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大院的往事

 歼敌机 2019-08-04

原创《有福之州》冶山--藏在记忆里的山

作者一箭客

版权属于原作者 

中山大院

福州自古多山,有奇峰异洞的鼓山、人文厚重的于山、道教胜地的乌


山……然,在予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当属一一冶山。



当地有“三山现,三山藏,三山看不见”的俚语。这“三山藏”之一的冶


山,就藏在福州中山路23号的中山大院内。



半个世纪前,这儿还属军事禁区,冶山不用藏,一般市民也难得一见。


可其却伴随了我人生的童年与少年。


己亥季春末,是日日丽天蓝,风和气适。忽萌重游冶山的兴致,遂乘公


交至屏山站前往。

谨以此怀念告别中山大院五十周年

沿鼓屏路向南行数十米,就是冶山路口了,新扩建的冶山春秋园已然在


眼前。

地铁屏山站的东出口与园区的无缝对接,就好像为游园所建,出门见


园,交通十分便利。

有人说,行走在这园中,会生出穿越福州城2200年历史的感觉。

是处历史遗迹(物)随处可见,这尊石槽就是宋代文物(只可叹,其是从永


泰移来展示的。在冶山南侧不也有尊古石槽吗)。

冶山


位于福州屏山东南麓,地质上属屏山余脉。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


年),闽越王无诸在此筑城建都,名“冶城”,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城郭。

这是


复原的汉古井。

转过


冶山春秋园的地标,一座后建的喜雨轩跃进眼帘。这周遭便是儿时


的“小河边”。


“小河边”的一口池塘,正称“欧冶池”。相传春秋战国时,铸剑大师一一


欧冶子在此“冶剑于山,淬剑于池”,故也叫“剑池”。

这块


于元·泰定五年,由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刻制的《三皇庙五龙堂欧冶


池官地》石碑还伫在池的西北角。停课的那个年代,某日,这石碑竟遭


一伙人挥锤齐腰斩断轰然倒地。那折处仍清晰可见。

欧冶池


中有三个泉眼,早些年水量大时出水处会略高于池面。池的南端,原有


一更衣亭。据说这淬剑的池,后又成了某个贵夫人的浴池(未考证)。


周边后(上世纪八十年代)植了许多榕树和香樟,与池中的荷叶形成了“荷


塘月色”与“树绿成荫”的两个新景致

五十多年前,


大院的发小们经常聚在这儿钓鱼,捞虾,捉蜻蜓,逮知了……

这池

似乎不如儿时那么大了,是人到了一定岁数了吗?

由欧冶池


往南数十步,便是冶山了。


冶山因冶铸而得名。山上旧有天泉池,故又名泉山,亦称将军山,城隍


山。其时,山之广,名之隆,可见一斑。


大院发小们亲昵称其为“小泉山”。

山不高,


大约旧楼房4层,仅十米上下。


山不大,数分钟便可翻越。

冶山的阳面。几乎是只见树木,不见山。

山的


东北角,座落着近代海军元老萨镇冰的晚年住处一一仁寿堂。

现已辟为纪念馆

小泉山


上各类摩崖题刻共50余处,大都刻于清至民国时期。另有“冶山古迹”题


刻镌刻在冶山西侧护坡墙上,为清代福州郡守何如莲书。

2






冶山最有趣的石刻当属“九曲”题刻。要找到这九曲还得颇费功夫。由一

曲始,顺时针由南向西折北绕东返南再拐东,走个大写的“R”。


这一曲藏在中山大院12号楼南侧墙基上。

这是寻找一曲的通道。

由一曲向西北行一二十米,出了这个门,便可见二曲。

二曲在冶山西侧晴雪峰石刻下。

三曲


在山北坡偏西泉山摩崖题刻立碑处。

九曲在南中坡八曲以东数米处。“曲”字仍可见,“九”字若如一曲所书,


则被树根遮挡。若如它曲所书,则可能石崩脱落

冶山


上还有一趣处一一九曲池。


据说在这之上曾建有流觞亭,是闽都文人聚会的场所

这九曲池应


是仿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描绘的流水行觞、附庸风雅之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这“仙”当作典故、故事讲。这不起眼的冶山,竟是闽都千年文化的发祥


地,在历史上曾是福州乃至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

登顶的路仅数米,冶山最高峰也近在咫尺。

登临后,


也会使人生出“会当凌绝顶”的感觉来。

山顶


处有一建筑遗迹,不知是否为“山阴亭”的柱基穴

冶山


遗迹虽小,却也峰峦境峭,林壑幽邃,苍木蔽日,石阶曲折,巨岩罗


列,形险石奇。可谓处处有古,步步皆景。



这陡峭林立的岩石,盘虬卧龙的树根,成了大院发小探险、攀岩、逞英


雄的好去处。

冶山


上古木众多,最令发小们喜欢的,是一种名朴树的乔木。每到暑期,正


是朴树果实长成时。其果圆小而实,且一般大小,是纸炮枪(一种用竹


管、竹筷制作玩具,亦叫“豆子枪”)的最佳弹源。



是时,大院里的男孩子几乎人手一枪,有的还用大百雀灵雪花膏盒子绑


在竹管上制成连发器。时而两军对垒,时而混战一场,好不热闹。


现时,无论何地是再也见不到这场景了。

冶山上原长有不少大朴树,在仁寿堂红蕉坪旁还存有一株朴树,现正是


落花结果期。


越壑桥下石阶向东行数十米,到中山堂,


便是中山大院的核心区了。


条林荫便道,便是原中山大院通往军区门诊部(现省直机关医院)的唯一


通道。现已被围墙阻隔。

过往登冶山,多是从中山大院广场到此处拾阶而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春去秋来,潮起潮落。


繁华落尽,已然过客。


大院依旧在,只是朱颜改。

曾几何时,中山路23号中山大院一直是大院发小们引以为荣的称谓。雄


踞中山,威震鼓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造


就了一批特殊的群体一一部队大院子弟。我们犯过“浑”,冒过“傻”,但


绝不“犯贱”。我们约过“架”,逞过“能”,但绝不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我


们结过“仇”,生过“怨”,但过后照样把酒握手言欢。我们拉过“帮”,结


过“派”,但一方(人)有事(难),一致对外。每个人都有自个儿的趣闻轶


事,每个人都有自个儿的些许辉煌。本人也曾以弹弓、钓鱼二技而“雁


过”。

几些天前,


看了一篇《回不去的大院,回不去的家》,写得是部队大院子弟阔别半


个多世纪欲再探看原大院的文章。用语之切,用情之深,读之不禁令人


潸然。


然,现实中的大院已不是原来的大院,亦不是你的大院。你的大院仅存


于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大院是儿时的梦,


大院是心中的家,


大院是难以割舍的情结,


大院是终身受用的财富。


在这里,有过我们的童年少年。


在这里,有过我们的欢娱忧伤。


在这里,有过我们的惆怅彷徨。


在这里,有过我们的迷茫辉煌。


正如你悄悄地来,也终将悄悄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山,那水,那大院,永藏在心底。


且将那曾经的轰轰烈烈,换作浅酌低唱。


是为后记


2019年5月6日立夏于榕城康颐花园

往事并不如烟

大院往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