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李嘉诚的平易近人 有人说,真正的牛人都是非常平易近人的。 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人。 无论面对高官巨贾,还是普通众人,他都表现出平易近人的态度,不端架子,照顾每个人的情绪,让对方感到和风般的舒服。 地产行业大佬冯仑,写过一篇关于“李嘉诚如何请客吃饭”的文章。 2002年,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长江商学院。同年,李嘉诚在香港宴请冯仑、马云、郭广昌、牛根生等30多位长江商学院学生吃饭。 当时,李嘉诚早已华人首富,而冯仑他们还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老板。 见李嘉诚之前,他们都很紧张,每个人都给自己做了无数心理建设,穿什么衣服,坐哪一桌等等。 到真正吃饭那天,才发现,所有准备都是多余的,因为李嘉诚早已安排好一切。 电梯刚一开,快80岁的李嘉诚已经在电梯口候着,然后跟每个人一一握手,并用双手恭敬地递上名片,旁边还有专人负责引荐。 中国人向来注重座次文化,不同座次代表不同的尊贵程度。 但李嘉诚并没有这么安排。发名片的时候递给你一个盘子,抓阄拿号。这个号决定你吃饭坐哪桌,照相站哪个位置。这样对每个人都公平,也能避免很多尴尬。 “我运气不错,抽到了跟大哥一桌,我当时想,和大哥挺近的,这样吃饭可以多聊一会儿。” 谁知李嘉诚待了十几分钟,立马站起来说句抱歉,跑到其他桌,且每桌待得时间都差不多。后来他们才发现,每桌都多了一副碗筷。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他四张桌子轮流坐,几乎都是15分钟。 宴闭临走时,李嘉诚跟每个人握手告别,连站在墙边的服务生,都要握手感谢,并一直把他们送到楼下。 冯仑说:“这场饭局,整个过程让我们每个人都很舒服。” 李嘉诚为什么能成为商业传奇,如此受人尊敬?有人说是运气,有人说是聪明。 但在冯仑看来,却是因为李嘉诚有着顶级的人格魅力——让人舒服。 “这就是大哥之所以成为大哥的原因,这就是他的软实力。他具有一眼看不到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价值观,用他的话说就是追求无我,他让每个人都舒服。” 试想一下,当时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待人处事仍如此细致周到,可知他这一辈子的谨慎与睿智。 日积月累的低调品格和智慧的投资眼光,正是李嘉诚成功的重要原因。也许真正厉害的人,其过人之处就在于你感觉不出他多厉害,但越接近越觉得厉害。 02 任正非的霸气与谦卑 在中国,很多人,一当官,一得势,脾气就大,架子就大,很容易变得心态浮躁,不可一世。 但任正非,是个例外,而且数十年如一日。 华为六君子之一吴春波,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次他正参加会议,任正非突然打来电话,他迅速跑出会议室接听。任正非问在忙什么?知道在开会时,任正非说:不打扰您了。 尽管他反复地强调,没关系,不影响,但还没说完,那边就挂了电话。 后来又接到任正非的电话,开头先问“您方便吗?”而且用的还是“您”。 他说,这是一种谦卑。 每次与任正非打完电话,不论谈论什么话题,手心额头都会不自觉地冒汗,不管他距离多远,一贯如此。 他说,这就是一种霸气。 谦卑与霸气,两种截然不同的矛盾特质,能将两者并存于一身,很不容易。 有人谦卑,但要看对象,看身份,看菜下饭,区别对待; 有人霸气,盛气凌人,尤其对待弱者,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有人谦卑,也很霸气,但因事因人,择机选择工具,而不是一种内化的价值观。 时时谦卑,又不忘彰显霸气,很多人做不到,但任正非做到了。 他霸气外露,谦卑入里,霸气凌人而不伤人,谦卑真诚而不懦弱,言语行动间既让别人舒服,又不失个人威严,这正是一个人最顶级的魅力所在。 “10年了,任正非都没变。”曾出任华为高级管理顾问的彭剑锋教授,这样评价10年后的会面。 那次任正非来北京出差,中午任正非请客,一行人共进午餐。 下午,任正非既见客户,还要回深圳,时间安排非常紧张。而餐厅的服务员是90后实习生,业务不熟悉,上菜、服务反应都不给力。 结账时,随行的另一位老总提了些善意的改进意见,没想到,90后的服务员哭了。 任正非一直反复地讲:对服务员不要那么凶,她们很不容易,那么小的年龄,那么低的工资,跑到北京打工,很不容易,对待她们更要友善。还不时地安慰那个90后。 出饭店,在电梯里,任正非还给了服务员小费。 一个人能善待比自己弱小之人,这是人格和人品的反映。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所说,“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10年前,华为还只是一个过百亿的公司;10年后,华为已成为过千亿的世界级大企业,而任正非也成为中国一代商业风云人物。 