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徽因与陆小曼都被徐志摩深爱, 张幼仪为啥恨林徽因同情陆小曼?

 吴蘋 2019-08-04

在和徐志摩有感情纠葛的那几个名女人中,张幼仪的人生,算是最善终的了。

她一辈子丰衣足食,中年以后事业很成功,甚至可称“富婆”。乱世时代的波浪,没怎么影响到她,儿孙绕膝,89岁高龄才仙逝——林徽因撑到51岁油尽灯枯,陆小曼则熬至62岁,死的不明不白。晚年,也找到了的爱情,有一位苏姓中医,疼惜她,陪着她终老。

再说起来,短命的徐志摩,最对不起的女人,是她张幼仪;而对徐的身后事,安排的最妥当、最无愧、最尽力的,恰也是张幼仪。徐志摩泉下有知,也不知作何感想。

徐志摩一生,先后和三个名女人很暧昧。其中,林徽因是他心仪的理想伴侣,凌淑华是他最信赖的红颜知己,过日子他又选择了陆小曼。

徐志摩这个看似多情的文人,唯独对糟糠之妻张幼仪,他没有爱情,也吝啬施予一点温存与体贴。

他对张幼仪,姿态甚至可称恶劣,称她“土包子”,为了方便追求“美少女”,可以不惜逼迫她堕胎,打掉自己的骨肉。但正是张幼仪,离婚后数十年,为公婆养老送终,为他抚育孩子,还倾尽全力为他搜罗、出版5卷本全集——现在搞徐志摩研究的,都离不了这套文献资料。

张幼仪做这些事,是无怨无悔,但不是毫无知觉。她晚年口述了本自传出版,题为《小脚与西服》,闲来看看,明显可以读出她矛盾的态度:对徐志摩是有鄙,但理解;对林徽因是有怨,但不恨。非得说她“恨”林徽因,肯定是没有的,她也不是那种女性。她没有迁怒。

说起来,她其实是一个很“西化”,但又充满传统美德的那种女人。我以为,她最大的美德,其实是“责任感”——徐志摩最缺的也是这一点。她的为人,实在值得人敬重,把前夫徐大诗人衬托的尤其薄幸。

察看起来,徐志摩看不上张幼仪,视之为“小脚女人”,倒不是张幼仪相貌不好,或者没文化。

而是说,这二人,属于媒妁之言,性格真的不搭调,婚后就合不来。用现在的时髦话说,就是五官相配,怎奈三观不合。是以,婚前看着挺登对,婚后,好像也没啥矛盾,可就是没感情,说不到一块去。

张幼仪相貌不差。她存世还有几张年轻时的照片,圆脸丰满,五官清秀,眼睛很大,是端庄贤惠样。她似乎爱穿着洋服,爱戴阔边礼帽,说明书香门第大家庭出来的,又是有钱人家,其实也懂打扮,并非我们臆想中的村姑农妇型。

看她自年轻起到老年照片,问题又似乎很明显:她长得不丑,可确实缺乏林徽因、陆小曼那些女子的风神韵味。

更要命的是,从照片、从她回忆录看,她似乎是很典型的那种贤妻良母样,显得呆板无趣了些。她似乎也不会笑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

图:晚年张幼仪

她自己在回忆中,也对侄孙女张邦梅说过,她平常话少,一旦讲话,必要“深思熟虑、落地有声”,“我不是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她坚毅、隐忍、要强,对徐志摩这种男人来说,这样的女人,美德就是缺点,因为她注定是一个无需男人保护的女人。

事情到此就很明显了,徐志摩那样一心追求自由飞扬、向往浪漫生活,何况那时不过二十啷当岁的小青年,如何会喜欢这样的闷女子?后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大行,张幼仪推出成熟稳重的奶茶出演,人设打造,也是徐志摩姐姐式的,我意挺对头。

