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出尔反尔”?

 lgclgc 2019-08-04
    上一次加水是两千?还是两千五?一下子想不准了。
    但前后两次的情况相差不多,都是在谈判后,我方公告民众:双方谈得很好。然而转瞬间,老川就推特宣布“加水”了。
    我们肯定愕然,基于已经公布的向好消息,觉得那主是“出尔反尔”。
    不过因为两次都一样,几乎一个从模子出来,都是我们觉得谈得不错,但老川在听了汇报后,觉得不如意,就挥棒了。
    于是就有了疑问,会不会是我们的判断有问题?人家对谈判过程和结果的理解,与我们的不同?
    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东西方的价值观不一样,判断事情的标准不一样。而且商人和官员对谈判进程的理解又不一样,所以人家是不是认为“向好”,大概是不一定的。
    想起一件往事,九三年这时候,我和同事一起去澳大利亚最大的银行谈收购银行抵押资产事。
    带我们去的是在当地经商的大洋洲集团老总,职级正厅。中间商是个意大利人。
    约定谈判一小时,洋行长高高兴兴,亲自接待,中国人有兴趣收购他们的抵押物,肯定是件大好事。
    谈判准时开始,正厅老总先介绍上海的改开形势,宣传政策和成就,意大利人逐句翻译。
    行长听得很认真,老总谈得很高兴。但形势还没介绍完,行长一看表,说了句时间到了。马上走人,头也不回。
    老总愕然,我们都愕然。这还没提正事呢。原本说欢迎我们去,对我们的收购意愿很感兴趣的洋行长,刚才听介绍也很认真的呀,怎么突然间就走人了?
    而且,意大利人尬笑着说,会面没有下一次了。
    大家都悻悻然,老外怎么这样的啊?我虽然认为老总讲那些是迂腐了,但也觉得,行长这样也不讲人情,不够礼貌。
    这一课印象深刻!但要领会出其中道理,还需要很长时间。
    十多年后,我这的一位前副区长找我,一个云南房地产商要来我区拿地,他不方便找人,央我帮忙沟通。据他介绍,那家公司很大,在云南的楼盘卖得很好。
    云南老板来了,气势不凡。我带他们看地,介绍情况。他们也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已开发的楼盘。但我一听他们在云南卖的房价,就敷衍着终止接触了。
    我电话和前副区长说:那家公司很难成为上海市中心的开放商,因为他们在云南卖高价的楼盘,是每平方米六千元,还不到我们这的土地价。
    由此,我也理解了澳大利亚的那个行长。当时他一听我们的介绍,就判断谈判是浪费时间。而当时我们还以为,他对上海的发展很感兴趣呢。
    其实,人家按约定完成会面,那是礼貌。接着不告而别,也不是失礼。约定的时间已过,是可以散了。
    至于我方还没有提正事,他其实已有了判断:彼此的价值观相差十万八千里,哪有生意可以做?
    由此联想到那两次谈判,我方说谈得很好,那是我方的解读,以为气氛融洽,就可以继续谈下去了。
    但对方不是那样判断的,看我们就谈原则,不及具体,没有端出他们想要的菜,就完成程序回去复命了。
    所以一听汇报,老板就立刻推出加水令了。应该是事先准备好,不是即兴发挥。然而我们很多人就觉得,那个是“出尔反尔”。
    对方没多解释,加水就是答复。
    和澳大利亚的那个行长一样,人家觉得那样谈是浪费时间。依照商人的价值观,浪费时间就不是谈判。
    只是读解,无论对错。但出尔反尔,大概也就是说说。因为如真觉得那样,我们不会接着谈了。
    
        上一次加水是两千?还是两千五?一下子想不准了。
    但前后两次的情况相差不多,都是在谈判后,我方公告民众:双方谈得很好。然而转瞬间,老川就推特宣布“加水”了。
    我们肯定愕然,基于已经公布的向好消息,觉得那主是“出尔反尔”。
    不过因为两次都一样,几乎一个从模子出来,都是我们觉得谈得不错,但老川在听了汇报后,觉得不如意,就挥棒了。
    于是就有了疑问,会不会是我们的判断有问题?人家对谈判过程和结果的理解,与我们的不同?
    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东西方的价值观不一样,判断事情的标准不一样。而且商人和官员对谈判进程的理解又不一样,所以人家是不是认为“向好”,大概是不一定的。
    想起一件往事,九三年这时候,我和同事一起去澳大利亚最大的银行谈收购银行抵押资产事。
    带我们去的是在当地经商的大洋洲集团老总,职级正厅。中间商是个意大利人。
    约定谈判一小时,洋行长高高兴兴,亲自接待,中国人有兴趣收购他们的抵押物,肯定是件大好事。
    谈判准时开始,正厅老总先介绍上海的改开形势,宣传政策和成就,意大利人逐句翻译。
    行长听得很认真,老总谈得很高兴。但形势还没介绍完,行长一看表,说了句时间到了。马上走人,头也不回。
    老总愕然,我们都愕然。这还没提正事呢。原本说欢迎我们去,对我们的收购意愿很感兴趣的洋行长,刚才听介绍也很认真的呀,怎么突然间就走人了?
    而且,意大利人尬笑着说,会面没有下一次了。
    大家都悻悻然,老外怎么这样的啊?我虽然认为老总讲那些是迂腐了,但也觉得,行长这样也不讲人情,不够礼貌。
    这一课印象深刻!但要领会出其中道理,还需要很长时间。
    十多年后,我这的一位前副区长找我,一个云南房地产商要来我区拿地,他不方便找人,央我帮忙沟通。据他介绍,那家公司很大,在云南的楼盘卖得很好。
    云南老板来了,气势不凡。我带他们看地,介绍情况。他们也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已开发的楼盘。但我一听他们在云南卖的房价,就敷衍着终止接触了。
    我电话和前副区长说:那家公司很难成为上海市中心的开放商,因为他们在云南卖高价的楼盘,是每平方米六千元,还不到我们这的土地价。
    由此,我也理解了澳大利亚的那个行长。当时他一听我们的介绍,就判断谈判是浪费时间。而当时我们还以为,他对上海的发展很感兴趣呢。
    其实,人家按约定完成会面,那是礼貌。接着不告而别,也不是失礼。约定的时间已过,是可以散了。
    至于我方还没有提正事,他其实已有了判断:彼此的价值观相差十万八千里,哪有生意可以做?
    由此联想到那两次谈判,我方说谈得很好,那是我方的解读,以为气氛融洽,就可以继续谈下去了。
    但对方不是那样判断的,看我们就谈原则,不及具体,没有端出他们想要的菜,就完成程序回去复命了。
    所以一听汇报,老板就立刻推出加水令了。应该是事先准备好,不是即兴发挥。然而我们很多人就觉得,那个是“出尔反尔”。
    对方没多解释,加水就是答复。
    和澳大利亚的那个行长一样,人家觉得那样谈是浪费时间。依照商人的价值观,浪费时间就不是谈判。
    只是读解,无论对错。但出尔反尔,大概也就是说说。因为如真觉得那样,我们不会接着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