03 让别人舒服 不是世故,而是本事 曾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前段时间坐高铁出差做培训,客户派了一位年轻助教接待。 列车刚刚停稳,便接到助教打来的电话,告诉他高铁站有A、B两个出口,她在A出口等,因为A出口离他更近一些。 后来他问助教,“你怎么知道我离A更近?” 助教说:“您不是把票拍照发我了吗?我看您是2号车厢,列车的头部,所以离您最近的电梯上来就是A出口啊。” 很周到,是不是?但这个女孩所做的,还远不止这些。 整个培训行程,女孩也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还准备了一个便携式熨斗,因为她知道入住的酒店没有烫衣服务,而作为一个讲师,登台亮相时,服装一定要舒展整洁...... 你看她既没热情似火,也没阿谀奉承,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整个过程毫无卡顿,让人事事顺意。 办事靠谱,让别人舒服,这就是一种能力,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百里挑一。 有人说“做人做好自己就好了,做一件事总想着别人舒不舒服,不会太讨好了吗?” 其实,越是厉害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越令人如沐春风,令人觉得备受尊重。 蔡康永在《痛快日记》里描写了一段他父亲待人接物周到的故事: 他爸爸请客时,会把每个宾客当成主角,尽最大的努力把宾客逗开心,让客人舒服快乐。 书中还记录说,蔡爸爸点菜每次都是按照季节的变化而点,什么新鲜点什么,什么应时点什么,荤素节奏完美搭配,而且从不会为了摆阔,一味点些海参、鲍鱼什么的。他总是很真诚地为客人挑选独特的美食。 蔡康永在书里说,蔡爸爸讲的笑话,百分之九十是在请客的饭桌上讲的。因为他觉得身为主人,好好跟客人聊天,让他们开心,就是最基本的礼数,也是最基本的修养。 把客人的体验放在第一位,尽心尽力地把每位朋友照顾舒服,自己也问心无愧,心情舒畅。 让别人舒服无关身份、地位和财富,更不需要刻意练习,而是一种需要长期践行的价值观——时刻把别人放在心上。 周到细致的待人处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加分项。 和领导、长辈相处,作为晚辈: 一定要走在前面按电梯、开门; 主动喊服务员点菜、上菜; 以及掌握他们的小习惯。 公司团队聚餐时,作为新人: 主动帮大家清洗餐具,斟茶倒水; 前辈们没动筷前,不要先吃; 领导或同事发言时,先认真倾听,不要打断。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时: 主动给朋友、同事发一条祝福信息; 开头写上对方的名字; 要回复别人的祝福信息。 这算讨好吗?我不这么认为。 周到的待人处事对于心里有他人的人而言,不是世故和献媚,而是他们觉得就应该这么做而已。 工作和生活中,谁不愿意和那些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人相处呢? 真正优秀的人,之所以能在行业内有所成就,除了专业素养,恐怕也和他们平易近人,对事不对人,情商高到随时随地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有关吧?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说: “一个人的成功,IQ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是EQ的因素,也就是如何做人。” 我们常常说要遇到自己的贵人。但贵人不是说来就来的,在遇到贵人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要先成为自己的贵人? 比如你做事考虑周全一点、礼貌友好点、多换位思考一点,让周围的人因此欣赏你,给予你机会。 你可能会说,让别人舒服,岂不是要委屈自己?那多累啊! 《奇葩说》里,何炅的一番话或许能解答你的疑惑: “只有自信的人,才敢去讨好别人,我不但可以弄好我自己,我还可以让你开心,我也没有为难自己,我不辛苦的,而且在整个过程,我自己很习惯,甚至很享受。” 简单粗暴地总结下就是:让别人舒服的前提,是自己内心已足够强大。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好人缘,羡慕别人的好机会,但其实让别人舒服,真没那么难。 或许我们成不了第二个李嘉诚、任正非,但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尊重别人,并被别人尊敬的人,这也是一种难得的实力。 |
|
来自: 大西瓜nj5u4j9h > 《李嘉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