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 不仅仅是名称 更承载着一座城市的 历史与文化 地名的沿革 反映了一座城市在各个时代的发展脉络 身为内蒙古人的你 知道自己的家乡 曾经叫过什么名字吗? 小编整理了内蒙古各旗县区的 地名沿革 ↓↓↓ 呼和浩特市 1575年建成,名为呼和浩特,1575年明朝曾赐名“归化城”,清政府于1735年在归化城东北5里处,新建绥远城,1913年将规划与绥远二城合并为“归绥县”,1945年,民国政府设立归绥市,1954年,恢复呼和浩特名称。 新城区 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是由清代建造的“绥远城”,1952年,改称新城区,1966年,更名为东风区,1979年,恢复新城区。 回民区 1950年12月19日前,今回民区历史上没有独立建置。1950年,称回民自治区,1956年,改为回民区,1966年,更名为红旗区,1978年,恢复回民区。 玉泉区 玉泉区是呼和浩特市最早的古城所在地,清初称“库库和屯”,1953年,改称玉泉区,1968年更名为向阳区,1975年复称玉泉区。 赛罕区 前身是呼和浩特市郊区,2000年5月,原郊区改称赛罕区。 托克托县 元朝称为脱脱城,1760年改为托克托理事同知厅,1884年又改称托克托县。 清水河县 清乾隆元年设置清水河协理通判厅,光绪十年改为抚民通判厅,1914年,改厅为清水河县。 武川县 光绪二十九年,置武川厅,1912年,改厅为县。 土默特左旗 1934年,称土默特特别旗,1950年,土默特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65年,撤销土默特旗,改设土默特左右二旗。 和林格尔县 雍正六年设和林格尔理事通判厅,民国元年(1912年)改厅为和林格尔县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县署为县政府。1950年2月5日,原国民党县政府撤消,正式成立了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 1938年,包头设市,1945年实行市县并存,1953年包头撤县留市。 东河区 1923年,立包头设治局,1926年晋升为县,1937年,改县为特别市,1938年改为普通市,1950年,包头市设一、二、三区,1956年一区、二区和回民自治区合并为东河区。 九原区 原包头市郊区,1999年8月10日,包头市郊区更名为九原区。 青山区 青山区是50年代建设起的新市区,因位于大青山脚下,故得名青山区。 昆都仑区 昆都仑区是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市区,由于昆都仑河由北向南流经本区,故得名昆都仑区。 石拐区 1950年,称石拐沟矿区,1956年,设石拐矿区,1999年更名为石拐区。 白云鄂博矿区 前身为乌兰察布盟白云脑包办事处,始建于1955年,后经国务院批准,于1958年建立白云脑包镇,同年,改制为白云鄂博矿区。 固阳县 1919年,设立固阳设治局, 1926年,称固阳县,1958年,改为固阳区,1961年,复改县。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达尔罕和茂明安系蒙古族部落名,达尔罕旗原为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之一部分,1653年,设达尔罕旗。茂明安旗原为一部落名,后改为茂明安旗。1952年,两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土默特右旗 乾隆初,设萨拉齐协理通判,1760年设理事通判厅,1865年改设同知厅,民国元年改县设知事,这里兼属土默特旗,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于1969年正式设置土默特右旗。 1976年由乌达市和海勃湾市合并成立;1979年12月,将3个办事处改设为区。 海勃湾区 1955年,设立桌子矿区办事处;1958年更名为桌子山矿区人民委员会,1961年升为海勃湾市;1975年与乌达市合并成立乌海市;1979年改称海勃湾区。 海南区 前为原海勃湾市辖境,1976年1月10日简历乌海市后,设置拉僧庙办事处;1979年更名海南区。 乌达区 1958年从阿拉善旗析出,设立乌达旗;1961年升为乌达市;1975年与海勃湾市合并,更名乌达办事处;1979年改为乌达区。 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置伊克昭盟,2 东胜区 清朝时期,称东胜厅,民国元年,称东胜县,1983年为东胜市(县级),1984年1月1日正式撤县设市,2001年撤市设区。 康巴什区 前身为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更名为康巴什新区并启动建设,2016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县级行政区。 伊金霍洛旗 乾隆年间(1736年),组成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即札萨克旗)。1959年,取旗名“伊金霍洛旗”。 准格尔旗 1649年置鄂尔多斯左翼前旗,清末改准格尔旗。 达拉特旗 清顺治六年为鄂尔多斯左翼后旗,清末设达拉特旗。 鄂托克旗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称鄂尔多斯右翼中旗,1949年,鄂托克旗和平解放,1950年成立鄂托克旗人民政府。 鄂托克前旗 杭锦旗 清顺治六年(1649年)杭锦旗建旗,时称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清末易名杭锦旗。 乌审旗 1649年(顺治六年)置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乌审,系蒙古族部落名,清朝时期,将部落名演化为旗名,称乌审旗,民国建立以后,承袭清制,设旗衙门为政权机构。1934年,民国政府将乌审旗衙门改为乌审旗政府。 巴彦淖尔市 1956年,成立巴彦淖尔盟,1958年,河套行政区、巴彦淖尔盟合并,成立新的巴彦淖尔盟。2003年,撤销巴彦淖尔盟设立巴彦淖尔市。 临河区 因南临黄河,故名临河,1929年建县;1984年12月,临河县改设为临河市(县级);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消巴彦淖尔盟和县级临河市,设立巴彦淖尔市和临河区。 五原县 五原这个古地名源于夏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析萨拉齐厅西部地区(达拉特、杭锦、乌拉特旗地区)设五原厅;1912年设县。1958年7月,撤销达拉特后旗建制,辖区复并入五原县辖领。至今,五原县之建置再未改变。 磴口县 1929年设磴口县;1960年,撤销磴口县成立巴彦高勒市;1964年,撤销巴彦高勒市恢复磴口县;1971年盟府迁驻临河,磴口县为其所辖。 乌拉特前旗 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将乌拉特三公旗从西拉木伦河西迁至穆纳山(乌拉山)一带驻牧,以加强边疆戍卫,乌拉特前旗正式建制;民国初乌拉特前旗隶属五原县,仍然是旗县并存,民国14年,在大佘太设立大佘太治局,民国20年改为安北县治局;1950年7月10日,乌拉特前旗人民政府在哈拉汗西公旗成立。1960年3月,乌拉特前旗划归包头市,1963年11月又划归巴彦淖尔盟。 乌拉特中旗 1648年,设乌拉特中旗。1952年10月15日,乌拉特中旗与乌拉特后旗合并,组成乌拉特中后联合旗。1981年9月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更名为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后旗 1952年设乌拉特中后联合旗。1970年设潮格旗,1981年改名为乌拉特后旗。 杭锦后旗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将鄂尔多斯左翼后旗更名为达拉特旗,将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更名为杭锦旗(因其辖地原为突厥族“杭锦”部落所有,故名);1953年9月28日,以黄河为界,将杭锦后旗一分为二,黄河以南地区称杭锦旗,黄河以北地区命名为杭锦后旗。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设旗编佐,正式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1753年(乾隆十八年),设额济纳土尔扈特旗。1980年,成立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设立阿拉善和硕特旗。1961年,设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设立阿拉善和硕特旗。1961年,建立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 1753年(乾隆十八年),设置额济纳土尔扈特旗。1952年,额济纳土尔扈特旗改为额济纳旗自治区人民政府。1956年,额济纳自治旗改为额济纳旗。 来源:内蒙古各盟市政府官网 各旗县区政府官网 《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志》 《伊克昭盟地名志》 《内蒙古地名》 行政区划网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