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盾车是由两层木板、两层沙,两层棉被组成。 很多人对清军的印象是骑兵纵横,然而实际上清军最依靠的就是盾车与火器了。明军甚至评价满洲骑兵低劣,作战主要靠盾车加火枪推进。 每当后金碰到硬骨头的时候,往往会祭出这两样东西——“汗往观之,见浑河以北一里外,有步兵二万,分立二营,乃命右翼四旗兵取绵甲、携盾车,徐进攻其二营兵。” 后金军与白杆兵、戚家军之战,就是后金右翼四旗不待“盾车”到来,即进行攻击。尽管明军野战工事,尚未完成,但仍对后金造成大量杀伤。击杀后金将领数超过宁远之战。根据记载后金伤亡惨重。“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 努尔哈赤于是特别下令:“遇敌若无盾车,切勿出战。博尔晋侍卫曾因未携盾车,分战于两地而获罪!” 在努尔哈赤攻占沈阳之战中,八旗军除了在攻城中使用了楯车,在与前来支援沈阳的明军陈策部的野战中,也大量使用了楯车。根据《满洲实录》的记载,陈策所部明军身着内衬铁甲片的棉甲,手持长枪、大刀、利剑,并且这支明军还配备了为数不少的火器。 面对这样一支武装到牙齿的明军,努尔哈赤如临大敌,马上命令右固山将楯车、重甲兵调到前线。但努尔哈赤麾下的红拜雅喇一部急于求战,不待楯车、重甲兵到达就与明军交战,结果参将布哈、游击朗格实尔泰被明军阵斩。待楯车、重甲兵到达,满洲军才反败为胜,消灭了这支明军。 《满洲实录》中所绘的满洲军进攻明军陈策部的景象,此时的满洲军在野战中也开始使用楯车 明朝灭亡后,满洲八旗在吴三桂等前明降将的接应下入关南下,最终定鼎中原,建立了清王朝。建立清朝后,满洲统治者为了能让“江山永固”,出于保密的原因,在史籍中尽可能地抹去了曾在明清战争中留下浓墨重彩痕迹的楯车。比如在修纂《明史》时,满洲统治者因为对明朝使用战车的历史难以彻底抹去,便极力贬损战车的作用,并对明朝的战车提出了“未尝一当敌”、“亦未尝以战”的评价。满洲统治者对曾经记载有使用战车记录的《满洲实录》等书籍,也几经删改,让读者难以发现满洲军队使用楯车的记录,以防人们发现其中的奥秘。 清朝在《大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中对有关楯车记载的修改 就这样,在满洲统治者刻意的抹杀和隐瞒下,楯车这种八旗军的重要武器却仿佛从未在历史当中存在过…… 西方也有啊,人类思维都是类似的。等到排队枪毙的时候,战车大概不大合用了吧,不过美国西进运动的时候,还经常使用环车战术抵挡印第安人,英国人荷兰人在南非也用过。 ![]() ▲胡斯战争 ![]() ▲胡斯战车 ![]() ▲胡斯战车对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骑士来说堪称噩梦 ![]() ▲哥萨克人使用的战车 ![]() ▲卡尔卡河之战,蒙古骑兵围攻基辅军队营地 ![]() ▲哈布斯堡军队就依托战车来构建营地 ![]() ▲奥斯曼帝国军队,奥斯曼帝国使用的战车与胡斯战车类似,都是给步兵,尤其是耶尼切里,提供射击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