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好性集邮和投资性集邮,你是哪种?

 康泰wjr图书馆 2019-08-05

国人玩收藏就是很多明明是没精力没经济基础的爱好性收藏,但还喜欢和你谈投资性收藏。

任何收藏其实都有冷热期,投资性收藏人玩的都是尖货那要有眼力有知识储备,其次要有财力有经济基础。

集邮其实也一样,我就搞不懂一个满脑子认为集邮就是买新中国邮票,只懂看品相的低端集邮者凭什么要求你手里那些发行量大,没多少文化历史留存价值的新票要稳赚不赔,可见还是集邮门槛低,一些小白进来本来就是被忽悠的,自己对集邮也认识不清,投了点钱亏了就说集邮没啥前途,这让我想起鉴宝类节目里,那些自己脑子空空不太懂,却喜欢听别的讲故事,自己还编故事玩文玩的人。口口声声爱收藏,脑子里却是捡大漏,手里东西未来能升值的思想,往往却是满屋子的破铜烂铁破纸片,自己却还懵懵不知。

大家知道收藏这个东西平衡是很重要的,知道自己要从收藏里得到什么其实也很重要。,集邮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却可以是玩出自己乐趣的一小部分,平衡它和生活,工作关系,让集邮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经济或者精神的负担。其他收藏也是如此呀,我一直觉得集邮玩不好的人,其实转去玩其他收藏也多数没什么好结果,除非他明白了平衡和学习,而不是满脑子的想不赔保值捡漏这些。当你的收藏知识储备财力储备到了一个层次后,收藏品才会上一个台阶,才应该去谈藏品保值增值的事情,就如同有鸡才有蛋。没有搞清楚自己收藏中要得到什么就要鱼与熊掌兼得,我只能说兄弟你想太多了。

作为一个改革开放后,全民集邮时代开始玩邮的我来说,你们有的对集邮的迷茫彷徨,对集邮未来那种不确定性其实我也有过,也经历过。集邮和其他收藏其实到了自己的一个认知瓶颈期,都有一种玩不动放弃的念头,尤其在外部收藏环境不好的时候,国内邮市每次起起落落这对每个集邮爱好者都是一种考验,有人放弃了,有人坚持下来蜕变了,当然每次邮市好的时候又会吸引一些新人,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心里加入了集邮看着这些新人我的确想说很多,这就是我写这个帖子原因,让他们了解集邮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至于去留那是看他们自己了,大浪淘沙,我说过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人对有过去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而全球邮政体系还存在就还会有人收藏研究集邮。

我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因为还是要看自己在集邮里处于哪个阶段,当精力财力都有了投入,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鱼和熊掌也许会兼得的,这其实未必是个矛盾,反而我觉得能把这两者结合好的人才是真正的集邮高手,骨灰级玩家。

随着邮票的邮资属性逐步被淡化,信件在人们生活中逐步的边缘化的确让全球集邮人群萎缩了,这是事实。集邮人群的减少,青少年关注度少让一些人觉得集邮没有前途,我也能理解。国内由于很多历史和经济大环境,以前可能不需要精力过多投入的集邮者也可以鱼与熊掌兼得,但现在大环境变了,我个人认为以前你会玩不代表以后就会玩。

我个人对于那些希望在投资性集邮有回报的人要明白,未来在愈发小众化专业化的集邮人群中,什么才是可以真正吸引他们的,我不太赞同把发行量减少看做一个万能药,总看有人说要邮政去减少发行量,提振邮市。这其实是个烂主意,因为作为中国邮政🇨🇳这么大体量企业,它发行量再如何小比起很多国家地区来说那都是一个天量。未来真正能玩好投资性集邮的还是一要了解以后专业玩家他们的兴趣点在哪,没有历史文化留存价值的普世新邮的确很难去谈什么回报问题。二是看未来新人集邮他们更关注什么题材什么是这些人喜欢玩的,这也就是我说的一些过去老精稀的邮票,未来不一定是市场的热点,很多审美对好邮品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虽然有争论,我觉得倒未尝不是件好事,那会让真爱集邮的人认真的去思考,也许会让那些彷徨迷茫者去思考如何走接下来的路,是要玩的越来越有乐趣,或者是放弃,其实都要根据个人情况,其实用钱能轻易买来的已经很难吸引一些专业玩家的眼球了,中国经济发展了老百姓购买力提高了,但我们最需要的还是要提高自己鉴赏收藏品的能力,提高自己集邮收藏品的层次,这样也许就没有迷茫和彷徨,有的只是乐趣了。

我虽不是集邮的悲观派,但也是勇于面对时代变化下集邮环境变化的爱邮者,正因为环境变了才需要我们去改变和提高自己对集邮的认识,对集邮理解深了才能更客观,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的,我始终觉得集邮活动还是有很大魅力。

我们有时只是缺少了发现乐趣的思路,这也是很多人在玩邮一定阶段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也不例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