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有云切开企业级市场,阿里云重塑新格局

 wkggsddu 2019-08-04

近年来,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免不了受到来自云的影响或改变。云厂商蚕食企业级IT市场,早已开始,并以传统企业级IT厂商意想不到的速度在推进。

这是“从云到IT”与“从IT到云”两股力量的交集。

提到专有云,大家不禁想问:阿里云作为一个公有云厂商,为何也开始将目光移向了企业级IT领域。这个领域可是IBM、HPE、EMC、Oracle、戴尔、浪潮、新华三等等厂商的领地。

这些传统的企业级IT厂商也都迈向了云的业务转型,有的直接推出了公有云业务,有的专注混合云构建。

从IT到云的变化,不仅丰富了云领域的生态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级IT厂商自身的业务创新。

不过,云厂商进入企业级IT领域的速度,也是惊人的。这也是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会。

从云到IT,预示着一股强劲的变革开始了 。

这种变化其实也不只是阿里云一个云服务商在推动,大家可以想得到的所有公有云厂商都早已借助混合云战略,持续不断地推进针对企业级用户的IT 进化。

那么,以公有云为主业的云厂商,如何更有力地提升自身在企业级用户领域的影响与价值呢?

阿里云找到了一条路,立足飞天平台上的混合云解决之道,而专有云就是其混合云战略的重点。

对企业级用户来说,专有云好似一个缩小版的阿里云。

四大专有云模式切开企业级IT市场

阿里云专有云Apsara Stack到底有着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阿里云专有云的负责人马劲表示,到目前为止,阿里云专有云的57款产品已经发布。具体根据不同用户规模和应用需求来划分,阿里云专有云分为几个层面的解决之道,包括了四大专有云输出方式和应用场景。

分别专注不同规模和环境的企业级用户来布局专有云,这充分体现了阿里云一如既往的以用户多样化需求为中心的创新宗旨。

一是,面向中大型企业Apsara Stack Enterprise。2016年4月20日,在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阿里云第一次正式对外发布专有云Apsara Stack Enterprise。这一方案提供了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企业级互联网架构、安全等全栈云产品的APISDK,客户可通过调用API接口,对产品、资源、应用和数据进行统一入口管理,实现灵活部署、快速操作、精确使用和及时监控。

尤其对于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等企业级用户来说,对于安全、合规有着更高更全面的要求。Apsara Stack Enterprised 采用了与阿里云公共云一致的云计算系统,以“专有云+公共云”的混合云模式部署,也可以部署在客户指定的环境,灵活满足不同行业用户对于数据安全的合规性要求。

二是,适用于大数据客户轻量化应用的Apsara Stack Insight。这是一个面向大数据场景下的专有云方案,包含了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分析型数据库AnalyticDB、大数据开发套件DataIDE等大数据组件。

三是,轻量化的混合云平台ZStack For Alibaba Cloud。基于无缝混合云理念,ZStack与阿里云进行合作,提出“云+端”的战略,并由ZStack公司与阿里云联合推出了轻量级云平台ZStack For Alibaba Cloud。ZStack创始人、CEO张鑫分析指出,以阿里云的公共云为“云”,以ZStack专有云(私有云)为“端”,为企业用户带来无缝的混合云体验。在存储、网络、App市场等应用场景,让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应用可以在ZStack专有云和阿里云的公共云之间实现自动化弹性扩展,而无需考虑软件架构的差异。

四是,支持Docker官方企业版(Enterprise Edition, EE)的容器类Apsara Stack Agility。2017年4月19日,阿里云飞天敏捷版(Apsara Stack Agility)在DockerCon 2017上正式发布。不仅支持Docker企业版所提供的企业级安全、管理功能,也集成了诸多阿里巴巴大规模使用容器的经验、DevOps能力等。

四大专有云模式切开企业级用户市场,针对用户大规模部署、中小规模部署,都有着明确的解决之道。除了上述方案之外,阿里云在安全、网络服务等方面,提供了适用于专有云环境的组件方案。比如云盾·混合云安全解决方案,实现在专有云、本地机房内的高标准安全。以及阿里云的全新网络服务VPN网关,适用于金融、游戏、医疗、制造等企业用户构建高效的混合云。

