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的白马蓝筹,如今的百亿级的会计差错,般配? 随着康美药业300亿货币资金调减事件的持续发酵,证监会已经针对康美药业、以及正中珠江展开正式的立案调查,上市公司针对证券交易所的“刨根问底式”的三道问询函尚未作出回复,所有关注的目光都在静静等待着,等待更多的真相被公开,更多的信息被整合,借以发现或接近事实的真相。 那就重新审视一下康美药业这家公司吧,从它的发展历程中或许能够发现些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产为主导,集药品生产、研发及药品、医疗器械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医药企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3月康美药业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600518;公司现有总股本76,440万股,总资产222亿元,净资产120亿多元。康美药业先后通过了化学药GMP,中药GMP、GSP认证,以及ISO14001、ISO9001和GB\T28001等管理体系认证,拥有1个化学药品生产基地、2个中药饮片生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中药饮片物流配送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摘自康美药业官网、百度百科) 康美药业上市以来的18年间,经营业绩和成长性一直备受市场好评,在2018年报披露之前,唯有2008年度受国际经济危机、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的外部影响,每股收益实现0.19元。此后的五年间,经营环境的改善和公司产业链提升和改造之后,市场形势和经营业绩快速回暖,至2013年达到历史最佳业绩0.85元/股,随后小幅下滑但也保持0.5元以上的高收益能力。 伴随着康美药业的高收益能力,资本市场也给予其高度的认可和赞许,在公司股本规模不断扩张的前提下,公司市值也实现大幅增加,由上市之初的21.77亿元逐年上升,2017年开始正式迈入千亿市值级别,至2018年6月1日达到历史峰值1405亿元。 经营业绩稳定、中药饮片行业龙头、市值千亿……这无疑是康美药业传递给市场的多重信息,受到包括证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和追捧,2018年6月曾经有多达264家基金公司持股10377万股,占全部流通股的2.36%,公司相继入选上证180、巨潮100、中证100、沪深300、MSCI中国A股等重要指数成分股,是一只不折不扣的“白马股”。 在2018年10月遭媒体质疑、12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之后,康美药业的股价出现暴跌,流通市值已跌至目前的不足300亿元,缩水幅度达70%,投资者损失惨重。2017年修正后的每股收益虽然减半,但还维持在0.39元的高水平,2018年报披露的每股收益已大幅下滑至0.18元,创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而最新一季报显示的每股收益仅为0.045元(不排除此业绩中还有水分),盈利能力实现断崖式的下跌,已经沦为一只“微利股”。 昔日的白马,成为了今天的最大黑天鹅,是天道轮回,还是对管理层多年苦心经营的“白马概念”的应有惩罚? 在其官网的简介中,康美药业这样描述自己:
康美药业对于公司的各项荣誉也毫不讳言,“以诚信之道,开创成功之路,不仅赢得了合作者的信赖,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凭借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资本市场上的显著地位,公司成为全球企业20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中国100家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中国50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中国制药工业十强、中国最具品牌竞争力药企十强、广东企业百强、广东纳税百强”……这些荣誉承载着康美的辉煌,同时也毫不客气地自我嘲讽着: 如此优秀的上市公司,怎么就爆出300亿货币资金不翼而飞的闹剧呢?
而如今,是该揭开这张“帘”的时候了…… |
|
来自: 昵称44774799 >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