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吒》15亿刷屏背后:偏见面前,你只需遵从内心

 京博国学 2020-09-05

本文作者:莞尔一笑

几天前,新版《哪吒》上映,除了虐哭千万成年人,截至8月2日12时许,《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位列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第一,超过了15亿元。

一部儿童动画片,之所以有如此佳绩,观众不单单是看的热闹,影片折射出的人生真相才是人们热衷的真正原因。其中对“偏见”的诠释可谓直抵人心。

遇到偏见,倾听内心呼声

电影里,哪吒自从出生就被世界孤立,被人们误解。人们对他围观、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他小心翼翼的活在人们的偏见之中。

环境影响人的认知,塑造人的性格,周围是什么样的人群,你的所作所为就会受到什么样的限制。所以哪吒面对周围的不认同,他是惶恐孤独的。

然而他又竭尽全力想摆脱命运的牢笼,希望获得大家的感同身受。

在重压之下,他于是叛逆、倔强,甚至自欺欺人的唱着“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这是他在心里给自己定的人设。

可见,世人的眼光给一个人造成的伤害之大。

在父母的关心和帮助下,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哪吒并没有消沉,任人宰割。他遵从内心的意愿“我命由我不由天”, 他不屈服,不妥协,不信命 ,最后逆天改命蜕变成小英雄。

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只有我自己说了算。

多么铿锵,多么硬核!

开始被偏见包围的哪吒是痛苦焦虑的,遵从了内心的选择之后,哪吒变得开心果敢。

 如果你本来拥有了一切,还是不快乐,可能是你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太多,而没有顾及自己内心真实的选择和感受。所以过多关注别人的看法是一种毁灭。

消除偏见,需要努力

虽然偏见会对你不公,但是它会成为你将来遇上更好的你的加速度。促使你比学赶超,最终超越别人,立于不败之地。

有两个大学生小张和小王,同时被某公司录取,实习。

小张是名牌大学毕业,小王是普通学院毕业。一进公司,小王就被看扁了,在大家眼里低人一等。甚至有小道消息说,小王是托关系进来的。

其实小王在面对强手如林的名牌大学生斩获成功进入该公司,是因为公司领导在面试的时候看中了小王骨子里的能付苦精神。

小王果然没辜负领导期待,他树立笨鸟先飞的理念,如饥似渴的学习,实践,除了干好本职工作,还经常到其他科室帮忙,在帮忙的过程中,时刻留心别人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掌握了很多业务技能。

小张可就不一样了,因为手中攥着985大学的王牌,所以正常工作日外,从来不管加班,不管事情急不急,到点就走。其他科室的业务,不闻不问,一副与他无关的架势。

一年下来,公司员工们消除了对小王的偏见,慢慢的把赞美的目光集中在小王身上。

优秀控制了偏见,能力打败了不公。最后考核,公司留下了小王。

用心看,尽量规避偏见

在网上看见一则小故事。

一位美国白人教授是个半路盲人,在当时白人对黑人歧视严重的环境下,老先生却对种族歧视淡然。

虽然他从小就被灌输黑人低人一等的思想,就连家里的佣人也是黑人。但是后来由于他眼睛看不见,不知道与他打交道是否黑人,他只是遵从内心的意愿而已。

直到他出车祸时,是一位黑人救了他,然后做他心里辅导的也是黑人。他从内心彻底消除了对黑人的偏见。

那位老先生说,我失去了视力,也失去了偏见,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眼睛在很多时候误导甚至欺骗了我们,盲者倒是幸运,因为他必须用心眼去丈量这个世界,并且看的更真切。

所以看待事物不仅用眼,更要用心。仅用眼睛看待世界是不全面的,而用心则能体悟实际的灵魂。

战国·荀况《荀子·解蔽》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大多凡人的毛病,都易于受局部偏见的蒙蔽,而不明白关系到全局的大道理。

人的认识,由于受到视野和实践范围的局限,或由于个人认识上的偏见,大都易于被局部的小道理所蒙蔽,而看不到,认不清全局的大道理。

做人要与人为善,成见太深势必会造成恶果。你对别人有成见,别人也会对你产生成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力量相等。

正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忧者见忧,愚者见愚。

偏见遇到笃定的内心,可以忽略不计

人人皆有偏见的时候,以偏概全,胡乱猜疑,从而为自己的片面想法埋下祸根。

关羽如果弄清事实真相,摒弃对刘封的片面理解,或许三国就要改写。

如果试想电影里的哪吒,自出生以来没有偏见,他会是什么样子?或许和他现实里不在乎人们的认同与否,不在乎自己的宿命一样,会拼力救下一城百姓,最终成为被人膜拜的英雄。

所以只要内心向上,有没有偏见,结果是一样的。

毕竟偏见只是一种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因为别人对你有了偏见,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用所作所为,努力化解偏见,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要义。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莞尔一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