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味药

 图书 馆员 2019-08-05
【每日一味药】苦菜

【别名】苦叶苗、活血草、苦丁菜、苦麻菜、小苦苣、黄鼠草。

【来源】本品为菊科野苦荬属植物山苦荬的全草。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脾;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破瘀活血,排脓。

【主治】用于阑尾炎,腹腔脓肿,肠炎,痢疾,急、慢性盆腔炎,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衄血;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肿痛,黄水疮,阴囊湿疹。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研粉,香油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之。

【养生药膳】

1.苦菜粥

原料 苦菜、粳米各100克,猪肉末50克,猪油、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 将苦菜去掉老根,洗净后切碎;粳米洗净后入锅,加清水适量,置火上烧开,加入盐、猪肉末熬煮成粥,再加入猪油、味精、苦菜稍煮即可。

用法 每日2~3次。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

适用 肠炎、痢疾、阑尾炎、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宫颈炎等。

2.苦菜炖猪肉

原料 苦菜、酢浆草各30克,猪肉250克。

制法 将苦菜、酢浆草洗净,与猪肉(切小块)加水共炖至肉熟烂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清热,解毒,补虚。

适用 肝硬化。

3.苦菜姜汁

原料 苦菜、生姜、黄酒各适量。

制法 苦菜与生姜洗净。分别切碎、捣烂,洁净纱布绞取汁液,取二汁等量合并,混匀。

用法 每取30毫升,兑黄酒10毫升,冲水饮服。每日3次。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

适用 痈肿恶疮。

【每日一味药】胡萝卜
【别名】黄萝卜、胡芦菔、红芦菔、丁香萝卜。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的根。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健脾,化滞。
【主治】治消化不良,久痢,咳嗽。
【用法用量】煎汤、生食或捣汁。外用:捣汁涂。
【使用注意】无。

【养生药膳】
1.胡萝卜粥
原料 新鲜胡萝卜适量,粳米250克。
制法 将胡萝卜切碎,同粳米煮粥。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健胃补脾,助消化。
适用 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皮肤干燥症、夜盲,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
2.胡萝卜肉丝
原料 胡萝卜150克,猪瘦肉100克,葱、姜、酱油、味精适量。
制法 胡萝卜、猪瘦肉切丝,油锅内放葱、姜煸香,胡萝丝(盐拌渍后)、肉丝入锅烩炒,加酱油、味精调味后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健脾胃,益气力,增强体质。
适用 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时期。
3.胡萝卜炖猪肝
原料 胡萝卜200克,猪肝(鸡、鸭、羊、兔肝均可)80克左右,盐少许。
制法 将猪肝、胡萝卜分别洗净切片,放在碗里,加适量水和盐,炖熟食用。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明目。
适用 夜盲。
4.胡萝卜小米粥
原料 胡萝卜、小米各50克。
制法 胡萝卜洗净切丝,与小米同煮粥。
用法 每日1次,连服2周。
功效 补益脾胃,明目。
适用 糖尿病并发视神经萎缩属脾胃虚弱。<

【每日一味药】怀香

【别名】香丝菜、茴香菜。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肾、膀胱、胃经。

【功效】健胃,行气。

【主治】用于胃寒痛、小腹冷痛、痛经、疝痛、睾丸鞘膜积液、血吸虫病等症。

【用法用量】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多食会伤目、长疮。

【养生药膳】

1.茴香粥

原料 嫩茴香菜适量,白米30克。

制法 如常法煮米做粥,粥将熟时加入茴香菜即可。

用法 早、晚餐食用。

功效 温肾散寒,和中治疝。

适用 疝气作痛、腰腹冷痛等。

2.茴香猪肝

原料 小茴香5克,猪肝250克,酒、糖、浆油各适量。

制法 将小茴香用新纱布包袋,与猪肝同煮,使用小火煮沸20分钟,去茴香袋,再加酒、糖、浆油各适量,继用小火煮10分钟后,待温取肝切片。

用法 分2次佐餐食用,1日食完。连服7~15日。

功效 养血,补肝,温中。

适用  慢性肝炎虚寒症,症见肝区隐痛、脘痞纳差、喜温畏寒、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等。

3.茴香煮绿豆

原料 茴香、盐各适量,绿豆500克。

制法 绿豆用水泡软,放锅中,加茴香、盐煮熟烂。

用法 吃豆喝汤,每日早、晚各1次。可连服1~2周。

功效 益阴清热。

适用 白癜风

【每日一味药】菠薐
【别名】赤根菜、菠棱菜
【来源】本品为藜科菠菜的全草。
【性味】甘、凉。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效】滋阴平肝,止咳润肠。
【主治】主治高血压,头痛,目眩,风火赤眼,糖尿病,便秘。
【用法用量】鲜品2~4两。
【使用注意】多食发疮。

【养生药膳】
1.菠菜粥
原料 菠菜200克,粳米30克。
制法 先煮粳米粥,快熟时加入菠菜,凡沸即熟。
用法 随量食用。
功效 和中通便。
适用 体弱、久病大便涩滞不通等。

2.菠菜大枣粥
原料 菠菜 250 克,大枣 15 枚,粳米100 克。
制法 菠菜切末,将大枣、粳米洗净,共置锅内,加水煮粥,至八成熟时加入菠菜末,再煮至粥熟即成。
用法 每日1剂。
功效 敛阴润燥,益气养血。
适用 肝郁化火、风阳上扰型高血压。

3.菠菜猪血汤
原料 鲜菠菜500克,猪血250克,调料适量。
制法 菠菜切段;猪血煮凝,切条。锅内加水烧沸后下菠菜、猪血条,熟后入调料。
用法 温服,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功效 补血,润肠通便。
适用 失血性贫血、大便秘结、痔疮便血、习惯性便秘、老人津枯便秘等。

4.菠菜香油拌芹菜
原料 菠菜、嫩芹菜各25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 将芹菜洗净切段,入沸水中焯3分钟,捞出。菠菜洗净,切几刀,入沸水焯一下,捞出。将两菜放入盆中,加盐、香油、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 佐餐食,每日2次。可常食。
功效 清热利湿,平肝降压,润肠通便。
适用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每日一味药】蔊菜
【别名】野油菜、野芥草、独根菜。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的干燥全草。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归肺经、肝经。
【功效】祛痰止咳,解表散寒,活血解毒,利湿退黄。
【主治】主治咳嗽痰喘,感冒发热,麻疹透发不畅,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疔疮痛肿,漆疮,经闭,跌打损伤,黄疸,水肿。
【用法用量】煎汤,10~30克,鲜品加倍;或捣绞汁服。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过量服用可出现轻微的口干、胃部不适等现象,但不影响继续治疗。

【养生药膳】
1.蔊菜粥
原料 蔊菜、熟羊肉各50克,籼米100克,葱、姜末、盐、味精、猪油各少许。
制法 先将蔊菜摘洗干净,切成碎末。熟羊肉切成小丁。再把洗净的籼米放入开水锅熬粥,待粥快熟时,加入熟羊肉丁,蔊菜末、葱、姜末、猪油、盐、味精,稍煮入味即成。
用法 每日早、晚温热服食,3~5日为1个疗程。
功效 止咳利水,活血通经。
适用 感冒咳嗽、咽痒、风湿性关节炎、黄疸、水肿、腹痛、跌打损伤等。
2.蔊菜生姜汤
原料 蔊菜60克(鲜品90克),生姜10克。
制法 蔊菜洗净,切碎,与生姜同水煎取汁。
用法 温服,每日3次。
功效 温肺化痰止咳。
适用 外感风寒或肺寒之咳嗽。
3.蔊菜玉米须汤
原料 蔊菜、玉米须各60克。
制法 洗净,水煎取汁。
用法 分2~3次服或代茶饮。
功效 利胆,利尿。
适用 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每日一味药】罗勒
【别名】熏草、燕草、蕙草、西王母菜、兰香、零陵香、香草。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罗勒的全草。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疏风解表,化湿和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感冒头痛,发热咳嗽,中暑,食积不化,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泻痢,风湿痹痛,遗精,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煎汤,5-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气虚血燥者慎服。

【养生药膳】
1.兰香饼
原料 罗勒叶60克,鲜姜、白面各120克,花椒末3克,盐适量。
制法 将面和好。将生姜捣烂,罗勒叶剁碎,与花椒末和拌馅,用面裹作烧饼,煨熟。
用法 空腹任意食用。
功效 行气降逆,消食止呃。
适用 咳噫。
2.罗勒甘蔗汁
原料 鲜罗勒草30克,甘蔗汁2匙。
制法 将罗勒草洗净,放入温开水中浸泡10分钟,捣烂取汁,与甘蔗汁混合均匀即成。
用法 上、下午分服。
功效 解毒抗癌,养阴生津。
适用 热毒型食管癌。

【每日一味药】胡荽

【别名】香菜、香荽、胡菜、蒝荽、园荽、芫荽、莞荽。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芫荽的带根全草。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透疹,消食下气。
【主治】主治麻疹透发不快,食物积滞。
【用法用量】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痧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忌服。

