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语文,读书和写作交相辉映,素质与分数比翼齐飞

 人生底色看语文 2020-09-22
语文也就是那点事儿,语修逻文,字词句篇。听听,说说,读读,写写。而考试呢,却只考读读写写。 
可是就是这读和写,却让无数学子竞折腰。 
语文之难,也是难于上青天呐!
如今的学子,都不敢想象古人是怎么凭借一篇文章就能改变命运的。
什么李斯只要一封《谏逐客书》,开启了日后的宰相之旅;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佩六国国相印而归;还有科举时代无数寒门子弟悬梁刺股苦读四书五经,最终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逆袭故事。 
作文难写,让大家不怀疑这些是真的,却更愿相信这些是传说是故事。别人的事情别人的传奇,也就是听听呗! 
作文咋就那么难涅?关键是没有打通阅读和写作的任督二脉! 
搞不通这个,折煞读书人!各个朝代都有读死书的人,食古不化,不懂得变通,读了不会用,好一点的成了两脚书橱,多少还有点学问;糟糕一点的读成了书呆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更糟糕的,是读书把自己读傻了。
比如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孔乙己,鲁迅笔下的这个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就是一个典型,他想清高没清高的资本,想展现自己的渊博连孩子们都不肯赏脸,不但不成功,“仁”更是成不了,自然成了劳苦大众取笑的人物,悲剧啊!
以至于我们这些站到讲台教语文的人,时常诚惶诚恐的反思,担心自己成为范进,更担心自己成为孔乙己。 
其实做学生的也应该有这样的思考。孔乙己为什么会成为孔乙己?想必在那样一个时代,也未必人人都是孔乙己,也有周树人嘛。就像当今的时代,也未必人人都是马云一样。
人和人不一样的地方,主要还是精神方面。死记硬背和活学活用,本来就是两种境界。
最开始学知识的时候离不开死记硬背,量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到了一定的时候,务必会活学活用。
语文的学习更是如此,老师教的很少考,试卷考的未必学过。
面上的那些读读写写,除了越来越少的识记的内容,更多的是要考我们的灵活运用。
但是好多同学,或者一部分老师,总是在想我们学的会不会考?
其实想明白了,所学的一切都可能成为考题,只是他不以本来的面貌出现。
在试卷上你所面临的每一篇课外阅读,很大概率是你没曾读过的,但是答好阅读题目所用的方法,在课堂上老师一定都传授过。
(阅读题和作文可谓语文的半壁江山,下面这套押题读本对备战中考,有极强针对性,包含考点详解和分析以及阅读写作训练点,很实用,推荐给同学们。
用你熟悉的方法,解答你陌生的题目,这是熟悉还是陌生?
如果你的头脑足够灵活,你会发现题目并不陌生;如果你只会刻舟求剑,那么分数的悲剧就此诞生!
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一道写作题目,都应该在你的手下以原创的面貌出现。
但它们是不是真正的原创?要看你对原创的理解,对材料的把握运用,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对所学过文章结构的借鉴。
如果你写的不知所云,即使原创又有何用?
如果你对所记住的材料小修小改,不是抄袭又是什么?
学会用熟练的方法,加工陌生的材料,不但阅读是这样,写作亦复如是!
这样一个假期,多阅读,勤思考,适当动笔,边写边提升,你的语文一定能学好!
(下面这套学霸笔记,知识点全面,重难点,考点突出,同学们可以参考借鉴,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语文,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活有诀窍,学会外貌描写就这么简单!
暑期书单,多读不如细体悟,不浮不躁的阅读才能提素质得高分!
读通名著就能学写作文?对呀!本文便教你如何学习名著的语言描写
初中语文,如何利用假期提升成绩,逆袭学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