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4分钟视频,以一个房子的口吻讲述了面对大病,有保险和没保险的两种结局: 1、没保险: 积蓄被掏空,借钱借到无人可找,银行催缴房贷还款,房子眼看要卖掉,父母孩子无人照顾; 2、有保险: 保险公司买单,因购买保额较高,费用方面不用操心,病人只管好好养病、亲人只负责陪护即可。 有保险和没保险差别在哪里 保险,岁月静好时是份安心,风险突袭时是一家人最真切的保障! 《每日商报》刊发的《重疾险值得拥有吗?》一文中,讲述了这样两个案例: 一位同事两年前查出宫颈癌。从确诊金、手术费、放化疗费、住院补贴,保险公司的理赔贯穿整个癌症诊疗过程,她最终获得了60万理赔金。虽然疾病带来的精神压力巨大,这笔钱却让她的治疗康复没有了后顾之忧。治疗期结束,医生劝她回家休养,她却说还是住院治疗条件好 ,每天还可以报销六百元。 医生问:你是国家干部吧,福利这么好。 她回答:我不是国家干部,也不是什么老板,我的后台就是保险公司。我购买了足额的防癌险。后来整个科室医务人员都成了她的客户。 一位富阳的公司主管查出甲状腺癌。第一次治疗花了3万,公司赔款40万。 有人问:这点治疗费不买保险也能承担,那为什么还要买保险? 这位主管说,40万的意义在于: 一、治疗费; 二、收入损失费,不影响家庭财务及日常开支,五年不能工作的收入损失; 三、康复费,渡过五年康复期。 有保险和没保险的区别,绝不只是一字之差,它包括三种状态: 1、心理状态 有保险的人很安心,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无所畏惧,因为他知道:病了有重疾险可以赔;意外了有意外险可以赔;老了有养老险可以赔;不幸走了也有寿险可以赔。 没保险的人很担心,因为谁都知道生老病死是宿命,而一旦生病,手中的存款够不够支付医院的账单?如果不够,就放弃治疗吗?一旦意外,妻儿老小的生活该如何继续? 2、承受状态 有保险的人用10%的收入守住90%的财富!一旦重病或意外,会立马向保险公司报案,配合理赔,以求第一时间拿到约定的理赔款。 没保险的人看似省了一笔保费,却可能赔上100%的积蓄!一旦重病或意外,会立马盘算手中还有多少积蓄,万一不够,就得卖房卖车,不管价钱怎样,只求能尽快出手看到现钱。 3、子女状态 有重疾险的父母,自己承受病痛但不拖累子女;有意外险的父母,自己承担后果但不赔上孩子的幸福;有养老险的父母,自己幸福养老绝不给孩子增添压力。 没重疾险的父母,是在透支孩子的明天;没意外险的父母,是拿孩子的幸福做赌注;没养老险的父母,是在増加孩子的负担! 有保险的人,对生活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有保险的家庭,不会轻易被疾病和意外压垮。买保险,只是让自己在风险面前更有底气,日子过得更有朝气! 为什么人人都需要买保险? 小的时候,去医院医生问的第一句话是:“哪里不舒服啊?”现在,每次去医院,医生说的第一句话是:“有保险吗?” 每个人都逃不了“生老病死”的宿命,但是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有自己的爱的人和家人,然而当一场意外或者疾病就轻而易举的摧毁这些幸福的时候,谁会甘心! 有多少家庭因突然降临的意外或疾病而花光家庭所有积蓄甚至破产,为什么我们不提前预防,我们无法预知疾病和意外,可我们可以把意外和疾病带给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仅仅是拿出家里的一小部分积蓄就可以做到,为自己也能为别人规避巨大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