【养生药膳】
1.芫荽蜇皮黄瓜粥
原料 芫荽30克,海蜇皮、黄瓜各50克,大米120克,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 海蜇皮切丝,入沸水中焯水捞出;黄瓜切丝;芫荽切段。锅下淘净大米煮粥至八成熟,加进海蜇皮、黄瓜稍煮一会儿,放入芫荽、盐、味精即可。
用法 早、晚温热服食,以7日为1个疗程。
功效 润肺清热,化痰消积。
适用 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
2.黄豆芫荽汤
原料 鲜芫荽15克,黄豆60克,葱白4条,白萝卜60克,调料适量。
制法 将黄豆洗净,以清水浸泡半天;白萝卜洗净,去皮,切片;芫荽、葱白洗净。把黄豆、萝卜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煮半小时,再下芫荽、葱白
略煮,调味即可。
用法 随量饮用。
功效 发散风寒,下气化痰。
适用 风寒感冒。
3.芫荽鲩鱼头汤
原料 芫荽15克,鲩鱼头2个,淡豆豉30克,葱白20克,豆腐250克,调料适量。
制法 鲩鱼头洗净、去鳃,与芫荽、淡豆豉、葱白、豆腐同煮熟,调味食。
用法 佐餐热食,每日2次。
功效 解表通窍。
适用 风寒型急性鼻炎。
4.胡萝卜胡荽汤
原料 芫荽30克,胡萝卜(切片)60克,荸荠60克。
制法 胡萝卜切片,与荸荠同煎至熟,再下芫荽煎煮10分钟。
用法 随量服食。
功效 透疹解毒。
适用 小儿麻疹、发热、疹出不畅等

【每日一味药】干姜
【别名】淡干姜、白干姜。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主治】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用量用法】3~10克。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孕妇慎用。

【养生药膳】
1.干姜粥
原料 干姜3~6克,大米100克。
制法 先将干姜研成末(或煮汁去渣),再将洗净的粳米与姜末(或姜汁)同入开水锅内熬粥,粥熟即可食用。
用法 每日早、晚服用。
功效 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适用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或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
2.干姜花椒粥
原料 干姜5克,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15克。
制法 将干姜、高良姜、花椒洗净,姜切片,用白净纱布包好,粳米淘洗净,入锅掺水,烧开30分钟以后取出药包,煎成粥后调入红糖食用。
用法 每食适量。
功效 暖胃散寒,温中止痛。
适用 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呃逆、口吐清水、肠鸣腹泻等。
3.干姜葱白红糖茶
原料 干姜15克,葱白10克,红糖20克。
制法 将干姜洗净,切片,葱白洗净,切成小段,干姜先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加葱白段及红糖,继续共煮5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取汁即成。
用法 早、晚2次分服。
适用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4.茵陈干姜茶
原料 茵陈15克,干姜6克,红糖适量。
制法 茵陈、干姜煎汤、去渣,溶入红糖。
用法 代茶饮。
功效 温中健脾,利湿退黄。
适用 阴黄,身不热,口不渴,身目发黄,其色晦暗,四肢发凉,泻下清冷者。

【每日一味药】生姜
【别名】姜、姜皮、鲜姜、姜根、百辣云、炎凉小子。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胃寒呕吐,鱼蟹中毒。
【用量用法】3~10克。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忌服。

【养生药膳】
1.生姜粥
原料 鲜生姜6~9克,粳米或糯米100~150克,大枣3个。
制法 将生姜切为薄片或细粒,同米、大枣同煮为粥。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暖脾胃,散风寒。
适用 脾胃虚寒、反胃羸弱、呕吐清水、腹痛泄泻、感受风寒、头痛鼻塞,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寒喘咳等。
2.生姜杨梅山楂茶
原料 生姜15克,鲜杨梅30克,山楂80克,盐、白糖各适量。
制法 将生姜洗净,切成片,与洗净的杨梅、山楂同放入碗中,加精盐、白糖各适量,调拌均匀,浸渍1小时,并用沸水浸泡15分钟即可。
用法 早、中、晚3次分服,同时嚼食生姜、杨梅、山楂。
功效 温中散寒,健脾暖胃。
适用 饮食停滞型慢性胃炎。

【每日一味药】同蒿

【别名】蓬蒿、春区菊、蒿子杆。

【来源】本品为菊科茼蒿属植物蒿子杆和南茼蒿的茎叶。

【性味】辛、甘,平,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清血、养心、降压、润肺、清痰。

【主治】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烦不安、痰多咳嗽、腹泻、脘胀、夜尿频繁、腹痛寒疝等病症。

【用法用量】一般作蔬菜煮食。

【使用注意】泄泻者禁用。

【养生药膳】

1.茼蒿豆腐汤

原料 鲜嫩茼蒿、豆腐各50克,调料适量。

制法 茼蒿洗净,在烧热的素油锅内灼瘪,加清汤,将豆腐切成小块,入汤内煮沸片刻,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 佐餐常食。

功效 健脾补虚,清肺化痰。

适用 痰湿阻肺型肺源性心脏病。

2.茼蒿炒猪心

原料 茼蒿350克,猪心250克,葱花、油、盐、料酒、白糖、味精各适量。

制法 将茼蒿去梗洗净切段,猪心洗净切片,锅中放油烧热,放葱花煸香,投入心片煸炒至水干,加入盐、料酒、白糖,煸炒至熟,加入茼蒿继续煸炒至心片熟,茼蒿入味,点入味精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开胃健脾,降压补脑。

适用 心悸、烦躁不安、头昏失眠、神经衰弱等。

3.茼蒿炒萝卜

原料 茼蒿200克,白萝卜 300克,花椒、葱、油、姜、盐、味精、鸡汤、香油各适量。

制法 白萝卜切条,茼蒿切段;花椒入油锅炸焦捞出,再加入葱、姜、萝卜条煸炒,加鸡汤少许,翻炒至七成熟,加入苘蒿、味精、盐,出锅,淋入香油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祛痰,宽中,减肥。

适用 痰多、喘息、胸腹胀满和虚胖者。

4.茼蒿菜鸡蛋白汤

原料 鲜茼蒿菜250克,鸡蛋(取蛋清)3个,油、盐各适量。

制法 茼蒿菜加水适量煮汤,鸡蛋白加入煮片刻,油、盐调味。

用法 佐餐服食。

功效 清心润肺,化痰消食。

适用 高血压头昏脑胀、热咳痰稠、睡眠不安、饮食积滞等。

【每日一味药】莱菔
【别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新鲜根。
【性味】辛、甘,平。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主治】主治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用量用法】5~12克。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耗气,气虚及无积滞者忌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养生药膳】
1.萝卜粥
原料 新鲜萝卜25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萝卜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或用鲜萝卜捣汁和粳米同煮为粥。
用法 早、晚餐温热食用。
功效 化痰止咳,消食利膈,止消渴。
适用 咳喘多痰、胸膈满闷、食积饱胀以及老年性糖尿病等。
2.萝卜鲜藕汁
原料 生萝卜数个,鲜藕500克。
制法 将生萝卜、鲜藕洗净切碎捣烂挤汁。
用法 含漱数次,连用3~4日。
功效 杀菌、消炎、消肿。
适用 心火旺盛所致的口腔黏膜溃疡。
3.萝卜汁炖豆腐
原料 萝卜250克,豆腐200克,饴糖适量。
制法 萝卜切碎捣汁,去渣取汁与豆腐、饴糖共煮30分钟。
用法 每日1次顿服。
功效 清化热痰。
适用 肺源性心脏病痰热较盛者。
4.蜂蜜蒸萝卜
原料 大萝卜1个(重约500克),蜂蜜100克。
制法 大萝卜洗净去外皮,挖空萝卜中心的肉,装入蜂蜜,放入大瓷碗中,盖好,隔水蒸熟。
用法 分1~2次食完。
适用 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咽干、痰中带血。

【每日一味药】菘

【别名】大白菜。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结球白菜的叶球。

【性味】微寒,甘。

【功效】利肠胃,除胸中堵塞烦闷,解酒后口渴,消食下气。

【主治】治瘴疟,止热邪咳嗽,十一、十二月的菘菜汁更好,可和中,利大小便。

【用法用量】适量,煮食。

【使用注意】无。

【养生药膳】

1.素白菜汤

原料 白菜250克,调料适量。

制法 白菜洗净,切碎,投入沸水中,煮沸去生味,捞出调以香油、盐、味精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清热除烦利尿。

适用 烦热口渴、小便不利等。

2.白菜苡米粥

原料 小白菜500克,薏苡仁60克。

制法 先将薏苡仁煮成稀粥,再加入洗净切好的小白菜,煮二三沸,待白菜熟即成,不可久煮,食用时不加盐。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食。

功效 祛湿解毒利水。

适用 湿毒浸淫型急性肾小球肾炎。

3.白菜葱姜茶

原料 大白菜100克,葱、姜各20克。

制法 大白菜、葱、姜加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取汁。

用法 分1~2次,趁热服。

功效 滋阴润燥,止咳清热。

适用 伤风感冒、气管炎、咳嗽。

4.白菜干腐皮大枣汤

原料 白菜干100克,腐皮50克,大枣10枚,油、盐各适量。

制法 加水适量煮汤,油、盐调味。

用法 佐餐服食。

功效 清肺润燥,滋阴养胃。

适用 老人慢性支气管炎干咳,秋冬肺燥咳嗽,及胃热肠燥,大便秘结等症。

每日一味药:睡莲

【来 源】睡莲科植物睡莲的花

【别 名】睡莲菜、瑞莲,子午莲,茈碧花

【性 味】甘;苦;平

【归 经】肝;脾经

【功 效】消暑;解酒;定惊

【主 治】中暑;醉酒烦渴;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6-9g

【睡莲入馔】

睡莲茶

原料:鲜睡莲2-3朵

制法:除掉花萼,分离花瓣,子房部分横切。用热水冲泡

【每日一味药】蒜
【别名】蒜头、胡蒜、独头蒜。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
【性味】温,辛。
【归经】归脾经、胃经、肺经。
【功效】行滞气、暖脾胃、消积、解毒杀虫。
【主治】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白秃癣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煎汤,1.5~3钱;生食、煨食或捣泥为丸。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以及目疾、口齿、喉、舌诸患和时行病后均均禁服生品,慎服熟品。

