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纯粹干净的诗意,在他的歌里释放得淋漓尽致

 寻梦向天歌 2019-08-04


年少时处处风景 不想回头

成长是一场游戏 勇敢的人先开始

跌撞再慌张前行 不说回头

行歌,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喃喃低唱

走过人潮汹涌忽然止步

怎么,热烈时一步倦怠一步回望阑珊处

从前轻狂绕过时光  

成长是一场失去 肩负枉然的意义  

无论你懂得与否 不能回头  

从哪来要往哪去 曾听爱的人说起  

就此匆忙的错过 不必回头

某一天, 朋友推荐我去听陈鸿宇的《行歌》,他说这歌真合他当下的心境。于是在某个大雪翻飞的夜里,坐在夜班公交车上,听到了陈鸿宇的歌声。

一个充满质感的男声,浅吟低唱,草木一般的声音,似远似近,像在讲述一个虽然逝去很久但留下过深深浅浅的痕迹的故事。

是歌,也是诗,伴着外面的落雪声,穿过万水千山的重重阻碍,直达心灵最深处那一片裸露的原乡。接着,我听到了《途中》:

夕沉下

的飞鸟

影子多细长

夜宿在

某山口

雾气湿衣裳

更行,更远,还唱

挎壶酒

给荒野

饮酌那秋黄

不吁然

不吟唱

趟出这片枯寂就趟过生长

遇见风起水浪就遇过虚妄

忍住顷刻回望就忍过恓惶

一如年少模样……

像是如歌的行板。一字一语,轻轻敲击着心扉。

很多人被他的歌声打动。会被打动是因为这样的歌词是打心灵深处流淌出来,不矫揉造作,不浮夸,不是刻意地卖弄技巧。编曲和歌词也完美地融为一体,民谣那种哀而不伤、纯粹干净的诗意,都在陈鸿宇的歌里释放得淋漓尽致。他也歌唱年轻的爱情,但从不用“姑娘、孤独、爱情”这样直白而烂俗的字眼。他也写赤裸裸的现实,但不是用愤青的姿态呐喊。他轻描淡写地唱着“这是我们共同的青春,相似的成长”。

在一场盛大的秋日盛宴之后,在叶子落进泥土,零落成泥之后,有些东西是必须放弃的。是18岁时写给某人的情书,还是我藏了若干年不敢拿出来晾晒的美丽而忧伤的秘密,如那年夏天我们在河岸边看到的,那安静盛开的满树洁白而有毒的夹竹桃。

草木循序生长,飞鸟从北方飞到南方。而竟然有那么多东西,是我们所无能为力的。试图用记忆的木浆,去追赶时间的激流,尽管是那样地用力,终究被远远地抛在了后头。

以为终于被岁月磨钝了,麻木了。可是当听到陈鸿宇的歌声时,还是无可救药地陷进去了。他没有刻意地描摹或者歌唱任何东西,他只是云淡风轻地将诗意糅杂着现世,唱着他的生活,我们的生活。

在《浓烟下的诗歌电台》中,很难选出一首最喜欢的。因为,每一首都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感情。每一曲,都是岁月长河上遗落的珠贝,我一路走,一路听,一路拾拣,舍不得丢掉任何一颗闪光的珠贝。

就老去吧,孤独别醒来

你渴望的离开

只是无处停摆

就歌唱吧,眼睛眯起来

而热泪的崩坏

只是没抵达的存在

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是独立音乐人,自己创作,发表过乐队专辑《流伤》。真正开始更多地走入大众视线,当然就是2015年,创办了音乐社群“众乐纪”,以固定地发行每年的音乐合辑和举办每月的音乐演出为主。第一张合辑《众乐纪壹·迷城行歌》中有我们熟悉的李晋,还有我们不熟悉的雨阳乐队、仓买乐队、曹秦、刘于思等音乐人。其中《理想三旬》和《行歌》正是陈鸿宇的杰出之作。

