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 大泫 用装13的话概括: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用人话讲:钱本来就没有凭空产生。 但要理解钱去哪了,有些问题需要弄清楚。 (一) 首先,股市里的钱是什么?是账面上的数字嘛? 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上市公司总股本3股,每股1亿元,总市值3亿,股票全部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那么,从发行上市到股价涨跌,市场是怎么变化的,市场上的钱又是怎样产生或消失的呢? 整个过程,咱们用三个阶段来揭示。 第一个阶段:公司IPO(首次公开募集,也就是上市),以1亿/股发行两股。 公司以自有股本1股新发行2股,发行后总股本3股,市值3亿,正式迈入上市公司行列。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市场总投入资金2亿。如你和A,每人花1亿认购1股,投入的2亿撑起3亿的市值。 其背后的资金流向是,你和A共出2亿,流入上市公司搞生产、谋发展、图回报。 此后,其中1股在大股东手里牢牢握着,因为要保留公司的经营权,大股东一直没有减持。另有1股在你手里,由于忘记了账户密码,一直没法售卖。剩下的1股在A手里,待价而沽。 这就是该公司的所有股本结构。 而这唯一在市面上流转的1股,就在股市上展开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股生。 第二个阶段:B花2亿从A手里买过来1股。 A拿回来自己的本钱不说,还净赚1亿。一倍的利润,赤果果的赚钱效应。 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B向市场新投入了2亿,股价变成2亿/股。你账户里数字飙升,那1股一下子从1亿变成了2亿。大股东手里持有的股票价值也从1亿涨到2亿。公司总体市值从3亿变成6亿。 市值翻倍是不是很简单? 在此过程中,B用2亿买入A原价1亿的股份,市场净流入1亿元。 这时就有一个问题了,你账户股票值2个亿,大股东手里股票值2亿,B手里的股票是花2亿真金白银买的,你敢说他不值2亿?可问题是,为此你投入了1亿,B投入了2亿,总投入3亿。3亿投入等于6亿,是不是有些科幻? 接下来,更科幻的事情发生了,C不知道怎么想的,花10亿从B手里买过1股。 在巨大的惊喜下,B把2亿买的股卖出10亿天价,净赚8亿。你目瞪狗带地看着账户从2亿膨胀到10亿,大股东也怀抱着巨大地惊喜,发现自己从亿万富翁晋身10亿富豪。 在这一过程中,A把1亿的东西2亿卖掉,就是赚钱效应。在赚钱效应之下,无疑会有更多人疯狂买入。B把2亿的东西10亿卖掉,在带来巨大的赚钱效应的背后,无疑也是受到A赚钱效应的吸引。 不断新高,高买之后更高价卖,这就是市场上众人称道的“赚钱效应”。 咱们再盘点一下。 整个过程中,大股东一分没花,你支付1亿,C支付10亿,总投入11亿。这些钱A分了1亿,B分了8亿,公司拿去2亿。一些列动作,11亿投入,共同支撑起30亿公司市值的大好局面。 因此,你、大股东、C都变成了10亿巨富。不过毫无疑问,你们都很虚对不对。 虚就对了,于是,第三个阶段来了。 第三个阶段: D找C,表示只愿意花1亿买他手上那一股。 很奇怪,C竟然从了。 咱们看一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公司市值从30亿再度回归3亿,市值蒸发27亿。你不幸从10亿富豪再度变成亿万富翁,身家损失9亿,人生大罗实在来得太宽,非一般的刺激。 大股东也是同样的遭遇。 C则是实打实地亏了9亿,这是真金白银地亏。 市值虽然蒸发了27亿,但实际亏掉的钱只有9亿。 股价一个过山车之后,公司取得的投资依然是2亿,C亏掉9亿,A赚了1亿,B赚了8亿。 在股市下跌中,钱本来就没有产生,只是少部分进行了重新分配而已。 所以我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 其次,所谓的消失,钱又是怎么消失的? 看似已经回答完了,但还有一点需要补充。 在对公司的投入中,你投入1亿、A投1亿变成D投入的1亿,公司总共获得2亿的投资。中间C做好人好事,支援A 1亿、B 8亿。 一开始公司的市值是3亿,虽然一度公司市值高达30亿,但最后公司市值依然是3亿。 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啊。公司的市值全赖最后的交易价格,但好像有什么不对。 如果我自己总是左右卖给右手,那不是公司市值像多大就可以做到多大,我完全可以弄一个空壳公司,再通过自己和自己交易,把市值搞到10000亿嘛:账面级别万亿富翁。 比如,我可以在公司市值10000亿的时候,把股份质押给证券公司,好像这是个非常好的主意。就在钱的产生和消失中,让自己大发横财。 错了,公司最后的市值并不是以交易价格来算的。 就拿上文举例的公司来说,为什么最后C把10亿买的股1亿就卖了呢? 最根本的原因不是C和D是同一个人,这样只能玩一时,庄股最后就是这么崩的;也不是除了D之外就没人买了,D出价太低,C可以不卖嘛;更不是C身患绝症或者其他原因急需用钱,因为这样也可以找其他人买。 原因只有一个,IPO后投入2亿资金的公司,最终的价值依然只有3个亿,公司没有壮大,没有创造更多的利润,撑不起更高市值。 打比方说,上汽集团刚上市的时候市值190亿,目前每年盈利320亿左右。你如果现在想用190亿把上汽集团买下来,股东会卖吗? 如果能成交,半年多就能回本,当年就能净赚130亿,此后每年最少赚320亿。 这种生意正常人都愿意做,但只有傻子才愿意买。 这就是市值涨跌最根本的归宿。 (三) 最后,再延伸一点。 在这场市值游戏的三方中。大股东是大股东,“你”可以用投资者形容,ABCD都可以用投机者表示。 三方缺一不可。 大股东通常直接参与公司的运营管理,同时也是在市场买卖动作比较少的一群人。当然, 市值冲到30亿公司股价虚高时,大股东管不住手,高位减持、清仓套现、大比例质押,怪不得别人。 你作为投资者,轻易也不会卖,可能会在公司市值达到30亿的时高位卖出。但整体来说,这一群体交易频率普遍很低。 最后投机者最大的价值是让市场足够活跃,虽然可能因为过度活跃把股价炒得太高,从而让股东减持,让价值投资者卖出,最后可能会是一地鸡毛。 但毫无疑问的是,是投机者给了市场最活跃的报价。给了大股东和投资者更宽松的退出环境,当然前提是股价不被炒得太高。 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和投资者都支持了公司的上市和融资。 钱并没有消失,也并没有被简单创造,三方都在围绕公司价值,用价码在博弈。 大股东会减持、质押,价值投资者会买入会卖出,投机者一直在市场上活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