【养生药膳】
1.大蒜粥
原料 紫皮大蒜3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大蒜去皮后放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然后取粳米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重新放入粥内同煮为粥。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暖脾胃,行气滞,降血压,止痢。
适用 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泄泻痢疾等。
2.大蒜小米粥
原料 紫皮大蒜头30克,小米60克,白及粉6克,蜂蜜10毫升。
制法 先将小米淘洗,放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煮成稀粥,再将蒜(去皮)、白及粉、蜂蜜放粥内搅匀,沸后停火。
用法 分2次服,每日内服完,连服数日。
功效 解毒,润肺,补虚,止血。
适用 肺结核咳嗽、咳血、消瘦、盗汗等。
3.大蒜鸭蛋汤
原料 大蒜90克,鸭蛋2个。
制法 大蒜去皮,与鸭蛋同加水煎,蛋熟去壳略煮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滋阴润肺,杀菌解毒。
适用 颈淋巴结结核(疼痛)初期。
4.大蒜玉米粥
原料 大蒜6瓣,玉米50克,糖、醋各适量。
制法 蒜瓣剥外皮后入糖醋中浸渍1日,玉米磨碎煮成粥,然后放入蒜瓣,再煮片刻。
用法 趁热服用,每日1次,连食15日。现煮现吃,不宜久放。
功效 消脂行气。
适用 冠心病。

【每日一味药】薤

【别名】薤根、藠子、野蒜、小独蒜、薤白头。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心、肺、胃、大肠经。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主治】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用量用法】5~10克。

【使用注意】气虚者慎服。

【养生药膳】

1.薤白炖猪肚

原料 薤白150克,猪肚1个,薏苡仁、盐、胡椒各适量。

制法 薏苡仁、薤白洗净,混合,装入猪肚中,用绳扎口。加水和适量的盐、胡椒,炖至猪肚烂熟。

用法 分3~4次服食。

功效 强身健体,消食。

适用 脾胃虚弱、少食羸瘦、饮食不消。

2.薤白葱粥

原料 薤白10~15克(鲜品30~60克),粳米50~100克,葱白3根。

制法 先把薤白、葱白洗净切碎,与粳米同时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稀粥。

用法 每日分2~3次温服。

功效 行气宽胸。

适用 冠心病胸闷、心前区疼痛等。

3.人参薤白粥

原料 薤白12克,人参10克,鸡蛋(去黄)1个,小米50克。

制法 先将人参打碎,加水用小火煎汤,然后入小米煮粥,将熟,下鸡蛋清及薤白,煮熟。

功效 益气通阳,豁痰祛风。

用法 早、晚分2次服食。

适用 中风后遗症。

4.薤白羊肾粥

原料 薤白7茎,生姜6克,新鲜羊肾1个,粳米100克,盐少许。

制法 把洗净的羊肾剖开,去内膜,细切;把洗净的粳米放入沙锅内煮粥欲熟时,放入羊肾、生姜、薤白,并入少许食盐,搅匀,煮至羊肾熟即可。

用法 分次于空腹时食用,每日1剂。

功效 温肾健脾,宽胸理气,通阳散结。

适用 胸阳痹阻、气血郁滞之腰酸乏力、畏寒肢冷、胸闷气促,甚则胸痛彻背、气逆喘急、心悸汗出、面白唇淡、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无力等;也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属阳虚偏盛者的药膳食品;也可用于中老年男性的日常保健。

【每日一味药】葱
【别名】葱茎白、葱白头。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胃、肝经。
【功效】发表,通阳,解毒。
【主治】治伤寒寒热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二便不通,痢疾,痈肿。
【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脐部或患处。
【使用注意】表虚多汗者忌服。

【养生药膳】
1.葱姜茶
原料 葱白10克,生姜3克,红糖适量。
制法  将葱白、生姜放入沙锅内,加水600毫升,煎沸5分钟,取汁加入红糖,搅匀。
用法 趁热代茶饮下,卧床盖被出微汗。每日1剂,连服2剂。
功效 发汗解表,祛散风寒,外感风寒。
适用 头痛、畏寒、鼻塞流清涕等。
2.葱白粥
原料 新鲜连根葱白15~20根,粳米100克。
制法 将葱白洗净切断,先以粳米煮粥,待米半生半熟时,加入葱白,同煮为粥。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发汗散寒,温中止痛。
适用 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腹痛泻痢等。
3.葱炖猪蹄
原料 葱50克,猪蹄4个,盐适量。
制法  将猪蹄拔去毛,洗净,用刀划口;将葱切段,与猪蹄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和盐,先
用大火烧沸,后用小火炖熬,直至熟烂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补血消肿。
适用 血虚、四肢疼痛、浮肿、疮疡肿痛等症。
4.胡椒葱汤
原料 葱白3茎,胡椒粉2克,姜6克。
制法 先烧开水,放入姜、葱白,煮沸成姜葱汤。
用法 用热姜葱汤,送服胡椒粉;或将胡椒粉放入姜葱汤中服。胃痛前将汤热饮即可缓解。
功效 暖胃行气止痛。
适用 胃寒痛症。胃热痛者忌服。

【每日一味药】韭
【别名】韭子、韭菜仁。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温补肝肾,壮阳固精。
【主治】主治肝肾亏虚,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白浊带下。
【用量用法】3~9克。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养生药膳】
1.韭菜炒核桃仁
原料 韭菜500克,核桃仁100克,植物油、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 韭菜洗净切成段。核桃仁用开水浸泡30分钟后再洗净。先将锅用大火加热,下植物油,烧至八成热后入核桃仁,改用中火炒至熟后,再入韭菜翻炒片刻,加盐、味精调味后食用。
用法 佐餐食用,每日1次。
功效 补肾壮阳,和中下气。
适用 阳痿遗精、腰膝酸痛、脘腹冷痛、胃虚寒、噎膈反胃等。
2.韭菜西葫芦粥
原料 韭菜、大米各100克,西葫芦150克,生姜、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 韭菜切小段,西葫芦切小块,生姜切丝。锅烧清水沸后,下淘净大米煮粥至八成熟,加进韭菜、西葫芦、生姜稍煮片刻,调入盐、味精即成。
用法 每日早晨服食,5日为1个疗程。
功效 温中散气,祛风发汗。
适用 风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3.韭菜根泽兰汤
原料 韭菜根30克,泽兰10克,黄酒100毫升。
制法 将韭菜根、泽兰放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沸5分钟,去渣,取药汁同黄酒一起煮沸即可。
功效 温肾活血止痛。
用法 每日分2次温服,连用10日。
适用 体虚血瘀型腰痛。
4.韭菜姜汁煮牛奶
原料 韭菜250克,生姜15克,牛奶250毫升。
制法 将韭菜、生姜洗净切碎,绞汁,取汁加牛奶共煮沸。
功效 抑肝扶脾。
适用 慢性结肠炎肝旺脾虚、大便溏稀兼腹痛明显者。

【每日一味药】饴糖
【别名】饧、胶饴、软糖、饧糖、糖稀。
【来源】本品为用高梁、米、大麦、小麦、粟玉米等含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
【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缓中;补虚;生津;润燥。
【主治】主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烊化冲入汤药中,30-60g;熬膏或入丸剂。
【使用注意】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养生药膳】
1.饴糖红茶
原料 饴糖15~25克,红茶1~ 1.5克。
制法 将上述2味以适量沸水冲泡。
用法 代茶饮服,分2~3次,每日1剂。
功效 滋补强壮,健胃润肺。
适用 养颜保健。
2.饴糖大米粥
原料 饴糖30克,大米50克。
制法 以大米煮粥,粥熟入饴糖,调匀。
用法 空腹食用。
功效 健脾和中,止痛。
适用 脾虚食少、胃虚作痛等。
3.姜糖茶
原料 饴糖或关东糖30克,生姜10克。
制法 生姜切丝,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上盖浸泡5分钟,再调入饴糖或关东糖。
用法 频频代茶饮用。
功效 解表止呕。
适用 外邪犯胃型呕吐。
4.香菜饴糖汤
原料 香菜30克,饴糖15克,米汤300毫升。
制法 香菜、饴糖、米汤共煮至糖溶。
用法 分1~2次趁热服。
功效 发汗解表,止咳化痰。
适用 伤风感冒、咳嗽痰多泡沫。

【每日一味药】大豆豉

【别名】豆豉、香豉、淡豉、淡豆豉。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性味】苦、辛,凉。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主治】主治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用量用法】6~12克。

【使用注意】胃虚易泛恶者慎服。

【养生药膳】

1.发汗豉粥

原料 淡 豆豉、粳米各30克,荆芥、葛根、葱白各15克,麻黄、栀子各1.5克,石膏60克,生姜10克。

制法 将以上各味(除粳米外)以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渣。纳粳米煮作稀粥。

用法 顿服,汗出为效。如未有大汗,宜再服之。

功效 祛风活络。

适用 中风,伤寒壮热头痛初得二三日。

2.豆豉羊肉汤

原料 淡豆豉50克,生姜15克,羊肉100克,盐适量。

制法 将前3味同放沙锅中,煮至羊肉烂熟,加盐调味即可。

用法 月经前10日,每日1次,连服3~5日。

功效 温经散寒。

适用 血寒性月经后期。

3.鲚鱼豆豉汤

原料 淡豆豉6克,鲚鱼500克,生姜3片,胡椒粉15克。

制法 先煮淡豆豉,水沸后放入鱼及生姜、胡椒粉,待鱼熟后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补气温中。

