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风不起浪:纣王朝圣时,掀起女娲娘娘幔帐的神秘之风,谁刮的?

 安阳源易缘 2020-08-26

无风不起浪:纣王朝圣时,掀起女娲娘娘幔帐的神秘之风,谁刮的?

为了商朝国运可持续发展下去,祈祷国泰民安,大商宰相商容,建议商纣王,要实地去祭拜下女娲娘娘。

商容的出发点很好,理由也很充足:女娲娘娘是上古正神,还是护佑商朝的保护神,更是大商王朝的福神!

当然还有许多说服人的理由:抟土造人、用五彩石补天、与伏羲成亲,被誉为姻缘媒神等……

听到,商相的建议,纣王当时就痛快的接受了,当场表示不怕辛苦、不怕劳累的要前往朝圣人类共同的母亲——女娲娘娘。

当然,作为一国之君,上行下效是少不了的!纣王前行,手下的文武百官,也是欣然追随。

三千铁骑,八百御林,还有一方诸候保驾护航,朝圣的队伍龙辇凤车,浩浩荡荡。

女娲宫里,高堂庙宇,齐整楼阁,显得辉煌华丽……

“源易缘”注意到,就在纣王要上香祭拜时,突然刮来了一阵神风,将女娲娘娘的幔帐卷起。


神风显开女娲娘娘神秘的“纱帐盖头”后,一下子惊呆了纣王。原来,圣象中的女娲娘娘,是一位国色天香,容貌端庄,婉然如生,如蕊宫仙子下凡,月宫嫦娥女神降世……

圣人孔子,在《论语》曾真诚地告诫我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纣王不听话,偏偏逆天而行,不仅不好怀好意的端祥了女娲娘娘的圣像,还起了淫心。又安排人取来文房四宝,写下诗句,刻在了墙上。

正因为这首诗,使得商纣王此后神魂颠倒,开始沉泯于酒色权马之中。

那么,女娲娘娘庙宇内,为何会不早不晚地刮起一阵神风,且风突如其来,颇为蹊跷呢?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封神演义》,“源易缘”认为,风的来历如下:

一、大自然中的自然之风

“君王正看行宫景,一阵狂风透胆寒。”

《封神演义》原著中,许仲琳老师,称这股莫名其的风为“狂风”,且狂风来势汹汹,刮的人心胆寒。


中国的汉字中,“狂风”是指10级以下的、猛烈的、凶猛的风。

而“狂风”背后往往伴有“暴雨”!风、雨、雷、电就是一种自然现象。

中国的传统《周易》文化中,认为大自然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组成,也就是《易经》中的五行力量。

《易经》八卦里,其中的“巽”卦,自由进出,无孔不入,代表的就是大自然中的风。

伏羲圣人,发明先天八卦时,认为,五行八卦的元素,就是大自然中阴阳二气的力量生成。

二、一种威力具大的神秘之风

不与天地斗巧!怎么强争,都争不过自然天道。

我们权且相信女娲宫刮起的这阵风狂风,是一种无意和巧合。

但是,这股风更奇怪的是,只是将女娲娘娘的幔帐刮起后,在女娲宫里的纣王等众人以及神像,却都安然无恙。

这从后来,商纣王还有雅兴观赏女娲娘娘圣像,还有兴趣在墙上题诗词这个细节,可以看出。


也就是说,这股狂风的目的只是为了卷起女娲娘娘的幔帐,这就有些意思和玩味了。

如果再用心思考下的话,这股狂风好像就是专门为纣王在“挖坑”。

同时,可以看出,这股风不仅来的蹊跷,来的凶猛,还来的实在神秘,不知所踪。

三、谁敢在女娲娘娘前搬弄是非?

女娲娘娘是上古正神,他的哥哥是三皇中的伏羲圣人。

兄妹二人,在民间和神话传说中的三界神仙里,地位很高,也十分厉害,倍受尊崇。

谁又敢在女娲娘娘的道场宫殿里拔弄是非呢?

“源易缘”留心到,纣王朝圣时,是女娲娘娘的生日。这一天,他也正好前往火云宫朝贺三皇圣人。

如此厉害且尊崇的神仙,一般人或神仙是不敢招惹的,但凡事都有例外。


要知,封神演义第15回“昆仑山子牙下山”,曾谈道一个重要原因:昆仑山玉虚宫元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12金仙弟子,犯了红尘之灾厄,杀罚临身,因此必宫止讲。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昊天上帝命仙首12称臣,阐教、截教、人道,共编成天庭八部,365位正神。

“成汤当灭,周室当兴。”在这些封神大环境下,能掀起神秘之风,敢在女娲宫造次的神仙,也就屈指可数,不言自明。

只不过,不管神风来的如何神秘蹊跷,都是外因。

如果纣王素质过硬,经得起考验或诱惑,肚子里没有那么多坏心眼,色胆包天,也就不会犯下糊涂过错,惹得女娲娘娘大怒了。

这正是: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醉生梦死谁成器,拓马长枪定乾坤;挥军千里山河在,立名扬威传后人!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西游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国神话》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