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敏性结膜炎医案一例

 昵称63345240 2019-08-05

《张健眼科医案

6631688989768956705.jpg

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中国中医药药出版社  

【医案精华】(十一)过敏结膜炎医案一例

  过敏结膜炎中医称目痒,是一种由于眼部组织对过敏原产生超敏反应所引起的炎症。分速发性和迟发性两种。中医认为多因患者禀赋不足,或脏腑失调,接触过敏物质,出现风热上壅于目的症状。

                          

祛风止痒法治过敏结膜炎∕风热外袭证案        

  谭某某,女,19岁,湖南省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于2014年5月12日初诊。               

  主诉:双眼痒甚,灼热,伴粘丝状分泌物2日。    

  病史:患者2日前化妆后出现双眼痒甚,灼热感,眼红,伴有粘丝状分泌物。

  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双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结膜乳头增生,滤泡形成,角膜染色阴性,泪道冲洗通畅;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诊断:过敏结膜炎(双眼)。          

  辨证:风热外袭证。              

  治法:祛风止痒。               

  方剂:消风散(《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黄芩10g,茯苓10g,蝉蜕5g,刺蒺藜10g,僵蚕5g,地肤子10g,甘草5g。2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外治:0.1%地塞米松滴眼剂,滴双眼,每次1~2滴,每日5次。

  医嘱:①立即停用致敏物质,注意以后不再接触;②查找其他过敏原;③忌食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2014年5月14日):双眼痒、灼热感减轻。结膜充血水肿减轻,分泌物明显减少;舌红,苔薄黄,脉数。原方。2剂。地塞米松滴眼剂改为每日滴双眼3次。          

  三诊(2014年5月16日):双眼痒、灼热感消除。结膜充血水肿消失,无明显分泌物。原方再服2剂,巩固治疗。     

  按:患者接触化妆品过敏原后出现风热外袭的症状,如痒甚,灼热,眼红,眼眵多等症;舌红,苔黄,脉数为风热外袭之征。治宜祛风清热止痒。消风散加减方中羌活、防风、荆芥、僵蚕、蝉蜕、刺蒺藜祛风解表止痒;黄芩清热燥湿;茯苓健脾运湿;地肤子止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达祛风清热止痒之功。结合局部用药,故疗效快捷。(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