适用 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等。

注  温热证及素体阳盛者不宜使用。

4.冬瓜豆豉粥

原料 淡豆豉、粳米各50克,冬瓜500克(连皮、切片)。

制法 将冬瓜与淡豆豉、粳米同入水熬粥。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清热祛暑,通淋利尿。

适用 外感暑湿之邪、膀胱气化失利所致尿路感染,症状特征为小便短涩、溺道灼痛。

【每日一味药】刀豆

【别名】葛豆、挟剑豆、刀豆角、大弋豆、关刀豆、马刀豆、野刀板藤。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刀豆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胃、肾经。

【功效】温中,下气,止呃。

【主治】用于虚寒呃逆,呕吐。

【用量用法】6~9克。

【使用注意】胃热盛者慎服。

【养生药膳】

1.刀豆粥

原料 刀豆、水发香菇各50克,猪腰子100克,胡椒粉、味精、料酒、姜末、葱、盐各适量,籼米200克,小香油20毫升。

制法 先将籼米淘洗干净,在锅内加入适量开水,小火煮熬。将猪腰子、水发香菇切成小丁,然后将小香油下锅,烧热后加入刀豆、猪腰子、香菇一起翻炒,再依次加入料酒、盐、葱、姜末、胡椒粉、味精拌炒入味。待籼米煮成粥时,将炒成的余料加入粥内,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温中补脾,滋肾壮腰。

适用 肾虚腰痛、中寒呃逆。

2.煨猪肾刀豆

原料 刀豆10克,猪肾1个。

制法 将猪肾剖开,洗净。刀豆研为细末,放入猪肾中,外用白菜、荷叶之类包裹,置火灰中煨熟。

用法 除去包裹物1次嚼食。

功效 补肾壮腰。

适用 肾虚腰痛,或妊娠期腰痛。

3.刀豆香菇粥

原料 刀豆、香菇各30克,猪肝、粳米各60克,葱、姜、料酒、香油、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制法 香菇、猪肝均切小块。香油下锅烧热,放入刀豆、香菇、猪肝煸炒后,加料油、葱、姜、盐、味精、胡椒粉,起锅装碗备用。粳米煮粥,粥熟拌入炒好的刀豆、香菇,再稍煮片刻即成。

用法 每日1次,连服3~4周。

功效 健脾理气。

适用 脾虚肝郁型肝癌。

【每日一味药】蚕豆

【别名】胡豆、夏豆、罗汉豆、南豆、佛豆、川豆、倭豆。

【来源】本品为豆科蚕豆的种子。

【性味】甘、辛,平。

【归经】归脾、胃、心经。

【功效】健脾利水;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膈食;水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汤,30-60g;或研末;或作食品。外用:适量,捣敷;或烧灰敷。

【使用注意】中气虚者食之,令人腹胀。

【养生药膳】

1.蚕豆粥

原料 蚕豆60克,大米100克。

制法 将蚕豆、大米加适量水煮成粥。

用法 每日早、晚分食。

功效 补益脾胃,清热利湿。

适用 慢性胃炎、高血压、肥胖、消化性溃疡、肾炎水肿、高脂血症等。

2.蚕豆糕

原料 蚕豆250克,红糖150克。

制法 把蚕豆拿清水泡发,去皮,入锅,煮烂后放红糖,拌匀,绞成泥,用啤酒瓶盖为模,把糕料填压成饼状。

用法 当点心食,随量食用。

功效 利湿消肿,祛瘀降脂。

适用 吸收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3.蚕豆炖牛肉

原料 鲜蚕豆(或水发干蚕豆)250克,精牛肉500克,调料适量。

制法 牛肉洗净,切块,放沙锅内,加适量水、葱、姜、盐,烧沸后改用小火炖至肉六成熟时,加入蚕豆,共炖至烂熟。

用法 单食或佐餐,温热服食。

功效 健脾利湿。

适用 脾虚湿盛水肿。

4.蚕豆红糖汤

原料 陈蚕豆120克,红糖适量。

制法 将蚕豆、红糖加水5杯,小火煮至1杯。可配入冬瓜皮。

用法 温服。

功效 健脾利尿。

适用 脾虚水肿及慢性肾炎性水肿。

【每日一味药】豇豆
【别名】角豆、带豆、豆角、裙带豆。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豇豆的种子。
【性味】甘、咸,平。
【归经】归脾、肾经。
【功效】理中益气,健胃补肾,和五脏,调颜养身,生精髓,止消渴。
【主治】主治呕吐、痢疾、尿频等症。
【用法用量】煎汤30-60g;或煮食;或研末,6-9g。
【使用注意】气滞便结者应慎食豇豆。

【养生药膳】
1.豇豆鸡肉粥
原料 豇豆仁50克,鸡肉100克,大米120克。
制法 豇豆仁泡涨,鸡肉切丝。大米淘净,与豇豆同煮粥,临熟时下鸡肉煮熟即可。
用法 每日早、晚餐用,以15~20日为1个疗程。
功效 补肾健脾,温中益气。
适用 妇女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等。
2.豇豆冬瓜汤
原料 豇豆100克,冬瓜400克,味精、盐各2克。
制法 先将豇豆清洗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1小时;冬瓜去皮切成小块备用;再将两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清水煮至冬瓜、豇豆熟透,调入盐、味精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清热利尿。
适用 肾炎所致腰痛、浮肿。
3.豇豆炒猪肝
原料 豇豆250克,猪肝150克,黄酒、盐、味精、酱油、葱花、姜末、白糖、猪油各适量。
制法 将猪肝洗净,切成片;豇豆去杂,洗净,切成段,下沸水锅焯水后捞出。炒锅上火,放猪油烧热,下葱花、姜末煸香,再下猪肝片煸炒,加入酱油、黄酒煸炒,加清水少量,放入熟豇豆、盐、白糖、味精煸炒入味,出锅装盘即成。
功效 健脾补血,补肝明目。
用法 佐餐食用。
适用 血虚萎黄、体虚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浮肿、目赤、呕逆、泄泻等症的辅助治疗。

【每日一味药】藊豆
【别名】眉豆、树豆、藤豆、豆、沿篱豆、蛾眉豆、火镰扁豆。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甘,微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脘腹胀痛。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用量用法】9~15克。
【使用注意】多食能壅气,伤寒邪热炽者勿服。患疟者忌用。因含毒性蛋白质,生用有毒,加热毒性大减。故生用研末服宜慎。

【养生药膳】
1.扁豆花粥
原料 白扁豆花10~15克,粳米60克。
制法 先将粳米洗净,兑水煮成稀粥,待粥将熟时,放入白扁豆花,改用慢火,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 温热服食,每日1~2次。
功效 清热化湿,健脾和胃。
适用 夏季感受暑热、发热、心烦、胸闷、吐泻及赤白带下等。
2.白扁豆黄连散
原料 生白扁豆100克,川黄连粉10克。
制法 生白扁豆晒干研粉,与黄连粉混合拌匀。
用法 粳米煮汁送服,每服10克,每日2~3次。
功效 和胃止呕,清热泻火。
适用 妊娠恶阻,呕吐剧烈,吐物色黄酸苦,脘闷心烦,胁痛嗳气等。
注  胃腑虚寒性呕吐不宜服用。
3.素焖扁豆
原料 白扁豆500克,精盐、蒜片、姜末、甜面酱、花生油各适量。
制法 首先把撕下老筋的白扁豆,洗净并切成段。将炒锅烧热后,放入油,油热后放入白扁豆略炒,随即加入水与甜面酱、盐炒匀,用小火焖至软,然后加入蒜片、姜末,改用大火炒入味即可。
功效 增加人体免疫力,降低血糖和胆固醇。
适用 高脂血症、高胆固醇、高血压和糖尿病。

4.扁豆苡米粥
原料 白扁豆20克,山药15克,薏苡仁10克。
制法 将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等洗净一齐放入沙锅,加水煮沸,小火煮成粥。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和中健脾,消暑化湿。
适用 小儿厌食。

【每日一味药】豌豆
【别名】豍豆、寒豆、毕豆、雪豆。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豌豆的种子。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
【主治】用于霍乱转筋,脚气,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使用注意】无。

【养生药膳】
1.豌豆粥
原料 豌豆250克,白糖、红糖各75克,糖桂花、糖玫瑰各5克。
制法 豌豆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置大火上煮沸,撇去浮沫后用小火煮熬至豌豆酥烂;糖桂花、糖玫瑰分别用凉开水调成汁;食用时,先在碗内放上白糖、红
糖,盛入豌豆粥,再加上少许桂花汁、玫瑰汁,搅拌均匀即可。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健脾和胃。
适用 脾胃气虚、食纳欠佳者。
2.豌豆虾仁
原料 豌豆250克,虾仁100克,调料适量。
制法 将豌豆、虾仁洗净,油锅上火,五成热时放入虾仁,虾仁变白后,放入豌豆,翻炒片刻。加入葱、鲜汤、盐、味精、黄酒,入淀粉勾芡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健脾和胃,益精助阳。
适用 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等。
3.大枣煮豌豆
原料 大枣6枚,豌豆300克,酱油、葱、八角、桂皮、花椒、山柰、盐、姜各适量。
制法 将大枣洗净,去核;豌豆浸泡一夜,淘洗干净,去泥沙;姜拍松,葱切段。大枣、豌豆、八角、山柰、桂皮、花椒、盐、姜、葱、酱油同放锅内,加水800毫升,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煮35分钟即成。
功效 补气血,美容颜,润肌肤。
适用 气血两亏、面色无华等。

