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天性是什么?有人说是天真,有人说是单纯,有人说是快乐,有人说是自由……我想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会完全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答案都是人性中最美好、最本质的东西。 在我看来,儿童的天性是玩耍,在玩耍中,孩子的个性、爱好、特长等品质都会毫不隐藏地展露出来,就像尽情玩耍的海浪涌向海滩,退却后,漂亮的石子、美丽的贝壳、调皮的小蟹都会暴露在细细的沙滩上。 学校是知识的殿堂,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乐园,童年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高质量的学校活动可以让孩子的童年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小学教育不仅要契合孩子的天性,同时也要让孩子在搭建的多彩活动平台中玩出乐趣,耍出智慧。 教育家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要发现孩子的独特内在,挖掘出孩子内在的生命潜力,依据他们的独特性,给每个孩子提供发展不同爱好的机会与平台,而不能强迫他们去发展同一种爱好。 在学校,对于个性温和的孩子,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手工艺品制作的活动,让他们沉浸其中,享受安静的乐趣;而针对个性活泼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走出校门参加一些互助友爱的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欢声笑语;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学校可以组建各种特长的社团组织,让孩子聚在一起,探讨交流学习心得……活动虽然是丰富多彩的,但还要时时随着孩子成长的改变而改变,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让孩子逐渐喜欢上活动,从活动中受益。 通过活动,我们还要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激发孩子的生命活力,拓展孩子的生命宽度,实现生命的多元、个性发展。这些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对孩子加以引导和启发。 比如,在带领孩子感受大自然时,除了要教给孩子一些自然知识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给孩子传递对生命的感悟:早晨的露珠、路边的小草、荷塘的小鱼……这些都展现了大自然母亲的神奇力量,一草一木皆有情,花鸟鱼虫都有着珍贵的生命,和我们人类的生命是一样的,它们被折断会哭泣,被抓捕会挣扎,它们也像我们一样有着求生的欲望,所以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们。如此一来,这个大自然体验活动的意义就得到了本质上的升华。 小学教育是“打底色”的教育,我们通过搭建广阔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体验到不同的生命历程,让孩子在快乐的玩耍中享受着生命带来的美妙。这样,在孩子今后的生命生活中,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不骄不躁,不畏艰难,不惧险阻,根植大地,最终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