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名著阅读 | 高中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以《红楼梦》为例

 长沙7喜 2019-08-05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周汝昌先生称其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他认为“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够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博大精深的名著不仅考验学生的阅读耐性、阅读能力,也对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挑战。为了尝试名著阅读的有效教学方式,笔者开设校本选修课——“中华经典文本细读之《红楼梦》”,希望可以探索更适合中学生的经典阅读课堂。

 一 

       《红楼梦》在学术领域是显学,在文化普及层面形势却不容乐观。《红楼梦》难读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篇幅长,人物线索复杂,情节性不强。绝大部分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才能用心阅读。笔者拟写调查问卷,在整理问卷的基础上确定了选修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课堂有效推进与课下自主阅读相结合,让学生亲近文本,读完整本《红楼梦》,把握完整情节。

       2.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清《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在人物关系网络构建中,让学生在《红楼梦》宏大结构上获得审美体验,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3.推进文本细读,文本出发展开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去除似是而非的印象和概念性的判断。

       4.《红楼梦》内涵丰富,“红学”研究各成派别,在说不尽的《红楼梦》中选择适合中学生的教学主题。在聚焦这些主题的同时,保障课堂资源的生成性,指导学生进行相对规范的研究性学习。

       名著阅读课堂要致力于推进师生共同亲近文本,持续阅读。提倡“文本细读”,顾名思义,是将阅读的重点落在作品本身,落在文本文字中,在对具体文段和相关章回的赏析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够自主检索前后文本信息,寻找到具有自洽性的答案。

       前人的研究资料固然能为阅读提供思路,但如果只是将研究成果进行单向传递,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很难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学生未读便已生厌的负面影响。卡尔维诺说:“读一部经典作品也一定会令我们感到意外——当我们拿它与我们以前所想象的它相比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要一再推荐读第一手文本,而尽量避免二手书目、评论和其他解释。中学和大学都应加强这样一个理念,即任何一本讨论另一本书的书,所说的都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然而学校却倾尽全力要让学生相信恰恰相反的事情。”

 二 

       从哪里开始《红楼梦》的阅读之旅呢?起始课需要精心设计,要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使其成为整个文本细读课程的第一个示例,给出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红楼梦》第1回开篇,道明了小说的创作初衷,确定了小说的基本内容——“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亦可使闺阁昭传”。读《红楼梦》,会不自觉地忽略其中的男性角色,或是常常对他们进行概念化、简单化的解读,甚至是标签式的价值判断。于是,笔者设计了“小说红楼男子”这个主题,意在引导学生跳出既往思维误区和阅读窠臼,期待红楼阅读的新旅途。

       “小说红楼男子”,选择了《红楼梦》里的两个男性形象——贾政和薛蟠。一个是中年人、一个是青少年,以此二人为代表,通过阅读精选文本,体贴人物情感,让学生发现《红楼梦》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逻辑,都有自己的情感源头。

       以“小说贾政”为例来看教学设计。明确贾政的身份和地位后,师生在课堂上一起阅读第33回宝玉挨打的经典场景。我们往往认为宝玉挨打的情节表现了贾宝玉的反叛精神、贾政封建大家长的蛮横无情,但真的是这样吗?

       师生一起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贾政痛打宝玉,并不仅因为宝玉不好好读书,根本的原因是“在外游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前者累及家族声誉,后者败坏世家子弟的品行。对一个父亲来说,无论哪一点都是难以容忍的,所以,作为一个家族的大家长,贾政怎能不生气?这恰恰表现了贾政的家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为后代和家族忧心这一点上,贾政与其同一代人贾敬、贾赦等形成了明显对照。

       品味宝玉挨打的文字,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很值得思考的细节。比如打宝玉的过程中,贾政多次哭泣,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引导学生分析贾政的情感,让学生很好地把握大家长形象专制特点之外的丰富内涵。

       之后,师生再一起细细品读第17-18回的相关文段。贾政带着宝玉及众清客为省亲别墅拟写匾额对联时父子之间有很多互动,让学生体会并揣摩贾政的神情、语气,同时提醒学生关注贾政对一些院落居所的评价,以此观照贾政的舐犊之情和品位情趣。