【每日一味药】赤小豆
【别名】赤豆、红小豆、野赤豆。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量用法】9~30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阴虚而无湿热者及小便清长者忌食。

【养生药膳】
1.赤小豆粥
原料 赤小豆适量,粳米100克。
制法 将赤小豆浸泡半日后,同粳米煮粥。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健脾益胃,利水消肿。
适用 大便稀薄、水肿、脚气、肥胖等。
2.赤豆炖鸡
原料 赤小豆100克,白鸡1只。
制法 白鸡宰杀,去毛剖腹,除去内脏,冲洗干净,与赤小豆共煮,至豆烂鸡熟为度。
用法 食鸡肉、豆,喝汤,每次适量。
功效 补益精血,解毒,利水。
适用 肾病。
3.赤豆糯米减肥粥
原料 赤小豆、糯米、红糖各50克。
制法 将赤小豆、糯米浸泡12小时,入锅加水煮烂,加入红糖,调匀即成。
用法 温热服,每日1剂。
功效 健脾养血,消肿减肥,去毒生肌。
适用 肥胖、水肿、黄疸、痈肿、便血、乳少。
4.赤豆鲤鱼
原料 赤小豆50克,陈皮、草果各6克,鲤鱼1条,葱、姜、盐、鸡汤、青菜叶各适量。
制法 首先把活鲤鱼去鳞及内脏,洗净;赤小豆打碎,陈皮切丝,草果打碎,共放入鱼腹之中。将鱼置于盆中,加入葱、姜、盐,并倒入鸡汤,上笼屉蒸制;约1.5小时出笼,后将少许青菜叶用汤略烫,放入鱼汤中。
用法 吃鱼喝汤。
功效 健脾利水。
适用 脾虚、下肢浮肿。

【每日一味药】黄大豆
【别名】青仁乌豆、大豆、泥豆、马料豆、秣食豆、冬豆、秋豆、四季豆。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黄色种子。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健脾益气,润燥消水,清热解毒 。
【主治】用于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适量,煮食。

【使用注意】身体燥热,感冒未愈者不宜多服用。

【养生药膳】
1.黄豆排骨汤
原料 黄豆250克,猪排骨500克,盐、黄酒、葱白、豆油各适量。
制法 先将黄豆去杂洗净,用水浸泡1小时,沥干备用;猪排骨洗净切成小块。炒锅上火,放油烧热,先放入葱白,再倒入排骨,翻炒5分钟后加黄酒和盐各适量,焖烧8分钟,至出香味时盛入大沙锅内,再加入黄豆和清水适量,水以浸没为度,先用大火烧开,然后改用小火慢煨3小时,至黄豆排骨均已酥烂,离火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补骨益肾,利水消肿。
适用 身体虚弱、缺铁性贫血、神经衰弱等。
2.黄豆炖猪肝
原料 黄豆100克,猪肝500克,黄酒、酱油、味精、盐各适量。
制法 首先把洗净的猪肝切成片后,用沸水冲淋,然后加入黄酒、盐腌渍片刻。黄豆冲洗后入锅,加入适量的水,用中火煮至八成熟,放入猪肝片和酱油、味精、盐,再用小火
炖30分钟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健脾宽中,润燥消水,补肝养血。
适用 肝虚水肿、妊娠水肿、缺铁性贫血等症的辅助食疗。
3.醋黄豆
原料 黄豆500克,醋1000毫升。
制法 先将黄豆炒熟,待冷却后及时浸入醋中,密封10天后即可。
用法 不限量,随时服用。
功效 软坚润燥,降压减肥。
适用 高血压、肥胖。

【每日一味药】大豆

【别名】黑豆。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

【性味】平,味甘。

【归经】归脾、肾经。

【功效】补肾益阴,健脾利湿,除热解毒。

【主治】用于肾虚阴亏,消渴多饮,小便频数;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物昏暗,或须发早白;脚气水肿,或湿痹拘挛、腰痛;腹中挛急作痛或泻痢腹痛;服热药不适。

【用法用量】煎汤,酒浸,作丸、散,或煮食。

【使用注意】本品生用、煎煮偏寒,炒食性温,过食不易消化。

【养生药膳】

1.黑豆茶

原料 黑豆、红糖各60克,熟地黄15克,肉桂3克,当归、炮生姜、炙甘草、赤芍、蒲黄各12克。

制法 将蒲黄用白布袋装好扎紧,与余药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去渣。

用法 代茶饮,每日1剂。

功效 活血化瘀。

适用 瘀阻气闭之产后血晕。

2.雪梨黑豆方

原料 黑豆50克,大雪梨1个。

制法 将梨削去外皮,在靠梨柄处切开留作梨盖,用小勺挖去梨核。将黑豆洗净,装入梨孔内,把梨柄盖上,用竹签插牢,放在瓷盅内隔水炖,40分钟后取出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清热化痰平喘。

适用 支气管炎、肺炎热痰蕴肺者。

3.黑豆莲藕乳鸽汤

原料 黑豆100克,莲藕500克,乳鸽2只,陈皮1块,大枣4个,盐适量。

制法 将黑豆放入铁锅中干炒至豆衣裂开,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乳鸽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备用;莲藕切成块;大枣去核。取汤锅上火,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烧沸,下黑豆、莲藕、乳鸽、大枣和陈皮,改用小火继续炖约3小时,入盐调味即成。

功效 补益气血,强身健体。

用法 佐餐食用。

适用 低血压、头目眩晕、食欲不振等症的辅助治疗。

【每日一味药】薏苡
【别名】解蠡、起英、赣米、感米、薏珠子、回回米、草珠儿。
【来源】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性味】甘、淡,凉。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主治】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用量用法】9~30克。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养生药膳】
1.薏苡仁粥
原料 薏苡仁30~6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先将薏苡仁洗净晒干,碾成细粉,同粳米煮粥。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健脾胃,利水湿,抗癌肿。
适用 浮肿、脾虚腹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等。
2.薏苡仁白糖粥
原料 薏苡仁50克,白糖适量。
制法 薏苡仁加适量水以小火煮成粥,加白糖适量搅匀。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健脾补肺,清热利湿。
适用 湿热毒邪遏阻肌肤型扁平疣、青春期疙瘩等。
3.苡仁二豆羹
原料 薏苡仁、绿豆、赤小豆各30克,水淀粉适量。
制法 将薏苡仁、绿豆、赤小豆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略浸泡,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煨至熟烂,汤汁浓稠后,以水淀粉勾芡成羹。
用法 早、晚分服。
功效 凉血消风,润燥止痒。
适用 皮肤瘙痒症。
4.薏苡仁炖鸡
原料 薏苡仁20克,鸡1只,黄酒、精盐、葱花、姜丝、胡椒、橙子汁各适量。
制法 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然后把鸡肉连骨切成约3厘米的方块,放入深锅内,加水约10杯,再加入薏苡仁。先用大火煮滚,继用小火煮2小时,以鸡肉煮烂能离骨为度,加入黄酒、盐、葱、姜、椒、橙子汁等调味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补益元气。
适用 体倦乏力。

【每日一味药】玉蜀黍
【别名】包米须、玉麦须、玉蜀黍蕊。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
【性味】平,甘。
【归经】归肾经、胃经、肝经、胆经。
【功效】利尿、消肿、降压。
【主治】用于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
【用法用量】15~30克,大剂量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烧烟吸入。
【使用注意】无。

【养生药膳】

1.玉米须茶
原料 玉米须20克。
制法 取玉米须洗净晒干,切碎备用。
用法 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20克。
功效 利尿泄热,降压。
适用 慢性肾炎和高血压早期引起的头痛。、
2.玉米须枸杞煲蚌肉
原料 玉米须60克,枸杞子30克,蚌肉150克,葱、姜、盐各适量。
制法 玉米须、枸杞子洗净,放入锅内,加水2000毫升,煮20分钟,滤过,再放入蚌肉、葱、姜及盐,煮30分钟即成。
用法 喝汤吃蚌肉,既可佐餐,也可单食,每日2次。
功效 补肾健脾利尿。
适用 阴虚、腰痛、水肿等。
3.玉米须酒
原料 玉米须15克,酒酿100克。
制法 玉米须放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加入酒酿,煮沸即可。
用法 每日服食1次,连用7日。
功效 利水透疹。
适用 风疹瘙痒疹出不明显者。
4.玉米须绿茶
原料 玉米须50克,绿茶5克。
制法 首先把玉米须和茶叶入杯,然后用沸水冲泡15分钟即可。
用法 不拘时饮服,每日1剂。
功效 健脾益肾,利尿消肿。
适用 慢性肾炎、小便不利,两目及两足浮肿。

【每日一味药】稻

【别名】糯、粳。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水稻的种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

