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讲宋词(二)

 江山携手 2019-08-04
苍凉悲壮的边塞号角
    ——范仲淹《渔家傲》
马茂元  王从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髪征夫泪。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词人。他的词只有六首传世,其中以《渔家傲》最为脍炙人口。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守边四年。这首词就是当时感怀之作。
    词的上片写塞外秋光。首句的“异”字很有分量,它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边塞的风光与内陆不同;二是讲秋天来临,边地景物也发生了变异。上片的写景,就是从“异”字生发开去的。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文,是为了符合词的格律而颠倒词序的。衡阳即今湖南省衡阳市,旧城的南面有座回雁峰,相传大雁飞到这儿便不再南飞。“西风紧,北雁南飞”,出了动物的本能,无所谓留恋
不留恋。作者却说雁“无留意”,实际上是写人的感受,雁犹如此,人何以堪!
    后三句作者有意描写边塞的苍凉景色。边声是指边地特有的声音,具有一种凄凉的情调。传为李俊作的《答苏武书》中有这样几句——“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音啸成群,边声四起”,是极好的注脚。“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加上军营的号角声,凄凉以外,又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的“千嶂”二句,极写边疆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数不清的山峰犹如屏障一般耸立着。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紧闭。这三句叠用了许多名词,只用了三个动词。“连”“起”一开一合,“闭”字则显出戒备森严,透出局势的紧张,而这座“孤城”,则是处于战争的前线,遣词造句是丝丝入扣的。
    下片转入抒情。“家万里”与“酒一杯”对举,形成强烈对比,一杯浊酒怎能浇万里思归之愁呢?其结果必然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然而,将士们之所以不得归去,其原因是“燕然未勒”。燕然,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刻石记功。公元89年,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回。“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燕然”一句,说尽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情。
    这首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词中所表达的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本文有所删节——岁寒斋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