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泼向人间一片情 —— 再看王其华的泼彩艺术

 d大羊 2019-08-05

记得在新世纪伊始,我曾赴天津,登门拜访王其华先生。走进他的客厅,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悬挂在墙壁上的工笔花鸟。画幅很大,画的是葡萄,但不是那种一果一叶的小情小趣,也不是那种浓艳富丽的格调,而是以清新、自然、典雅、隽秀、温馨的画风,放眼于葡萄园圃的一种对大手笔、大趣味、大境界的追求。硕果累累的葡萄层层叠叠,由上而下铺展开来,晶莹剔透,如悬珠缀玉,引来一对黄雀迎风上下飞舞。显然,画家秉承了“对花写照,为鸟传神”的传统文脉,以重写生、尚形神、坚骨法、雅色彩的笔墨技巧表现了大自然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王其华是大自然的歌者,吟唱的是一首自然之歌、生命之歌。
细察之,画中果叶、枝蔓、飞鸟造型准确生动,刻意求真,形神俱足,美不胜收;笔墨重在“以线为骨”,笔不妄下,劲健有力,存书法笔意之美;色彩妙在“以西润中”,冷暖相宜而多变,色调丰富而统一,不以浓妆艳抹取胜,只求雅逸和谐之美。在形式美的追求上,王其华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表现为工笔与写意的结合,双勾与没骨的联姻,水墨与色彩的融会,浓淡层次的处理,虚实空间的营构,线的变化与节奏的讲究,肌理的适当运用,以及把包括形、光、色在内的西画创作技巧有机地融合在传统的笔墨体系之中等等。他做的这一切都在于创造真正属于当代工笔花鸟的现代形式之美。这不仅需要足够的才华,需要熟谙中西绘画理法,更需要敢于创新的精神。清人刘开曾言:“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我以为,王其华就是这样的一位画家,他以葡萄为载体的工笔花鸟创造了“一人之奇”,开辟了“独造之域”。
坐下,喝茶,聊艺。王其华又从书房里取出一本画册,签字赠送给我。这是一本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王其华葡萄画集》,共有他的水墨写意葡萄作品69幅。这些作品画风雄浑洒脱,笔墨苍润有致,又是另一番撼人境象。他画的仍然是平民百姓司空见惯的寻常葡萄,但在他深入观察自然、重视写生的基础上,通过注入个人的气质、性情、学养及其所感到的时代心声,这些葡萄便具有了不同古往今来同类作品的艺术力量。作者没有忽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难能可贵地坚持着讲究笔精墨妙的文人画传统,幅幅作品无不以草书入画“强其骨”,藤蔓交错尽舒卷,无不以淋漓墨色“壮其韵”,画得明珠照玉盘。王其华的创造性在于,他笔下的水墨写意葡萄充分发挥了“水”的机趣和西法中“色”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吸收运用了西画用光、用色、明暗造型等表现方法,写意参酌写实,水墨相和色彩,以笔墨的丰富性表现生物的鲜活性和色彩的明丽润泽见长,使画出的葡萄或苍翠欲滴,或堆珠积玉,或倩影婆娑,既有珠圆玉润的质地之美,又有硕果满园的体量之感。那种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欲显还隐,那种冷中有暖、暖中有冷的色阶之变,都是画家在状物的同时纵情抒写自我感受与个性的结果,都是画家在重视物象生意与审美特征的前提下,对时代精神意蕴的表达。
像郑板桥画竹、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一样,王其华独钟葡萄而别开生面。他的工笔葡萄清中寓厚、淡中寓浓、雅中寓艳,赋予传统以新的风貌,赋予自然以新的生命,为中国工笔花鸟从传统走向现代提供了一个革故鼎新的途径。他的写意葡萄激情涌动,笔墨点线充满力度和动感,墨痕蓊郁华滋,色迹鲜活生动,更多地将自己对自然生命的体悟和发现融入到重写尚意的文本之中。他是在创造自己的写意语言特色,同时也参与了一个时代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现代形态的建构。
王其华在画葡萄上取得的突出成就,离不开他的执着努力、艺术悟性与特有条件。他曾先后就读于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美术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接受过重视临摹、重视写生、重视造型,更重视引西润中、开拓创新的学院教育多年。这既造就了他以书法为根基的传统学养,又使其掌握了高强的造型能力,还练就了他对色线形之美的敏感与创造意识。尤其是他在读研期间,指导老师苏葆桢教授对他的影响极深。
苏葆桢是闻名遐迩的画葡萄名家。他的笔墨功底是一流的,他的“化合中西”所形成的独特风格,醒人耳目,在西南地区有“苏葡萄”之美誉。王其华的葡萄源在苏师理法,但他在以后的创作中,没有躺在师辈的成就上依样画葫芦,而是思接千载,左右采撷,熔古今于一炉,集中西于一体,以生活为依据,极大地拓展了葡萄画创作的表现空间,并将苏氏葡萄所蕴含的现代审美价值凸显出来,进一步发挥,形成了别有所托的自家怀抱,从而在洋洋洒洒的彩墨交融中注入了让人感奋的精神容量。

王其华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王其华也步入了古稀之年。回首往事,从我与王其华初次晤面至今,转眼间已走过了十几个春秋。我虽在京城,却一直关注着他,为他的成就而喜悦,为他的发展而欣幸。