【用法用量】煎汤,每次 50~100克;或人丸、散。外用:研未调敷。

【使用注意】胃肠浦化功能障碍者不宜食用。

【养生药膳】

1.大枣糯米粥

原料 糯米、白糖各75克,山药粉12克,薏苡仁、大枣各15克,荸荠粉3克。

制作 洗净薏苡仁,煮至开裂时,放入糯米、大枣共煮至烂,撒入山药粉,边撒边搅,煮20分钟后,撒入荸荠粉,搅匀后停火,加入白糖即可。

用法 分3次服用。

功效 健脾益气,利湿止泻,生津止渴。

适用 脾胃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贫血、水肿等。

2.糯米阿胶粥

原料 糯米60克,阿胶30克。

制法 阿胶制成碎米,糯米淘净下锅煮粥,待米开花烂熟时,放入阿胶搅匀即成。

用法 早、晚食用。

功效 养血止血,滋阴润燥,安胎。

适用 妇女月经不调、妊娠血虚所致的胎动不安。

3.海参糯米粥

原料 糯米100克,海参适量。

制法 先将海参浸透剖洗干净,切片煮烂后加糯米煮粥,调味后服食。

用法 早餐空腹食,可常食。

功效 补益肾气,滋阴养血。

适用 阴虚火旺型早泄、阳痿。

4.糯米葱白粥

原料 糯米100克,葱白头5个,生姜15克。

制法 糯米煮粥,再将葱、姜捣烂,入粥内煨熟。

用法 随量食,出汗即愈。

功效 发汗解表,驱寒散湿。

适用 外感初起周身疼痛,恶寒等。

【每日一味药】荞麦

【别名】三角麦、乌麦、花荞。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荞麦的茎、叶、种子。

【性味】甘、平,寒。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降压,止血。

【主治】用于高血压,毛细血管脆弱性出血,防治中风,视网膜出血,肺出血。

【用法用量】适量,入丸、散,或制面食服。外用:适量,研未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荞麦不宜多食。不可与平胃散及矾同食。

【养生药膳】

1.炒荞面

原料 荞面30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荞面小火炒熟黄。

用法 加白糖拌匀,开水调服。

功效 益气补虚,开胃润肠,消积。

适用 白浊、带下病、脾积久泻、休息痢等。

2.荞麦炖瘦肉

原料 荞麦120克,瘦肉200克,冬瓜子、甜桔梗各150克,生姜2片,调料适量。

制法 先分别将上5味食物清洗干净,放在一起搅拌均匀,放入炖盅内,加沸水适量,盖好,隔沸水慢火炖2小时,调味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清热解毒,排脓化痰。

适用 肺炎咳嗽、痰多黄稠、胸胁胀满、身热口渴、舌红等。

3.荞麦糊

原料 荞麦适量。

制法 荞麦研为细末,炒香备用。

用法 每取10克,加水煮稀糊服食。

功效 降气宽肠。

适用 夏季肠胃不和,急发腹痛等。

【每日一味药】雀麦

【别名】铃铛麦。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雀麦的全草。

【性味】甘,平。

【功效】收敛止血,固表止汗。

【主治】用于吐血,血崩,白带,便血,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煎汤,15-30克。

【使用注意】无。

【养生药膳】

1.燕麦绿豆粥

原料 燕麦片100克,绿豆、玉米粉各60克,蜂蜜适量。

制法 将洗净的绿豆入锅,加水煮沸,改小火煮至绿豆软烂。加入用凉开水调和的燕麦片、玉米粉和匀煮沸。再煮至豆粥糊成,稍凉,加入蜂蜜调味即成。

用法 分2次食,每日1剂,可常食。

功效 调中健脾,清热利水,去脂降压。

适用 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

2.燕麦百合粥

原料 燕麦150克,百合50克。

制法 先将百合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待到熟后,放入燕麦,搅均匀,再煮沸即成。

用法 每日早、晚分食。

功效 润肺止咳,固表敛汗。

适用 肺结核、支气管炎、咽喉炎等。

3.玉竹燕麦粥

原料 燕麦片100克,玉竹15克,蜂蜜适量。

制法 玉竹用冷水泡发,煮沸20分钟后取汁,再加清水煮沸20分钟取汁;合并2次药汁,加入麦片澥开,用小火熬煮成稠粥,加蜂蜜食用。

功效 清热息风。

适用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

【每日一味药】小麦

【别名】麳。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

【性味】甘,凉。

【归经】归心、脾、肾经。

【功效】养心,益肾,除热,止渴。

【主治】治脏躁,烦热,消揭,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用法用量】煎汤,50-100g;或煮粥。

【使用注意】小麦面畏汉椒、萝菔。

【养生药膳】

1.小麦饭

原料 小麦仁150克,红糖少许。

制法 小麦仁淘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焖煮40~50分钟(亦可蒸熟)。红糖加适量水,用小火熬成糖汁,浇在麦仁饭上,拌匀。

用法 温热食用,每日1次。

功效 养肝止血。

适用 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症。

2.小麦粳米粥

原料 小麦30克,粳米100克,大枣5枚。

制法 将小麦洗净后,用水煮熟,捞去小麦取汁。将淘洗干净的粳米、大枣加入小麦汁同煮为粥。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健脾补胃,养心神,止虚汗。

适用 小儿消化不良的辅助治疗。

3.小麦通草粥

原料 小麦250克,通草30克。

制法 将小麦去壳,通草研末,同入锅内,加水煮制成粥。

用法 分3次服食。

功效 清热利尿,养心益肾。

适用 老年人前列腺增生湿热不去、肾气渐伤,小便淋沥涩痛,身热,小腹胀满。

4.小麦大枣桂圆汤

原料 小麦50克,大枣30克,龙眼肉15克。

制法 将小麦去壳,大枣水泡后去核,与龙眼肉一同入锅,加水煮至粥稠。

用法 温热食用,每日1次。

功效 益气养血,补虚止汗。

适用 气虚所引起的自汗等症的辅助食疗。

【每日一味药】大麻
【别名】火麻、大麻仁、线麻子。
【来源】本品为桑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10~15克。
【使用注意】火麻仁大量食入,可引起中毒。

【养生药膳】
1.火麻仁粥
原料 火麻仁10克,粳米50克。
制法 把捣烂的火麻仁取出,与粳米煮成粥即可。
用法 于空腹时1次顿服,每日1剂。
功效 益气养血,和中润肠,通便导滞。
适用 产后血虚便秘及习惯性便秘等。
2.火麻仁酒
原料 火麻仁150克,米酒500毫升。
制法 首先把火麻仁研为粗末,然后倒入盛米酒的罐中,密封浸泡15日,即可开封备用。
用法 每次可饮30~50毫升,每日1~2次。
功效 益气养血,润肠通便。
适用 气血两虚、肠燥涩滞之大便燥结、排泄艰难,或妇女产后便秘难解、并见肠鸣腹胀、食少纳差、口气秽臭等;也可用于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产后便秘等。
3.麻仁栗子糕
原料 火麻仁10克,芝麻5克,栗子粉、玉米面各50克,红糖适量。
制法 将火麻仁、芝麻打碎,与栗子粉、红糖同入玉米面中拌匀,以水和面蒸糕。
用法 食糕,每日1次。
功效 补益脾肾,润肠通便。
适用 气虚型便秘。
4.火麻仁拌黄瓜
原料 火麻仁15克,黄瓜300克,味精、盐、醋、香油各适量。
制法 将火麻仁研成粉;黄瓜洗净,切条块。火麻仁、黄瓜放入盘内,加入盐、味精、香油、醋,拌匀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补血益气,清热泻火。
适用 肠燥便秘、水肿、小便不利。

【每日一味药】马勃

【别名】灰菇、药苞、灰菌、马屁勃、灰包菌、大气菌、鸡肾菌。
【来源】本品为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
【性味】辛,平。
【归经】归肺经。
【功效】清肺利咽,止血。
【主治】主治风热郁肺咽痛,音哑,咳嗽;外治鼻衄,创伤出血。
【用量用法】2~6克。外用:适量,敷患处。
【使用注意】风寒伏肺咳嗽失音者禁服。

【养生药膳】
1.马勃糖
原料 马勃粉10克,白糖250克。
制法 将白糖用水煎熬,较稠时加入马勃粉,搅拌匀即可,倒入瓷盘内,稍凉擀平,切作糖块。
用法 含化,频服。
功效 清肺,利咽,散结,止血。
适用 咽喉肿痛、衄血等。

【每日一味药】卷柏

【别名】石柏、岩柏草、黄疸卷柏、九死还魂草。

【来源】本品为卷柏科植物卷柏或垫状卷柏的干燥全草。

【性味】辛,平。

【归经】归肝、心经。

【功效】活血通经。

【主治】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仆损伤。卷柏炭化瘀止血,用于吐血,崩漏,便血,脱肛。

【用量用法】5~10克。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养生药膳】

1.卷柏猪蹄汤

原料 生卷柏5克,猪蹄250克,调味品适量。

制法 将卷柏洗净,用纱布包裹。猪蹄洗净,切成块,与卷柏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炖煮至熟烂。去掉卷柏包,调味即可。

用法 每日1次,连食8~10日。

功效 补筋骨,祛风湿,活血化瘀。

适用 产后骨节酸痛。

2.卷柏芹菜鸡蛋汤

原料 鲜卷柏30克(干品15克),鲜芹菜30克,鸡蛋2个。

制法 鸡蛋煮熟去壳,与卷柏、芹菜同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煮20分钟,去渣取汁、蛋。

