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少被人嘲笑,聊天只能做听众,来补8个冷知识!

 闲来无事把书读 2019-08-05
大家好,我是胸无点墨,却想要为往圣继绝学的小蔡,小蔡说文化,谈天说地侃八卦。请大家穿好衣服,今天我们说几个传统文化中的冷知识。
【1】碑最早的作用的之一是拴牲口
《聘礼》郑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碑指竖起来的大石块或木柱。古代用来观测日影、拴绑牲口、引棺入穴等。起源于周代,开始是木制的,但是因为容易腐烂,所以改为石制的。最初上面没有文字,汉代开始才有了刻有文字的碑的兴起。最早的碑大都是墓碑,后来有了功德碑、纪事碑等。中国古代的石碑由碑首、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墓碑从木制变成石制以后,为了防止墓碑下沉,就在碑座下面加了一个防止下沉的神兽,赑屃。
【2】共工是祝融的儿子
《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
共工和祝融原是三皇五帝时官名,后来变成了水神和火神的称呼,古代设五行之官,“木正曰句芒 ,火正曰祝融 ,金正曰蓐收 ,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共工原是治水英雄,很多专家怀疑,“共工怒撞不周山”的故事,是因为共工后来与颛顼争夺地位,失败以后被抹黑的。
【3】并非所有龙都很金贵
龙为为鳞虫之长,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龙在中国历代是一个持续进化的形象,想想天上开蟠桃大会吃的是“龙肝凤髓”,可知龙并非都很金贵。
龙的来源主要有,马化龙,云化龙,鱼化龙,蛇化龙等。例如《周礼》记载:“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秣,六尺以上为马。”这里面的龙其实并非真正的龙,真正的龙以蛇化为主,蛇修炼一千年成蟒,蟒修炼一千年成蚺,蚺修炼五百年成虺,虺五百年化为蛟,蛟修炼一千年成龙,龙修炼一千年成角龙,角龙修炼五百年成应龙。所以到最后成了应龙才很金贵,其他的还有几种比较金贵的龙,例如五爪金龙,祖龙,烛龙等。
【4】应龙是一个品种
上面说了应龙的修炼过程,又名飞龙,亦作黄龙。中国神话中有两条比较有名的应龙,其中一条,帮助黄帝斩杀蚩尤、夸父,助大禹治水,擒获无支祁。还有一条便是东皇太一的正妃,但是并不是蛇变成的,《淮南子·地形训》中记载,“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毛犊是古代的一种异兽
【5】王母娘娘比玉皇大帝早一千多年
《枕中书》曰:“木公、金母,天地之尊神,元气炼精,生育万物,调和阴阳,光明日月,莫不由之。”木公指的是东王公(东方为震,为木),是男仙之首。金母指的便是西王母(西方为兑,为金),是女仙之首。东王公,西王母早在先秦就已经有所传说,而玉皇大帝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的主宰,道教是在东汉末年才出现,所以西王母要比玉皇大帝要早一千多年。
随着道教的普及,东王公作为男仙之首,和玉皇大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有所重合。所以东王公便渐渐淡出人们视线,而作为女仙首领的西王母,便因为和世间,帝王后宫的皇后职位相似,便成了玉皇大帝的正妃。
【6】哪吒不是中国人
哪吒,龙王,龙女,韦陀,观音,四大天王等神仙,最初是佛经中的人物,汉末以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这些神仙也中国文化加以吸收和改良。哪吒原型是佛教中的那吒,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母亲是吉祥天女,是佛教护法神之一。后来道教在宋代将其吸收,并加以改良变成了现在的这个莲藕化身的可爱形象。
【7】木鱼是道教发明的
木鱼最初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鱼日夜不合目”,故刻木象鱼,击之,用以诫昼夜思道。”最早出现在唐代,后逐渐被佛教借鉴引用。
【8】阎罗王来自印度
在战国时代,死后世界被称为“幽都”,史书上称泰山神为冥界的最高主宰。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的冥界思想产生很大影响,从中吸取了“轮回”和“因果”理论,阎罗王便成了阴间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印度人的想象力还是有限的,冥界系统的完善还是需要靠中国来完成。后来随着思想的进化,酆都以及十殿阎罗的系统逐渐完善,形成了现在的地狱观。
传说人有三魂七魄,魄形成肉体,魂形成思想。三魂分别为天魂,地魂,人魂。人死后天魂上天,地魂归地,人魂来到城隍庙,城隍是神仙世界的市长,麾下有阴阳司,速报司等。到城隍庙点名以后,被黑白无常带到黄泉路,黄泉路两边开着彼岸花,闻到彼岸花的味道,就变成无意识的幽魂,如果阳寿未尽,便在黄泉路游荡到阳寿尽头。
从黄泉路进酆都以后,先过望乡台,再过三生石,之后到阎王殿接受审判,该升天的升天,该进地狱的进地狱,该投胎的过奈何桥,喝孟婆汤,就投胎再生了。
以上,诸位有什么看法,够不够冷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