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派空间 | 关注宋人山水长卷

 言微理举 2019-08-04

海派空间 | 关注宋人山水长卷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草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兼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丁申阳先生题

《艺周刊》上海站负责人、「海派空间」主编:张雅歌

图文/王品康

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经过从隋到宋漫长的几百年历史时期,逐步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高峰。到五代两宋,与当时的建筑、室内装饰及实用工艺相适应,山水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展得很完美和多样。五代两宋的山水长卷与立轴、横披等形式,具有同等成熟的优点:结构缜密、法度严谨、笔墨精微,而且整体美、装饰性强、气派宏大。

海派空间 | 关注宋人山水长卷

雁山观海图 纸本 2.44米x10.52米 王品康

宋人山水的基本特点

山水长卷构图虽较特殊,但仔细品赏五代两宋山水长卷真迹,不难发现当时山水画家是以立轴,横披、册页等同样的审美取向和要求来创作和衡量水长卷的。山水长卷的画心即超长的横披,当时这种超长横披有的即用作装饰灯片或屏风。山水横披超过一般长度,要保持整幅画面气势和整体美,困难必然成倍增加。之所以五代两宋许多完整的山水长卷大都很有气势,远近观赏皆宜,正是因为特别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在这一问题上,山水长卷几与立轴、横披同等对待。在构图布局上苦心经营,不随意拉长或缩短画面长度,整幅画面做到有机统一,“笔无虚设”,章法上恰到好处。大多传世五代两宋山水长卷都达到了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高度境界。读马远的《雪景四段卷》和牧溪的《远浦归帆图》卷如读李杜绝句:读董源《夏山图》和夏圭《溪山清远图卷》如读唐宋八大家的千古名篇:而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简直如读曹雪芹《红楼梦》场面浩大、气象万千。五代两宋山水长卷之所以达到如此高度的艺术成就,除了这几百年间画家的不懈努力之外,与确立崇高整体美的审美取向分不开的,笔者认为,今天中国画家再认识五代两宋绘画这一优良传统,对现代中国画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传世五代两宋山水长卷真迹几乎没有一幅是纵超过五十多厘米,横超过十多米的。而当代在创作几十米到几百米或更长的山水长卷画家大有人在(还不包括为创造吉尼斯纪录的)。是不是五代两宋的山水画家缺乏雄心壮志呢?五代两宋的传统形式不可突破呢?非也!笔者认为,是由于当代一些中国画家缺乏对优秀传统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创作上的盲目。一个有才气的山水画家如果醉心于创作画面散,摊案头及挂墙上欣赏价值不高的大长卷,其结果必然事倍功半,徒然浪费大量精力。这一方面理论研究滞后也是导致创作上盲目的重要原因。这种现象也影响了现代山水长卷艺术的发展。中国明清时期虽说也有一些山水长卷佳作流传下来,但由于元代以后逐步丢失了五代两宋画面构成崇尚整体美的标准,加上山水长卷功用退化、仅用于案头欣赏,或“文人墨戏”,因此比较而言大都结构松散,难以达到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高度境界。虽笔墨融合书法情趣,整体观赏却倒退了。明清少数画家如梅清、袁江等画过一些由十多幅以上的条屏组成的通景巨屏,这种超长的通景巨屏也可以说是山水长卷与屏风结合的产物。可惜这种形式没有与明清建筑格局结合起来,加上难于完整保存流传,所以没有得到发展。

