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与赋比兴﹙二﹚

 江山携手 2019-08-04

吴竹溪

    那么,究竟如何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诗词创作呢?当然离不开传统的赋、比、兴三种表現手法,特別是比、兴二法不能不用。只有通过比兴才能塑造出好的诗歌艺术形象。

    首先说“比”。“比”有两种:比喻和比拟。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在诗歌中,几乎随处可见,因为“比”能使被描绘的事物形象生动,尤其是能将抽象的情感写活。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些事物、情感等,都比较抽象,故作者多以具体事物打比方来加以表述,使抽象的事物带有形象感,即以形象思维出之。如说“愁”,“愁”是什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抽象的。诗人为了表述得形象具体,便用“比”法写之。前人有以山喻愁者,赵嘏云:“夕阳楼外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有以水喻愁者,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以景物喻愁者,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黃时雨”。赵嘏的“山重叠”比愁之沉重;李后主的“一江春水”比愁之绵长;贺方回的“一川烟草……”比愁之无限。这些其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比”为他创造了艺术境界,是“比”收到了最佳的修辞效果。

    比拟,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拟人就是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行为,把物人格化;拟物就是把人当成物来写,使人的情感生动活泼、色彩浓烈,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创造出一种不同寻常的诗的境界。如杜牧的《惜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王之涣的《出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白居易的《女道士》:“姑山半峰雪,瑤水一枝莲”等等。

    近体诗还有以全篇作比的。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以闺情隱喻考试,把主考官比作舅姑﹙公婆﹚,自比新娘,把张水部比作新郎,意思是向张水部请教,自己的作品能否受到主考官的赏识。又如苏轼的《花影》:“重重叠叠上瑤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把花影比喻得勢的佞臣、污吏和小人,总是清扫不净,意境深远,內涵深刻,发人深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