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深度分析-香港公用行業拆解 公用行業,一般理解為社會必須之行業。在香港,電力發展、煤氣發展、電訊、鐵路等均被視為香港公用行業。這行業的股份一般被認為是穩健之選,走勢緩緩向上並有不俗的股息率,深受香港本地投資者喜愛。但事實上一所公司經營的複雜程度極甚,本系列將逐一拆解各大公用股及半公用股的業務,以解開投資者在認知上的疑惑。 中電控股整體的運營模型相對簡單,業務的確以電力及相關能源發展為主。但大眾投資者未必知道的是,其業務地區分佈也頗為廣闊。香港地區相關電力只貢獻中電約 60%的運營盈利,也即其餘 40%的盈利分佈在世界各地,當中以中國內地及澳大利亞為主,加上印度與臺灣的相關業務。中電長年一浪高於一浪的股價走勢及業績增長,增長動力來源於香港及澳大利亞,而中國內地業務、印度、東南亞及臺灣業務等盈利多年較為浮動,並無明顯增長之勢。 澳大利亞市近數年開發的業務,投資期漸漸已過。近六年內由近乎零盈利貢獻,增長至去年貢獻的 33 億港元盈利,佔總盈利 20%,增長速度亦相當可觀。在香港方面,投資者若單從數據不難發現仍然有一定的浮動,但以盈利計亦大至一浪高於一浪,原因在於在會計中有一個特殊的盈利制度。中電的經營需要與香港政府簽署管制計畫協議限定利潤率。在 2018 年更新的條款中平均淨值總額為8%,因此在過高盈利的年份,中電會有管制計畫調撥以修正盈利,並回饋大眾。而且大部分的調撥是有時間上的延誤的,因此未必會計至同一財政年度,使個別財政年度盈利因調撥而有所浮動,但整體還是緩步向上的。 要注意一點,2018 年新簽訂的管制協議。利潤率由原來的 9.9%下降至 8%,相信對中電的利潤率有一定影響。但總合澳洲業務已過投資期。兩者拉上補一下相信影響並不算太大。
|
|
来自: Kitty583pyuroo > 《行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