海派空间 | 关注宋人山水长卷

黄山云海巨幅长卷 纸本 1.5米x6米 王品康

研究宋人山水长卷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少数中国画家创作了一些装饰性山水长卷颇引人注目,其中不乏佳作,如我们常在电视中见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议厅的巨幅山水长卷,宏大的气势适合大厅又高又长的结构特点,体现了传统装饰性山水长卷与现代风格建筑的和谐结合。这些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张大千晚年的《庐山图》卷(纵1.8米、横12米)。此图卷以大面积泼墨结合线条画成,彩墨淋漓,云气弥漫,山林隐约,气势磅礴,整幅画面体现大壮、大美、大实、大虚、大统一的精神境界,除了审美取向现代化,画面形式构成整体,远观雄伟壮丽,近观点线面结合,充满了力度,绘画性强。此图不但继承了五代两宋山水画整体美装饰美的优良传统,还融合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传统精华。笔者认为张大千此图堪称现代中国画的代表作品,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一一巨幅装饰性长卷,对现代中国画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近二十年,许多中国画家到世界各国开展览会,寻找中西绘画的结合点,但是十分可惜,中国画并未引起除华人世界之外的世界美术界的很大重视。十多年前出国的画家今天回来,国内建设巳今非昔比,城市里高楼林立,有气派的别墅随处可见,这样的建筑环境大量出现。绘画是环境艺术,环境变了绘画形式不改进不行,中堂横披有些场合不合适,镜框挂多了也缺乏环境的整体美。这一点许多中国画家都在忧虑。现代环境呼唤现代中国画形式。笔者认为张大千(庐山图》卷一类巨幅装饰性长卷,是一种适合中国现代建筑的形式。设想这种形式可按需要,画面纵横比例从一比几到一比几十都可以。当然纵横比例差距越大,越难取得大实大虚的整体美。画面传统和现代风格都可以表现,与建筑环境相互协调,体现出建筑大环境内的中国民族风格深厚博大的整体美和装饰美。

海派空间 | 关注宋人山水长卷

海派空间 | 关注宋人山水长卷

大千诗意图卷 纸本 王品康

现代中国画艺术应当建立在中国传统基础之上。如果中国画家对中国宝贵的传统遗产不理解,不研究,不发展,不利用,怎能进一步发展现代中国画艺术呢?而且中国画传统遗产不仅仅在于笔墨,好的传统形式也应当发掘、发展,同时也应当研究现代建筑环境和民族形式的统一。

笔者认为中国画家在研究传统的同时,也不妨研究一下日本古今的通景屏风,而不必一屑不顾。有必要研究一下外国人(包括日本民族)是怎样认真对待,吸取、利用中国古代绘画传统精华的。日本美术史家认为:中国画是日本绘画的母体,中国画传入日本一千多年屏风(障壁画)艺术一直得到发展,从日本古代长谷川等伯到现代东山魁夷的山水通景屏风,我们都可以看到日本画家对中国宋代山水长卷整体美和装饰美的吸收和利用。而且日本屏风艺术与建筑格局的和谐统一也值得我们借鉴。笔者并不认为日本现代美术十分完美,相反感到如果日本没有从中国传统绘画学到的种种优点,那么介于中西方绘画之间的日本画还有多少值得借鉴的优点!比较张大千的《庐山图》卷和日本现代通景屏风,无论从绘画性和内涵,中国画都具有先天和后天的优势。笔者认为也有必要读读前辈大画家傅抱石三十年代对日本美术的研究。

海派空间 | 关注宋人山水长卷

海派空间 | 关注宋人山水长卷

大千新安江诗意图卷 王品康

“日本的画家,虽然不作纯中国风之画,而他们的方法材料,则还多是中国的古法子,尤其是渲染,更全是宋人方法”。“日本关于中国绘画的参考,以至笔纸颜色,却远比中国完备、便利”“时代是前进的,中国画呢?西洋化也好,印度化也好,日本化也好,在寻求出路的时候,不妨多方走走采取日本的方法,不能说是日本化,而应当认为是学自己的,因为自己不普遍,或巳失传,或是不用,转向日本采取而回的……”笔者不太了解九十年代日本美术的现状,但推想起来:日本现代画家包括平山郁夫,东山魁夷等不但采用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好形式,而且早期还都接受了严格的传统中国画技法的教育。

石清曰: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今天环境变了,中国画的风格、规模、形式也当变化。我们可以发掘利用、继承、发展民族的优秀传统,多创作一些包括巨幅装饰性长卷在内的各类适合现代建筑的新中国画,相信只要大家奋发向上,坚持努力,一个深厚博大壮观的现代中国画中兴时代一定会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