总体而言,徐对她敬畏、任性大于疼爱。而张呢,爱得那么深沉,却爱错了人。这定位,虽有渲染,可基本理解,还是挺有道理的吧。

具体到张幼仪对林徽因的看法,说是“恨”,肯定是没有根据的,这个不如所是很多作者希望她“恨”。说她同情陆小曼也不正确,无非后来陆过于落难,她心善给点救济而已。

图:中年张幼仪与其子徐积锴

查所有记录,她其实终其一生,都没有说过林徽因一句不好的话。她晚年的回忆录,坊间都说是“民国人士回忆录中最为淡定的一本”。她一直都明白这不是林徽因的错。当时16岁的林徽因,从没主动迎合过徐,也一直不堕分寸,是徐滥情。倒是说,“陆得知徐飞机失事后拒领尸”,对陆小曼言辞间有不满。

回忆录中,她对前夫哥徐大诗人,也没有恨,而是有些许鄙夷。她说,当初徐要跟她离婚,又不敢当面跟她讲,还要朋友带口信;她说,那时徐死追白玫瑰林徽因,逼已两月她打胎,她哀婉说“有人因打胎而死掉”,徐听了只冷漠一句,“还有人因火车肇事死掉,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她心是凉的;

她说,当她给婆婆送终,“当来宾趋前向老太太遗体致敬的时候,就对着他们鞠躬。低着头穿着白麻衣的我,以徐家干女儿的身份,站在徐志摩、陆小曼和阿欢的身旁”,她非常尴尬。她说,志摩洋洋洒洒写长篇文章悼念只遥遥见过一回的亲儿子,听起来像是很关心家庭又有责任感的,“可是啊,他从不关心我们怎么过活”。

徐对她冰冷,她其实一直不解。她说,徐提离婚那会,她为失去丈夫而感到悲伤过,反思自各哪里做得不好,又想不出。老年的她,对着后辈总结,在中国,“女人是一文不值的,可是啊,我们还是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当她听说,徐志摩终于离婚后,他的朋友圈,金岳霖那些人竟然弹冠相庆,只鄙夷地对着侄孙女哼了一句,“你晓得,文人就是这德行”。

再说张幼仪对林徽因的态度,明确说来,是有怨,但不是恨。她以笃诚宽厚去体谅人,也解放了自己。

图:晚年张幼仪,在美与儿孙晚辈

她不恨林,原因上面说了,她通情达理,明白当年的三角尴尬不是由林而来。但她对林有抱怨,缘由倒也简单:

一,当初徐跟她离婚,是因为要甩包袱好追求林徽因,而林徽因又没有答应他,她认为林骗了他;其二,徐志摩后来飞机失事送命,也是为了赶着参加林的活动而死,她不会没有芥蒂——连冰心其实都为这个事埋怨林过。

这也是好理解的,毕竟她是一个女人,要说完全风淡云轻,肯定是假的,尽管她的回忆讲述是如此淡然,但还是可以读出克制来。在新旧交替的阵痛之下,遇人不淑的她,忍下了很多常人不能吞咽的苦。

但她这样的女性,才算是真正的新式女子,不怨不哀,独立自强,后半生过的挺成功。甚至都堪称天生做生意的料,一介弱女子,在乱世中,竟然事业有成,让徐志摩刮目相看,还得她施以援手。

所以,我一直觉得,张幼仪一生,一点都不可怜,而是可敬。

林徽因呢,则对她始终抱有愧疚之心,也是张幼仪自己讲的,林徽因病重时,最坚持的要求,是要见张幼仪及其儿子,表明是有临终忏悔之意。

只是张幼仪不需要。徐志摩待她如此,到最后她想对他说的,居然还是一句感激,说是离婚成就了她,说“在他一生当中遇到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对于林徽因也好,对于陆小曼也好,她应该都是这种心情。艾米莉·勃朗特有句名言,“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运,同时不忘悲悯”。我觉得张幼仪做到了,也做的最好。

2019,7,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