口多次呷饮当茶喝,一升一降,形成古中医学的圆运动。

照以上方案,用药半月余,除血压高没有改善外,其它肩膀疼,噎人,大便秘结的症状都消失了,后随访半年,再无发作。

原计划,如果此医案失效,我打算用四七汤+通脉四逆汤加减,标本兼治,应该五剂便可拿下,还很有可能高血压都会纠正的。谁知?药没有真正咋开打呢,那病魔便逃之夭夭!

总结:此病,之前皆误治,包括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医者都没有跳出医圣张仲景的对此病的认识,一见梅核气便不因人、因时、因脉论治,都以为是痰气湿等互结于咽,——殊不知,病有千变万化,天下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病皆因人而异,而这个“异”,笔者认为就在脉象,所不同,是通过两手“三部九候脉”的比较得来的。比如画画,自始至终都是在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其手段就在于“比较”二字上,同样的道理,抓脉也是在探索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比较亦是核心!只要你能通过比较,准确的把握脉象,且从你的手离开病者手腕的瞬间能做出治疗方案,那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

今人看中医,喜欢找胡子长的,头发白的,脸上皱纹多的,觉着有这些标志者,才算所谓的老中医吧,我告诉你,那你很有可能要上“老中医”的当的,就拿这例来说,老中医不是也看过、把过脉,不依然是误治么?——有广西网友,在线咨询,说自己的月经越来越少了.......还想要二胎云云,还说她找他们当地一位有名的,照例是年过八旬的老中医看,只见他一边搭脉,一边聊天,差不多把了一个小时,然后又聊,这才开方,哎,吃了他的药,就直接给调没有了.......

其实,中医的辩证是一套颇费脑神的事儿,人非圣贤,哪个人老了脑细胞不衰老呢?所以,那些年龄偏大的老中医,除了有些经验外,遇到复杂的病例,思维和智慧铁定的是跟不上的。我就见过一个坐堂的带胡子的中医,连生姜和干姜都分不清,还振振有词的说,干姜不就干了的生姜么?闻之,我心想,这些人不正就是鲁迅笔下的骗子吗,真不知道他们都会看些啥病呢?!

清末民初医家彭子益说:夫学医归结在用药,用药的根据在脉象,故善于学脉者,乃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所以,从治此病之后,我便感悟到:不抓脉而就开药的中医是耍流氓;抓脉但又边抓边聊天、心不在焉者都是骗子一族。——这话不仅是对别人的质疑,更是对自己提出的一种警示与挑战。

                       2019.7.24 午夜 Lee D.Y 于困惑堂

【今日广角镜头】

夏日的一个傍晚,一只乌鸦,嘎嘎的叫着,从老家的崖畔上飞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