       最后,将贾政形象放在整部作品中,通过补充相关情节,如贾政安排薛姨妈一家在京都的住处(第4回)、贾政到贾母处和子侄辈共猜灯谜(第22回)、贾政外放江西粮道(第99回)等,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人物形象。

       激发兴趣之后,名著阅读课堂要努力推进阅读进程,布置进度适量的阅读作业。在授课内容上循序渐进,尽量与阅读进度相关。课堂内外有效勾连,以便保证阅读的持续性。

       随后的课堂,每次都设置“测一测”环节,从相关回目的文本中挑选有意思、有意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内容涉及文化常识、情节发展、人物言行等;同时,在“测一测”环节中增加学生互动,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考表达、合作讨论,保障了名著阅读课堂资源的生成性与开放性。

 三 

       名著阅读的教学设计还要侧重于师生阅读的同步性和共感性。教师进行名著阅读的教学,首先要自己读起来,占有一定的学术资源。同时要还原自己的初读体验,教师的初读困难也可能是学生的阅读困难,教师的初读困惑也可能是学生的阅读困惑。困难和困惑,有时候恰恰可以成为课程资源最恰当的生发点。

       比如,大家对“十二金钗”的提法都不陌生,但真要罗列出来,又会每每出错。十二钗到底是哪几个人?十二金钗正册之首是哪一个?十二钗的排序有什么讲究吗?很多语文教师也常常弄不清,学生阅读时更是稀里糊涂。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其实涉及作品的重要情感态度。

       针对红楼十二钗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设计上确定了如下的课堂环节:

       1.请你列出《红楼梦》中自己熟悉的年轻女性。(学生一个接一个在黑板上写出女子的名字)

       2.请从这些年轻女性中找出自己心目中的十二金钗正册(学生写了满满一黑板的名字),并尝试排出顺序。

       3.阅读小说中关于十二钗正册的相关回目,找出自己所列的名册和曹雪芹的名册的同与异,并做出思考和解释。

       4.尝试回答问题:进入正册的统一标准是什么?

       5.十二钗正册排序的理由是什么?请谈谈自己的思考。

       五个教学环节依次推进的过程中,又不断提出相应的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取文本信息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旨深入理解的过程。比如,为什么妙玉排在王熙凤之前?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对妙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还可以让学生把握十二钗正册的划分标准。比如,为什么薛宝琴不在十二钗之列?通过薛宝琴与其他人物的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红楼世界“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内涵,理解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价值。

       名著阅读的教学设计,要基于师生共同面对的阅读问题,让阅读课堂有用、有效。教师关注自己的阅读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阅读困惑,并有意识地将师生阅读体验整理成探究性问题。以探究性问题为引领,通过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在精读细读上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发现很多之前疏忽的细节。阅读中的新发现带给学生的乐趣和成就感,远远大于被动接受他人的结论,无论这个结论多么深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品读赏鉴文句的能力、分析表达观点的能力也随之提升。

 四 

       名著阅读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在于阅读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师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深化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建构。《红楼梦》主题丰富,文化含量巨大,选择有益于青少年心性成长的主题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在人物分析上,《红楼梦》可以成为非常精彩的青春成长案例。

       比如,在分析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时,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小说中不同人物的眼睛去看贾宝玉,贾宝玉的多元性多面性就呈现出来。学生们发现,贾宝玉是现实与理想的一个交汇点,他生活中的纠结与矛盾来源于此,成长中的痛苦也来源于此。

       课堂上除了小说内部文本互见之外,还进行了拓展阅读。为学生印发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小王子》中狐狸出场的片段,学生在讨论中将狐狸定义为小王子的生命启蒙者,教师随之提出讨论问题:“你认为《红楼梦》中谁是贾宝玉生命中的‘狐狸’?”学生们越交流,就越能发现生活的丰富性和成长的复杂性,明白个性觉醒的意义与价值。下一个问题则直接将阅读和自我成长勾连起来:你生命中有没有遇到自己的那只“狐狸”?

       此外,在“世系表”的主题下,引导学生思考责任与义务的问题;在“红楼之梦”的主题里,启发学生关注命运的设定与突破等问题。

       详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9年第7期


览众刊之胜

        展教育之魅

人大基础教育期刊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