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核电站的核废物都往哪里排?

 时间变成水 2019-08-04

核电站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在提供大量电能的同时,

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也不会产生加剧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但是在工业生产中,不了产生垃圾,

核电站更不例外,

核废物的产生不可避免。

而且相比于核电站的辐射,

核废物反而是更令人担忧的。

有的小伙伴认为,

这些核电站的排泄物

都排放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慢慢侵袭着我们的生活,

甚至还会有不良商家购买此类核废物,

来制作危险品赚黑心钱。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核电站的核废物,

究竟都是如何处理的?

它们又排放到哪里了呢?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核废物?

核废物是指

含有α、β和γ辐射的不稳定元素,

并伴随有热产生的无用材料,

具有极强烈的放射性


核废物进入环境后,

会造成水、大气、土壤的污染

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

当放射性辐射超过一定水平,

就能杀死生物体的细胞,

妨碍正常细胞分裂和再生,

引起细胞内遗传信息的突变。

核废物半衰期长达数千年、数万年,

甚至几十万年,

也就是说,几十万年以后,

这些核废物还能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影响。

那么这些核废物,

究竟是怎么处理的呢?

如何处理核废物?

一般来说,

从反应堆取出的废核燃料中,

含有由铀238转变成的钚239。

这是宝贵的核燃料

因此首先要在核电站进行一定处理,

再放在水池中贮存几个月,

最后把它送往钚提取工厂,

分离出期中的铀和钚,

将获取的高纯钚放入燃料再循环。

经提取后,

余下的为放射性废物,

可以把放射性废物装罐密封后,

埋在岩层中,

利用天然屏障和人工屏障,

将放射性废物,

与人类的生存环境隔离开来。

对于不同的放射性废物,

可采用不同的地质处置方式。

低放废物在地表或浅地表埋藏,

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下50米以内

能够将其限制在处置场范围内,

在其危险时间内,

防止对人类造成危害。

高放废物

则要在距地表至少500米以下进行深埋。

如在花岗岩石中,

凿一个地下处置库。

核反应堆的处理

相比于放射物就相对简单多了,

因为核反应堆的堆芯,

通常可运行30年。

用完以后,

一般是用混凝土把它们密封起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

在核电站的旧址可以再安装新的反应堆,

不必迁址。

有的小伙伴会产生疑问,

每年核电站都会产生很多的废物,

按照如此的处理方式,

岂不是越积累越多了?

其实小伙伴们完全不用担心,

实际上核废物的数量是非常非常小的,

就算是跟火电厂排出的煤渣相比,

也是非常微不足道的,

再过几百年,

把全世界所有的核电站,

排出的废物堆在一起,

建一座同游泳池一般大的贮存库

也就可以全部装下啦!

总而言之,

只要科学地妥善处理,

就可以避免核废料

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啦!


来源:科普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