基于飞天的基因,带给专有云更多的自信

Apsara Stack脱胎于阿里云“飞天”(Apsara)技术体系,与公共云同源同根。意味着企业用户可以享受一致性体验的“专有云+公共云”的混合云服务,既能为本地数据中心赋予阿里云同款云架构能力,又能无缝获取公共云的弹性扩展能力,无需考虑软件架构的差异。

有人或许想问:阿里云专有云是如何实现与公共云的无缝连接?基于飞天平台打造阿里云专有云,其上的云产品也是基于公共云产品的切片集成而来。专有云和公共云可以组成混合云架构,通过高度统一的APIs接口,实现应用开发和资源管理一致性混合云体验,并且用户的应用和数据可以在专有云和公共云之间实现无缝互迁。

进一步分析来看,专有云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

一是,因为同根同源,所以阿里云专有云架构完全脱胎于公共云。而阿里云公共云经过长期的大规模验证,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二是,专有云与公共云实现了无缝对接。正因为同根同源,专有云才可以很容易与阿里云公共云打通,实现混合云架构,带给客户的应用开发和资源管理一致的体验。

三是,所有开源组件完全基于飞天平台调度,具备代码级调优和管理能力,实现了开放可控。这里包括了:虚拟化基于KVM,标准的块和文件接口,OSS支持Restful接口,数据产品支持基于MySQL和PostgreSQL的OLTP和OLAP场景,大数据产品支持Spark,Elastic Search等。

四是,做到了安全可信,阿里云专有云提供数据三副本备份,数据中心支持两地三中心,实现了信息安全国家“等保三级”保障。

就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现场的阿里云专有云展示区,阿里云专有云卡车“擎天柱”拖着两个集装箱六个机柜,成为了2017杭州云栖大会的基础设施——云栖芯片。阿里云专有云的集装箱数据中心连接着云栖大会的IoT应用,直接支撑着“让万物互联”的云栖跑。阿里云副总裁李津在他的公开演讲过程中,意外地为现场与会者带来了粗暴的拔电源测专有云的演练。

过后,找着机会,阿明也亲自登上秦天柱,亲手“粗暴”地随机拔掉1个服务器电源,然后到3个,再到一整个机柜,现场的数据传输及运算无影响,实时稳定。

基于飞天平台,具备了同根同源、无缝对接、开放可控、安全可信四大优势的专有云,更有助于阿里云在混合云战略上的进一步生态深化和行业推进。

标杆战略深拓全国,重塑行业新格局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2016年才正式推出以Apsara Stack命名的阿里云专有云平台,到现在为止才一年多时间,却已经拥有了多个重点行业上百个用户的落地应用。

诸如海关总署、浙江政务服务网、网商银行、贵州交警、中石化等大型政企客户都已经部署了Apsara Stack专有云,以此来构建自身的新一代IT系统。初次给人的感觉是:Apsara Stack专有云服务似乎更多偏重于大型政企市场,帮助他们完成现阶段过渡期的云端创新与IT转型。

实际上,Apsara Stack并非仅限于大型政企市场,只是这个领域是重点,是阿里云专有云的标杆。

来自第三方分析机构Gartner的报告显示,有75%的企业受访者表示有构建专有云的计划。并且随着私有云从单纯的战略层面转变为实际的部署,阿里云认为,未来专有云客户中将有70%会部署混合云方案。

混合云模式的优势十分突出,既能满足企业对数据安全的考虑,同时也可以弹性获得公共云的计算资源。Apsara Stack以相对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将公有云和私有云进行合理的混合和匹配,以帮助用户获得最佳的部署与应用效果。

马劲介绍,海关总署是最先尝到专有云甜头的先行者之一。目前该系统在全国应用1 年时间,已查获案件案值67.8亿元人民币,为国家挽回税款9.8亿元人民币。

海关情报系统汇聚了海关内外数十亿条数据,基于海关网、互联网、公安网三网数据构建。作为中国海关大数据云平台上的首个应用, 这些数据被关联在一起。围绕企业、人员、商品主题进行了大量数据打通和ID-Mapping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发“海搜”工具,实现对亿级数据模糊查询,秒级响应返回智能搜索结果。

海关业务专家将多年积累的“战法”经验转化成算法模型,放入系统运算、并与其他专家共享,用于缉私实战。基于大数据云平台,借助阿里云AI 领域的技术优势,再次加速海关系统的进化。以大量历史报关单数据及查验结果为样本进行机器学习,训练出智能风控模型 。在上海海关试点,智能模型相比原人工设定规则,查获率有较大提升。