百卉向日
多年来,王其华双向并举,既是教育战线的播种者,又是艺术事业的收获者。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以一颗感恩时代之心,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丰厚自己的学养,又倾注心力一方面尽心尽责地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则丝毫不懈怠自己对艺术高峰的攀登。从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部主任,到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再到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他带领他的团队为培养艺术新人兢兢业业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绩斐然。他主编的《大学美术》等多种教材陆续出版,同时,他的作品先后在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保加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展出,并结集出版专著30余部,艺术成就颇丰。然而,我更为关切的是他的艺术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画家是以作品说话的,要了解一个画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读他的作品。2017年由我编辑出版的《王其华泼彩艺术集》问世,揭示了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的艺术轨迹。他不囿于一种题材的表述,也不再拘泥于或工或写的描绘,他要在工笔与写意的葡萄之外开疆拓土,以求新的突破。他不仅从表现题材的单一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由工笔、写意的旧有面貌转向对“泼彩”新语言的探究,这从这本画集中可窥豹一斑。
众所周知,在现代绘画史上,将“泼彩”作为一种中国画的创作手段或风格的绘画大家有张大千、刘海粟二人。张大千成功在前,刘海粟成功在后,虽都偶作泼彩荷花问世,但他们创作的最高成就还是以泼彩山水为代表。所谓“泼彩山水”,就是在传统泼墨山水的基础上,进而发展成泼墨与泼彩相结合的又一新体貌,即以墨和色泼向纸面,随之手抹笔涂构成形象的画技,追求一种迷蒙混沌的意象。它是一种以墨胜笔、以泼染代替渲染的山水画新形态。借径张、刘开创的泼彩山水之法,运用于花鸟画的传神写照中,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一个花鸟画的新世界,这应是王其华泼彩艺术的革新意义所在。
从表面上看,泼墨泼彩有随意为之的特点,似乎不难,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极高的笔墨、色彩控制力和胸有成竹的丰厚学养,泼墨泼彩就会沦为胡涂乱抹。而且泼墨泼彩不仅需要深厚的笔墨功夫以及驾驭色彩的能力,还需要一种狂放的浩然之气。
王其华是一个自强不息者,平静的外表下面终日涌动着激流波涛。他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内蕴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气、志气与锐气。诉诸于泼墨泼彩,自有一种水墨畅肆、色彩奔宕之势,既有吞吐大荒的任情浑洒,又有“妙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的任性而为,满纸流光溢彩,浑然奇幻,生意盎然。
20世纪西方艺术的最大革命,就是摒弃了古典写实绘画的一切法则,向着抽象方向演变,形形色色的非写实绘画流派和风格层出不穷,几乎成为现代艺术的主流。王其华的泼彩艺术极大地削弱了造型结构的写实因素,代之以蓊郁水墨和缤纷色彩的泼染为主要表现手段,破除了物象形体的轮廓界线,造成“恍兮惚兮,其中有象”的视觉效果。这种表现方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造型方法暗合,体现了现代艺术的精神。
王其华泼彩艺术的另一变异,是将“随类赋彩”的传统设色法,转换为高度重视运用具有表情力的统一色调,使之与独特的意境相结合,加强了色彩抒情达意的感染力。重视色彩的抒情作用和象征意义的表现,是现代艺术取向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这在王其华的泼彩艺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他的画里,色彩是理想的象征,是蓬勃不息生命力的体现,是他心灵深处挚爱生活、挚爱自然的感情抒发。

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艺术应该“使我们的情感赋有审美形式,也就是把它们变为自由而积极的状态,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情感本身的力量已经成为一种构成力量”(卡西尔《人论》)。收在《王其华泼彩艺术集》里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王其华为把情感“变成自由而积极的状态”,并“使我们的情感赋有审美形式”所作的努力。我们看到,他的泼彩艺术是一种积极的生命状态,是其对自然、人生真挚情感的流露,洋溢着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他泼向纸上的是画家独到而敏锐的观察和体验,更是对人世间的一片深情。这种情感本身的力量已经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一种“构成力量”。

紫气东来
这种力量首先使他的选材不再局限于“形如宝珠,凝露含香”的葡萄,而是冲破了旧有的范围,拓宽了视野。他的泼彩作品既有诱人垂涎的葡萄,也有冷艳的《腊梅》、高洁的《荷趣》、浪漫的《紫藤》、飘香的《绣球》,还有体现南国之风的《红果聚英》、北国之恋的《冰骨含香》,以及乡土之情的《葵花向日》,甚至有讴歌河山壮美的《百舸争流》等等。他让花间有蜻蜓之飞舞,游鱼之嬉戏,雀鸟之和鸣,重情趣,重意境,不仅令人奇,更令人思。他将花鸟与其生存空间化合为一,展现出无尽的生机,成为与现代人感情生活和审美体验更密切的对象。这种力量还表现在他的泼彩艺术不择手段的表现上。所谓“不择手段”就是打破各种常用技法的界限,择一切手段来灵活运用各种成法。他的泼彩艺术已跳出了花鸟形象本身,强调来自生活感受、生命感受的时代感,以及构成泼彩语言的宏观构造和宏观气象。但他笔下的花情鸟态,又没有完全走向抽象而令人费解,而是以泼为主,以笔补之,或浓破淡、淡破浓,或写破泼、泼破写,或色破墨、墨破色,尚趣、尚气、尚势、尚力、尚韵,形成了丰富复杂的交响和互渗。达此境界,王其华靠的是几十年画葡萄练就的一手“绝活”,腕底似有神助,故其下笔随意泼染勾厾,皆成文章,是一种“不求形似求生韵”的水墨和色彩的写意化。从中可以发现其笔、墨、色之间独具的深厚功力和情性所在。
我喜爱王其华以葡萄为载体的中国画创造,同样喜爱他致力于泼彩花鸟所显露的睿智和才华。他的艺术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画的生命力和发展潜能。在他漫长的艺术道路上,始终保有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并竭尽自己的力量、心血、情感去拼搏。迄今为止,他好像不知老已至,依然热爱着自然,关注着时代,思索着人生,创作的激情依然撞击着他的心灵,他已为自己和挚爱的花鸟画艺术提出了更高更远的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