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第一!中国组建“海陆空”三位一体空间站,科研事业再攀高峰

 木易斋 2019-08-05
来源:环球早知道

▼(文末附视频)▼

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发展的都非常迅速,虽然我们的起点晚,但是整体的发展步伐还是追赶的很快,我们现在完全有和发达国家比拼的实力,我们也是全世界为数不多成功组建空间站的国家,在太空中,除了国际空间站外,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我们的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
不过,这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目前,天宫二号已经在7月19日被人为控制坠毁在南太平洋上。未来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将会向前继续迈进,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在太空中组建新一代空间站。
新的空间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遥远,预计明年我们就将发射下一代空间站的核心舱“天和一号”,截止到2022年,我们的新一代空间站就将建成。
除了建设宇宙空间站,我们国家还有一个“深海空间站”的搭建计划。
这其实也和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的观念有关,在我们的想法中,形容一个人非常厉害,就经常会比喻他可以“上到九天揽月下到五洋捉鳖”,既然我们已经完成了飞天的愿望,那深不见底的海洋我们为什么不也一起探索?
其实早在2017年的时候,“蛟龙号”深海潜水器设计师崔维成就曾经表示,我国已经通过蛟龙号潜艇获得了很多有关海洋深潜的经验,这将是我们探索海洋新的起点。
而新的万米级深海作业型潜水器也正在研制过程中,预计在2020年我国就可以再次进行万米级的海洋深潜试验。在未来,我国将要建造世界上第一个常年有人驻守潜深达2500米的“深海空间站”。
此前在报道中,媒体将我们的深海空间站外观形容成一艘小型潜艇,整体长度在22米左右,宽度为7米,高度则为8米,整体吨级是250吨。
这则消息并不是空穴来风,在2012年5月23日,小型深海移动工作站的模型就曾在北京科博会上亮相。2013年虽然有媒体报道过已经完成了相关组装,但后来就再也没有其他的信息透露出来。
此前,美俄等一些发达国家都曾不断刷新这方面的研究,所以即便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科技进步,我国也不会选择放弃深海这一领域。预计明年就会正式组建新一代超过蛟龙号的深潜器,等一切技术成熟后,我国就将搭建深海空间站。深潜技术的不断积累,将有助于我国之后针对海底勘探、海底地形测绘和海底矿产开采等领域的发展。
“上天下海”已经完成,就剩深入地下了,与以上两个空间站同时开工的,还有我们的深地空间站,目前已经完成了部分的工程组建。7月20日,被称作“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的启动仪式在四川雅砻江锦屏山隧道举行。这是我国的一项国家重大科技技术设施项目,由清华大学和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也是目前世界首个最深的极深地下实验室。
这个地下实验室,在2400米厚的岩层之下,并且配备了很多屏蔽系统来进一步屏蔽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这样的构造足以屏蔽掉大量的宇宙射线。实际上,这座深地空间站就是利用自然界的岩石层和人为屏蔽所创造出来的一个极低辐射的空间环境。
组建完毕后,这个空间站将应用于超越当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粒子和新物理的重大基础学科前沿研究。届时,这个空间站将可以开展暗物质直接勘测试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等重要研究试验。
现在,我们已经组建出“海陆空”三个空间站的雏形,未来这些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大幅度的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前进。属于我们的科技强国梦,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