此外,税收征管的核心业务就是对报关单的商品归类进行审核,这需要非常强的专业技能。目前,基于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对海量历史报关信息中的商品名称、品牌、规格型号进行自然语言分析学习,并对其商品归类结果进行训练,形成归类智能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所有报关单的归类进行预审核,将风险高的报关单挑选出来供专家人工审核。经过上海海关试点反馈,该方式大大提升了专家的工作效率,对有税差报关单的查获能力提升了5倍。

借助阿里云专有云平台服务和技术支持,海关总署在海关情报系统、智能风险防控和智能税收征管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另外在南京银行构建下一代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专有云为南京银行提供IT应用上云整体规划和支持,并通过云服务保障产品输出和基础设施高可用运维。

随着金融级别安全能力的不断提升,阿里云在银行在融入互联网场景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帮助银行通过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和客户画像,运用金融智能分析方法防范信用与操作风险,提高了风控效率。与此同时,银行也正在使用阿里云大数据技术服务更多的小微企业客户,通过海量信息精确定位客户,为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最终为南京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和核心提供了六大创新服务,包括了:秒级容灾能力保证高的业务连续性;分布式架构和分布式数据库能力支撑万笔/秒业务交易;分布式事务与协调的能力,保证业务强一致性;实时服务质量管理提供秒级服务保证;云安全体系化设计满足银行业安全要求;大数据核心计算能力保证金融智能应用部署。

再者,帮助中石化的工业品电商平台“易派客”快速上线,获得高效的体验。

2015年4月1日,基于阿里云,中石化搭建的工业品电商网站“易派客”正式上线。

作为中石化首个互联网架构的电商平台,易派客从立项到上线仅用时3个月,依托阿里云专有云,易派客的订单中心、用户中心、支付中心、物流中心、呼叫中心等几大模块都在短期内构建完毕。

阿里云为中石化的电商场景量身定制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应用服务框架,在业务逻辑层面提供了足够的线性扩展能力,能够处理2000~3000亿次调用服务,2万亿条业务调用链,管理4000次线性扩容和缩容。

自上线以来,易派客累计交易金额超过1336亿元,其中外销金额超过124亿元,占比近10%,上线商品超过200万种,累计注册企业3.9万家,累计注册用户达11.9万个,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工业品电子商务平台。

8月31日,在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2017年度会议上,易派客被列为金砖国家2017年八项核心成果之一。业务范围涵盖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以及其他32个国家和地区。

小结:专有云的“新天下”

当所有公有云厂商和企业级IT厂商都在谈论、推广混合云战略的时候,阿里云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基于最核心的飞天平台,与公共云无缝对接,深入推进专有云在行业用户领域的应用和部署。

企业用户本身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也带给了阿里云专有云更多的发展与合作契机,然而阿里云专有云并非只看重企业级用户某一个方面,而是针对大型企业级用户和中小型规模企业用户实行全面开花的专业有云落地策略。

其中借助自身的生态体系,不断演化专有云的生态,形成以专有云为中心的企业级IT新生态。包括采用新华三浪潮在IT基础设施层面的硬件设备合作,形成固定化、高品质的硬件平台与阿里云公共云、专有云的有机对接,让企业用户可以实现端到端的一体化上云。

不管是从IT到云,还是从云到IT,阿里云专有云以四大核心模式对企业用户需求场景进行了全面的覆盖与满足。

此一时彼一时,企业级传统IT厂商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阿里云专有云以其更贴近企业用户安全、稳定、扩展、开源、可信、可控的多样化需求,以此赢得了海关总署、中石化、南京银行等上百家企业级典型用户的落地与应用。

行业用户应用标杆已经逐渐在建立,阿里云专有云从公共云中走出来,以飞天平台对外统一的架构,仿佛一个简略版的阿里云公共云。无论是对大型用户也好,还是中小企业也好,从中皆可获得自己想要的回报。

那么,专有云进入企业级IT市场,有没有可能改变当前以传统企业级IT厂商所主导的格局?非常值得大家深入思考与长期关注。(Aming)

——阿明/分析评论——

本文来源:阿明独立自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