用法 吃蛋饮汤,每日1次,连用3~5日。

功效 清热利尿通淋。

适用 肾、膀胱、输尿管结石。

3.卷柏茶

原料 卷柏15克。

制法 开水冲泡。

用法 代茶饮。

功效 活血止血。

适用 产后宫缩不全。

【每日一味药】仙人掌草
【别名】仙巴掌、霸王树、火焰、火掌、玉芙蓉。
【来源】本品为仙人掌科仙人掌属植物仙人掌的全株。
【性味】苦,凉。
【归经】归心、肺、胃三经。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健胃止痛,镇咳。
【主治】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痢疾,咳嗽。
【用法用量】鲜品1~2两。外用鲜品适量,去刺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虚寒者忌用。

【养生药膳】
1.仙人掌炖猪肚
原料 仙人掌根30~60克,猪肚1个。
制法 将猪肚洗净,与仙人掌根共炖,待猪肚熟烂为度,去药渣,加少许调味品。
用法 饮汤食猪肚,每次适量。
功效 健胃补虚,行气活血,止痛。
适用 久患胃痛。
2.仙人掌炒牛肉
原料 仙人掌30克,牛肉60克。
制法 将仙人掌去外面针刺,洗净、切细。再将牛肉洗净,切成薄片,加油及少许调料共炒熟。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行气活血,止痛清热,补虚。
适用 胃痛。
3.仙人掌烤黄牛脾
原料 仙人掌90克,黄牛脾90克。
制法 将仙人掌纵切成2片(不切断),夹入牛脾,以木炭火烤熟,弃去仙人掌,服食熟牛脾。
用法 每日1次。
功效 行气活血,健脾消积。
适用 肝硬化,症见脘腹闷胀、食欲不振、消瘦等。
【每日一味药】酢浆草

【别名】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三叶酸。

【来源】本品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

【性味】酸,凉。

【归经】归手阳明、太阳经。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无。

【养生药膳】

1.酢浆草炖猪肉

原料 酢浆草50克,猪瘦肉50克。

制法 将上2味加水炖煮至肉熟为度。

用法 每日1剂,连服1周。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

适用 病毒性肝炎。

2.酢浆草茶

原料 酢浆草10克,猪苓、茯苓各15克,炒黄柏9克,泽泻12克,桂枝3克。

制法 将上几味共研粗末,以纱布包,每包重30克。每次取1包,放入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

用法 每日1剂,分数次饮完。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适用 血淋,症见小便热涩疼痛、尿色深红,或挟有血块、小腹满急加剧者。

3.叶酸桑椹酒

原料 酢浆草、黑桑椹各250克,醇酒1500毫升。

制法 将酢浆草切细,与黑桑椹同入净器中,注酒浸之,封口,7日后取用。

用法 每日适量饮之,勿醉。

适用 头晕目眩、口干舌燥、燥热咳嗽、小便不利、水肿等。

【每日一味药】地锦
【别名】血见愁、奶汁草、莲子草、血经基、红莲草、小红筋草、铁线马齿苋。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
【性味】辛,平。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
【主治】用于痢疾,泄泻,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湿热黄疸。
【用量用法】9~20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无。

【养生药膳】
1.地锦鸡肝
原料 地锦全草6~10克,鸡肝2个。
制法 用地锦草同鸡肝蒸熟。
用法 食肝喝汤。
功效 健胃补肝。
适用 小儿疳积。
2.地锦草茶
原料 地锦草75克,糖适量。
制法 洗净,晒干,用时煎水,取汁,加糖适量,装入保温瓶。
用法 代茶频饮。
功效 清热解毒。
适用 细菌性痢疾。
3.地锦草红糖茶
原料 新鲜地锦200克(或干品100克),红糖20克。
制法 将新鲜地锦拣去杂质,洗净,切碎,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滤汁去渣,趁热调入红糖,拌匀即可。
用法 早、晚2次分服。
功效 清热解毒。
适用 各型细菌性痢疾。

【每日一味药】石胡荽

【别名】鹅不食草、鸡肠草、野园荽、食胡荽。

【来源】本品为菊科一年生植物鹅不食草的干燥全草。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经。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

【主治】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用量用法】6~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内服本品对胃有刺激性。

【养生药膳】

1.鹅不食草猪瘦肉汤

原料 鹅不食草15克,鸡内金(研碎)5克,猪瘦肉50克,盐适量。

制法 将鹅不食草布包,与鸡内金、猪瘦肉一同放碗中,加水适量,置锅中蒸至肉熟。去药包,加少许盐调味服食。

用法 每日1剂。

功效 散疮肿。

适用 疳积。

【每日一味药】虎耳草
【别名】石荷叶、狮子耳、耳聋草、金丝荷叶、金丝吊芙蓉、金线吊芙蓉。
【来源】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ga stolonifera Meerb.的全草。
【性味】微苦辛,寒,有小毒。
【归经】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小儿发热,咳嗽气喘;外用治中耳炎,耳廓溃烂,疔疮,疖肿,湿疹。
【用法用量】煎汤,3~5钱。外用:捣汁滴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无。

【养生药膳】
1.虎耳草肉饼
原料 虎耳草9克,猪瘦肉120克。
制法 将虎耳草和肉洗净,混同剁烂,做成肉饼,加水蒸熟食。
用法 每日1~2次。
功效 凉血止血,补虚。
适用 吐血。
2.虎耳草茶
原料 虎耳草、冰糖各10克。
制法 虎耳草捣碎,置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浸泡,盖闷20分钟。然后加冰糖烊化。
用法 频频代茶温服,每日1剂。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炎。
适用 小儿风热或肺热咳嗽、百日咳等。

【每日一味药】石韦

【别名】石、石皮、石剑、潭剑,金星草、生扯拢、虹霓剑草。

【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归肺、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量用法】6~12克。

【使用注意】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养生药膳】

1.石韦茶

原料 石韦20克,绿茶2克。

制法 石韦加水适量煮沸,取汁液冲泡绿茶。

用法 代茶频饮。

功效 利尿通淋,清热止血。

适用 湿热型尿路结石。

2.石韦大枣汤

原料 石韦30克,大枣10克。

制法 石韦用清水洗净,大枣掰开。将石韦、大枣加水浸没后,先大火后小火,煮沸20分钟左右过滤即可。

用法 饮汤吃枣。每日早、晚各食1剂。

功效 利尿除热,降压降脂。

适用 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血脂偏高者。

【每日一味药】骨碎补
【别名】猴姜、毛姜、申姜、肉碎补、石岩姜、爬岩姜、岩连姜。
【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
【性味】苦,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消风祛斑。
【主治】用于跌仆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外治斑秃,白癜风。
【用量用法】3~9克。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不宜服。

【养生药膳】
1.骨碎补茶
原料 蜜炙骨碎补30~50克。
制法 将骨碎补制成粗末,水煎。
用法 代茶频饮。
功效 补肾,润肺止咳。
适用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2.骨碎补五加皮粥
原料 骨碎补、五加皮、土鳖虫各10克,赤芍15克,粳米100克,盐3克。
制法 前4味煎汤,去渣后放入粳米煮成粥,加盐调味。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续伤止痛,破瘀血。
适用 骨折中期的辅助治疗。
3.骨碎补粥
原料 骨碎补20克,粳米50克。
制法 骨碎补水煎,取汁加粳米煮粥,调味。
用法 早餐食用。
功效 益肾健齿,固齿止痛。
适用 牙痛。
4.骨碎补煲猪腰
原料 骨碎补6克,猪腰1 个。
制法 先将猪腰洗净切开,剔去中间筋膜;骨碎补研细,纳入猪腰内,用线扎紧,加水煮熟。
用法 饮汤食肉。
功效 补肾强腰。
适用 肾虚腰痛及肾虚久泻等。

【每日一味药】海带

【别名】海带菜。
【来源】本品为海带科植物海带的干燥叶状体。
【性味】咸,寒。
【归经】归肝、胃、肾、肺经。
【功效】软坚散结,消痰平喘、通行利水、祛脂、降血压。
【主治】用于瘿瘤结核,疝瘕,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的人慎食。

【养生药膳】
1.海带炖排骨
原料 海带100克,猪排骨300克,葱白2段,盐少许。
制法 将海带洗净,排骨切块,与盐、葱白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煮至熟烂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每日1剂。连用10~15剂。
功效 补肾填精,健脾养血。
适用 精血不足、络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的皮肤瘙痒等。
2.海带汤
原料 海带25克,绿豆20克,玫瑰花、甜杏仁各10克,红糖适量。
制法 将海带洗净,切碎,玫瑰花用纱布包。与甜杏仁、绿豆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煮沸15分钟后,兑入红糖,搅至糖完全溶化,取出纱布即可。
用法 分2次食完。
功效 化痰散结。
适用 痰瘀凝结引起的寻常痤疮。
3.海带紫菜燕窝汤
原料 海带、紫菜、燕窝各25克,豆腐250克,生姜2片,盐适量。
制法 把燕窝用开水浸过,去毛。海带洗净,隔水蒸半小时,切丝。把海带、紫菜、燕窝、姜、盐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炖半小时,豆腐切块入锅,再煮沸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养肺阴,化痰止咳,壮阳,暖腰膝,抗衰老,助发育,抗癌。
适用 缺碘性甲状腺肿、高血压、高脂血症。
4.绿豆红糖煮海带
原料 海带60克,绿豆150克,红糖50克。
制法 海带洗净切丝与绿豆同煮熟烂,调红糖食。
用法 常服。
功效 理气化痰,软坚。
适用 单纯性甲状腺肿,症见胸闷气短,苔腻等。

【每日一味药】昆布
【别名】海带、江白菜。
【来源】本品为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叶状体。
【性味】咸,寒。
【归经】归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主治】主治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用量用法】6~12克。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及孕妇禁服。本品所含碘化物能使病态的组织崩溃,故对有活动性肺结核者一般不用。