很久没有听到过这样绝妙的歌词了,很久没有人用这样的方式吟唱过青春、生活了。如果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听到《途中》的感受,那么就是“恓惶”。

它让我想起遥远的过去,遥远的一段旅程。一个人旅行到绍兴,在冬天的雪后。在柯岩,游客和行人非常少。有湿漉漉的布满青苔的台阶通往高处的寺庙,一片幽冥。下起细细绵绵的雨来,寂静的我仿佛能听到鞋子踩在落叶尸体上的声音。那时候的心境正和《途中》里所吟唱的无二:

苦旅抑或迷香

欢喜抑或坠亡

你要去的地方

遗情处有诗章

更行,更远,还唱

那是一个人的青春年少,从不缺乏上路的勇气。总是在走出去很远的时候,像望着一个不相干的陌生人一样,回头望年少模样。

一个人,捏着一张被雨打湿的车票,不知为何热泪盈眶,当耳机里传来相同的心声,触动心房。

在每一个送别的站台,一直向远去的列车和友人渐渐模糊的面庞挥手,挥手。而每一次,想说的话都因为热泪而哽咽在喉。

在夜幕四合的时刻,和年轻的恋人分开,相忘于茫茫江湖。

等到若干年后,记忆倒带,终于不得不承认曾经一起听歌的恋人,早就随恋恋青春一同消失。因为没有未来,即便有,也是贫瘠得无法给予两个人供养的。未结果的花,终于被岁月的橡皮擦涂抹成一片夹在诗歌本里的标本,只留下一片仓皇的剪影。

已经无所谓释怀或不释怀。

记忆也是一个人的事。烹一壶老酒,让往事在热泪里崩坏,心里一片荒芜。走过繁华的城市,走入春雨凄惶的小镇。跨过如黛青山,走到矗立灯塔的海边。从冬到夏。有时寂寞,有时欢喜。那时候,的确是爱荒野上的风声,胜过爱贫穷和思考。

那时候会幻想成为田野上的一棵树,非常安静,从不孤寂,茁壮地向着苍穹生长。那时候过的日子就是陈鸿宇在歌里唱的那样:

暮冬时烤雪

迟夏写长信

早春不过一棵树

那时候,我们没有今日这般整天行色匆匆,疲于奔忙,为生计别说是烤雪,逢下大雪,仅有的一点雀跃总被城市瘫痪的交通带来的焦虑与抱怨遮盖掉。

大学时代,距离遥远的老友,偶尔打电话,会经常写信,寄明信片。在空白的信纸上一字一画认真地写着那些隐秘的心事。每一句,都要思索好久才慎重落笔。去陌生的地方旅行,不管怎样糟糕的天气,不管距离邮局多远,总不忘寄一张明信片给远方的友人。包里常年带着各种各样的明信片和邮票。那可能是最好的年纪,非常纯真,非常美好。

几度少年,饮酒高歌。曾经疯狂,曾经情意绵绵,然后都被风吹散。然后,凝视自己,疑是地上霜。

还好,还好,我们可以在别人的歌里倾吐着自己的心事,怀念着早已随风而逝的青春。成长本来就是苦涩里掺杂着芬芳的行歌吧。更行,更远,还唱。

上文选自

梦醒 著 一尘半梦

她用文字描摹出了中国民谣与独立音乐鲜活真实的群像。那些独立而鲜活的音乐,浅吟或呐喊,你不能假装没听见、没看见。

本书通过对张楚、老狼、李建傧、张浅潜、丁薇、筠子、姜昕、尹吾、莫染、周云蓬、左小祖咒、李志、赵雷、陈粒、陈鸿宇、苏阳、旅行者、*青年旅店、李寿全、草东没有派对等四十多位音乐人和乐队的叙述,与读者分享好歌曲,追忆一代人的青春往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旗下文化品牌

HIPOEM诗想者工作室

电话:0773—28177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