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案 | 药物 | 用药顺序 | 原因 |
与铂类联合 | GP | 吉西他滨 顺铂 | 先用吉西他滨 | 顺铂会影响吉西他滨体内过程,加重骨髓抑制。而吉西他滨可抑制顺铂引起的DNA损伤的修复、增加双链的断裂和顺铂-DNA复合物的形成,并且先给予吉西他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
AP | 培美曲塞 顺铂 | 先用培美曲塞 | 先用顺铂会导致培美曲塞的肾脏排泄减慢,相关毒副作用增加 |
TP | 紫杉醇 顺铂 | 先用紫杉醇 | 顺铂对细胞色素P450酶有抑制作用,可使紫杉醇清除率降低25%-33%,加重紫杉醇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而不增加疗效 |
DP | 多西他赛 顺铂 | 先用多西他赛 | 临床试验证明多西他赛和顺铂之间没有药动学相互作用,但研究结果显示先用多西他赛较先用顺铂的化疗方案可能有更低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
FP | 氟尿嘧啶 顺铂 | 先用顺铂 | 小剂量顺铂能够增加细胞内蛋氨酸,使细胞内活性叶酸生成增加,从而增加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 |
IP | 伊立替康 顺铂 | 先用顺铂 | 先用顺铂,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SN-38清除率增加,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发生率较低,化疗有效率较高 |
IP | 异环磷酰胺 顺铂 | 先用异环磷酰胺 | 先应用顺铂患者,可加重异环磷酰胺的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和肾毒性 |
联合紫杉类 | TAC | 多柔比星 环磷酰胺 紫杉醇 | 先用多柔比星;2小时后再用紫杉醇 | 紫杉醇与多柔比星通过共同途径代谢,相互竞争代谢途径,先用紫杉醇可降低多柔比星的清除率,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口腔溃疡的发生率较高,肾脏会增加心脏毒性 |
DAC | 多柔比星 环磷酰胺 多西他赛 | 先用多柔比星 | 多西他赛属于紫杉类药物,与多柔比星竞争代谢途径,降低多柔比星清除率,增加不良反应 |
GT | 紫杉醇 吉西他滨 | 先用紫杉醇 | 吉西他滨作用于S期细胞,并可阻断G1期向S期发展,而紫杉醇作用于G2和M期,吉西他滨阻断了细胞由DNA合成期向M期的发展,影响了紫杉醇的疗效 |
联合氟尿嘧啶 | FOLFOX | 奥沙利铂 亚叶酸钙 氟尿嘧啶 | 先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后用氟尿嘧啶 | 亚叶酸钙增加四氢叶酸浓度,与氟尿嘧啶产生协同作用 |
FOLFIRI | 伊立替康 亚叶酸钙 氟尿嘧啶 | 先用伊立替康、亚叶酸钙,后用氟尿嘧啶 | 先给予伊立替康,伊立替康中间体SN-38的AUC较之相反顺序下降40.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耐受性增加 |
联合长春碱类 | CHOP |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多柔比星 泼尼松 | 先用长春新碱,6-8小时后再给环磷酰胺 | 长春新碱具有同步化疗作用,使细胞停滞在M期,约6-8h后同步进入G1期,再用环磷酰胺可增效;另外,长春新碱可能增加肿瘤细胞的通透性,提高细胞内环磷酰胺浓度,产生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
VCM | 长春新碱 卡铂 甲氨蝶呤 | 先用长春新碱,后用甲氨蝶呤 | 长春新碱阻止甲氨蝶呤从细胞内渗出而提高细胞内浓度 |
VDLP | 长春新碱 柔红霉素 门冬酰胺酶 泼尼松 | 先用长春新碱,再用门冬酰胺酶 | 长春新碱和门冬酰胺酶合用加重神经系统血液学毒性,为将毒性降至最小,长春新碱应在门冬酰胺酶给药前12-24h使用 |
联合甲氨蝶呤 | CMF | 环磷酰胺 甲氨蝶呤 氟尿嘧啶 | 甲氨蝶呤后4-6小时用氟尿嘧啶 | 甲氨蝶呤可阻断嘌呤合成,增加磷酸核糖焦磷酸钠(PRPD)含量,PRPD为活化氟尿嘧啶所必需 |
| 甲氨蝶呤 亚叶酸钙 | 先用甲氨蝶呤 | 亚叶酸钙是叶酸体内的活化形式,甲氨蝶呤作为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拮抗叶酸发挥细胞毒作用,联用时若先给予亚叶酸钙,甲氨蝶呤疗效降低,而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后用亚叶酸钙起到解毒作用 |
含拓扑异构酶I和II抑制剂联合方案 | IE | 伊立替康 依托泊苷 | 先用伊立替康,后用依托泊苷 | 由于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能增加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的敏感性 |
TE | 拓扑替康 依托泊苷 | 先用伊立替康,后用依托泊苷 | 由于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能增加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的敏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