【养生药膳】
1.凉拌昆布
原料 昆布500克,葱白、盐、醋、生姜末、橘皮末、花椒末各适量。
制法 将昆布以米泔水浸一夜,洗去咸味,放入沙锅,加水煮熟,捞出沥水,切细装盘;将葱白放入瓷钵,捣极烂,与盐、醋、姜末、橘皮末、花椒末等佐料同倒入昆布中,拌匀。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清热消痰,软坚散结,下气利水。
适用 痰气交阻之瘿瘤瘰疬,或喘咳咯痰黄稠,或少腹胀满、小便不通、肢体浮肿等。
2.昆布海藻煮黄豆
原料 昆布、海藻各30克,黄豆150克。
制法 将昆布、海藻用水泡发洗净切段,和黄豆一起放入沙锅加水,小火炖煮至豆烂熟,加调料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滋阴,清热,降压。
适用 甲状腺肿、慢性颈淋巴结炎以及高血压属阴虚有热等。
3.昆布小茴汤
原料 昆布15克,海藻、山楂各15克,小茴香10克。
制法 加水适量,煎汤。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软坚散结,行气活血。
适用 疝气肿痛、睾丸肿大。

【每日一味药】海藻
【别名】海草、大叶藻、大蒿子、海根菜。
【来源】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藻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
【性味】苦、咸,寒。
【归经】归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主治】主治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用量用法】6~12克。
【使用注意】不宜与甘草同用。

【养生药膳】
1.海藻薏苡仁粥
原料 海藻、昆布、甜杏仁各9克,薏苡仁30克。
制法 将前3味药加水750毫升,煎取汁500毫升,用药汁与薏苡仁同煮成粥即可。
用法 代早餐食,每日1剂。连服20~30剂。
功效 健脾除湿,化痰散结。
适用 痰瘀结聚所致的寻常痤疮。
2.海藻酒
原料 海藻500克,清酒120毫升。
制法 以绢袋盛海藻,用酒渍之,春夏渍2日,秋冬渍5日。
用法 每服12毫升,稍稍含咽之,每日3次。酒尽,更以酒120毫升渍,饮之如前。渣暴干为末,每服9克,每日3次。
功效 消痰,软坚,活络。
适用 项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等。
3.海藻夏枯草猪肉汤
原料 海藻、夏枯草各30克,猪瘦肉150克。
制法 猪瘦肉切丝;上2药用纱布包好,同入沙锅内煮汤,调味。
用法 饮汤食肉。每日或隔日1次。常服。
功效 解毒软坚。
适用 颈淋巴结结核。

【每日一味药】水萍
【别名】浮萍、水花、水苏、小萍子、萍子草、浮萍草。
【来源】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干燥全草。
【性味】辛,寒。
【归经】归肺经。
【功效】宣散风热,透疹,利尿。
【主治】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
【用量用法】3~9克。外用适量,煎水浸洗。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者慎服。

【养生药膳】
1.浮萍酒
原料 鲜浮萍(洗净)60克,醇酒250毫升。
制法 将鲜浮萍捣烂,装入盛有醇酒的瓶中,密封瓶口,浸泡5日,去渣取汁备用。
用法 睡前取适量擦患处,每日1次。
功效 透表止痒。
适用 风热性瘾疹、皮肤瘙痒等。
2.浮萍黑豆汤
原料 鲜浮萍100克,黑豆50克。
制法 鲜浮萍淘洗干净;黑豆洗后用冷水浸泡 1~2小时,再与浮萍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沸后去渣取汁。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温饮。连服5~7日。
功效 祛风行水,清热解毒。
适用 小儿急性肾炎。

【别名】蒲草、蒲棒、水蜡烛、毛蜡烛、蒲棒花粉。
【来源】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浊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肝、心包经。
【功效】止血,化瘀,通淋。
【主治】主治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仆肿痛,血淋涩痛。
【用量用法】5~10克,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养生药膳】
1.蒲黄茶
原料 蒲黄100克,红茶6克。
制法 将上2味用适量水煎,去渣用汁。
用法 每日1剂,随意饮完。
功效 活血散瘀。
适用 产后心闷昏厥、恶露不下等。
2.蒲黄粥
原料 蒲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蒲黄择净,布包,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蒲黄3克研为细末,待粥熟时调入粥中服食。
用法 每日1剂,连服3~5日。
功效 收敛止血,行血去瘀。
适用 咯血、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尿血、创伤出血等。
3.蒲黄槐子酒
原料 蒲黄(炒)70克,槐子(为末)14颗,酒3盏。
制法 以酒3盏,煎至2盏,去渣。
用法 分2次温服。未下更服。
适用 妊娠堕胎。

【每日一味药】菖蒲
【别名】水剑草、山菖蒲、金钱蒲、药菖蒲、菖蒲叶、香菖蒲。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心、胃经。
【功能】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
【主治】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耳鸣耳聋,健忘失眠。
【用量用法】3~10克。

【使用注意】凡阴亏血虚及精滑多汗者不宜用。

【养生药膳】
1.菖蒲拌猪心
原料 石菖蒲30克,猪心1个。
制法 石菖蒲研为细末。猪心切片,放沙锅中加水适量煮熟。
用法 每次以石菖蒲粉3~6克拌猪心,空腹食用。每日1~2次。
功效 化湿豁痰,宁心安神。
适用 心悸、失眠、健忘,以及癫狂、证、痴呆等。
2.菖蒲五味猪肾粥
原料 石菖蒲、五味子各15克,猪肾250克,粳米100克,葱白、姜丝、精盐、味精、香油各适量。
制法 石菖蒲、五味子水煎2次,每次用水600毫升,煎半小时,2次煎液混合,去渣留汁于锅中。再将粳米淘净,猪肾剖开,除去臊腺,洗净切片,葱白洗净切段,和姜丝、精盐一起放入,慢熬成粥,下味精,淋香油,调匀。
用法 分2次空腹服食。
适用 肾虚耳鸣、智力减退。
3.菖蒲大枣炖海带
原料 石菖蒲10克,大枣6个,海带200克,猪肉100克,盐5克。
制法 石菖蒲洗净,润透拍松;大枣去核,海带洗净切丝;猪肉洗净切块。把海带、猪肉、石菖蒲、大枣、盐同放炖锅内,加水500毫升,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煮40分钟即成。
用法 随量服食,每日1次。
功效 消痰软坚,宁心安神。
适用 神经衰弱。
4.石菖蒲粥
原料 石菖蒲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 石菖蒲研末备用。将粳米和冰糖同入锅熬粥。待粥将好时,调入石菖蒲末稍煮即成。
功效 通窍除痰,醒神健脑,去湿开胃。
适用 健忘、耳聋,湿浊阻膈而致脘痞不舒等。

【每日一味药】泽泻

【别名】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秃、禹孙、天鹅蛋。

【来源】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性味】甘、淡,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主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用量用法】6~10克。

【使用注意】肾虚精滑者慎用。

【养生药膳】

1.泽泻粥

原料 泽泻粉10克,粳米50克。

制法 先将粳米加水500毫升,煮粥。待米开花后,调入泽泻粉,改用小火稍煮数沸即可。

用法 温热服食,每日2次,3日为1个疗程。不宜久食,可间断食用。

功效 健脾渗湿,利水消肿。

适用 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下焦湿热带下、小便淋涩等。

2.泽泻茶

原料 泽泻、花茶各适量。

制法 将上2味用300毫升开水冲泡。

用法 不拘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 利水渗湿,泄热,利尿。

适用 高血压、水肿、小便不利、呕吐、痰饮、脚气、高脂血症等。

3.泽泻乌龙茶

原料 泽泻15克,乌龙茶3克。

制法 先将泽泻加水煮沸20分钟,取药汁冲泡乌龙茶,即成。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频频饮用。一般可冲泡3~5次。

天仙藤,见过吗?能治小腹痛
  • 【每日一味药】忍冬
    【别名】忍冬、银藤、金银藤、子风藤、鸳鸯藤、二色花藤。
    【来源】本品为忍冬科多年生常绿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主治】用于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用量用法】6~15克。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 【养生药膳】
    1.金银花酒
    原料 金银花150克,甘草30克,酒250毫升。
    制法 将金银花、甘草用水500毫升煎取约250毫升,入酒略煎。
    用法 分早、中、晚3次服尽。
    功效 解毒消痈。
    适用 痈疽恶疮、肺痈、肠痈初起等。
    2.银花茶
    原料 金银花、蒲公英、茶叶各3克。
    制法 将上3味装入茶缸内,用沸水冲泡10分钟。
    用法 不拘时代茶频饮,每日1剂。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
    适用 小儿头疖、痱毒等。
    3.银花夏枯草茶
    原料 金银花、夏枯草各50克。
    制法 将金银花、夏枯草置保暖瓶中,冲入沸水,盖闷10~15分钟。
    用法 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服2周。
    功效 清热解毒散结。
    适用 热毒型瘰疬。
    4.银贝雪梨汤
    原料 金银花15克,川贝母6克,雪梨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 雪梨洗净,去皮、核,切成片;川贝母打碎,与金银花、白糖、梨一同放碗内,置锅中隔水炖熟即可。
    用法 食雪梨、饮汤,温热服食。每日1剂,分2次食完,连服3~5日。
    功效 化痰止咳,清热生津。
    适用 痰热壅肺型慢性支气管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