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学目的
2019-08-05 | 阅:  转:  |  分享 
  
教学目的:1.知道三态和六种物态变化2.会用本章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会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水的循环本章知识点回顾:一、温度和
温度计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摄氏度: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温度计和体温计有哪些区别?温度计的结构:单位:摄氏度符
号:℃温度计所能测出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即量程。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即分度值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但不能碰
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例如:蜡烛熔化为烛滴、钢铁熔化、冰熔
化为水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2.探究固态熔化时的条件:探究固态熔化时
的条件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试管、烧杯、温度计、石棉网、秒表、水、火柴、海波、蜂蜡。实验装置海波:从实验现象及描绘出的图像
容易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当温度达到(),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
),直到()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总结:海波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蜂蜡:随着不断加热,蜂蜡的温度(),在此过
程中,蜂蜡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总结:蜂蜡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水浴法持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水能否沸腾?想要使试
管里的水沸腾,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加热,有什么好处?熔化和凝固曲线图: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
,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
,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熔点(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
有熔点。晶体熔化必须具备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固体分类:晶体和非晶体几种常见的晶体:几种常见非晶体晶
体在凝固过程中: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继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晶体凝固必须具备什么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沸腾a.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并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
缓慢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b.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的,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3、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不断吸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气泡越来越大;响声小。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气泡的特点:液体沸腾的条件是:a.温度达到沸点;b.继续吸
热2、液化“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例如:烧开水时壶嘴处冒出的“白汽”;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周围冒的“白汽”;
打开冰箱门冒“白汽”;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自然界中“白汽”、露水、雾的形成、自来水管出汗、都是因为气温下降使水蒸气
遇冷液化形成的。比如: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液化石油气;火箭里的燃料(液态氢)四:升华和凝华生活中物理现象:在寒冷的冬天,霜雾
松冬天衣服可以晾干在玻璃窗的内表面会有冰花。灯泡变黑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云:
白天气温较高,地表水大量蒸发,因此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这时候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便液化成为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
中,就形成了云。(液化)雨:云中的小水滴相互聚集,就形成了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液化)雾:空气中如果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
水珠附在浮尘上,和浮尘一起漂浮在空气中,这就是雾。(液化)露:天气较热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
水珠附在它们的表面,这就是露。(液化)雪: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水蒸气凝华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聚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
落下来,这就是雪。(凝华)霜:夜晚,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凝华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凝华)霜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人工降雨蕴含的物态变化是:。总结巩固练习1、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中,水像重新沸腾一
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2、小丽同学在公园里游玩,看到
园艺师傅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师傅们把细水管插入树下的土壤里,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这是因为()A.减
少了水在地表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表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减弱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A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
于液化现象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4、下列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的是:()D5、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
热,则()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B.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C.烧杯A与试
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D.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6、如下图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
分钟供热不变).根据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名称是_______,其熔点是_______,液态名称是_______,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
_______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_______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____,此时进行的物态变化是____,
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_______分钟.当堂检测1、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B、-
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C、在敞开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D、物体吸热,温度保持
不变2、如图所示,水在壶中被加热,又从凉铁板上掉下的水是蒸馏水,在获得蒸馏水的过程中,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
先升华,后凝华B、先汽化,后液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凝固3、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出现黑斑,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A.灯丝升华后又凝华形成的B.灯丝汽化后又凝固形成的C.灯丝熔化后又凝固形成的D.灯丝熔化后再汽化最后凝华形成的4、下列物态
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
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5、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6、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变慢的
是()A.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B.将湿衣服放到太阳下晒C.用衣架撑开湿衣服晾干D.用电吹风机吹头发7、某小组在做“探究水
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在烧杯上加盖纸片,这种做法的优点是;(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1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
长,其原因可能是(回答出一条即可).中考链接一、选择题1.“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
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
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
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北方的冬天,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D.当路面
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防滑铁链(水的沸腾和内能)3.小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
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没有沸腾B.水的沸腾温度低于100℃,说明水的比热容大C.水沸腾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
来改变水的内能D.实验时的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4.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
“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
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5.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
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6.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
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
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A.只能验证猜想1B.
只能验证猜想2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7.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CO
2)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是小冰晶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二、填空:1.寒冬
,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热量。2.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
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2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选填“高”或“低”)。(2)图2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
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2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
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不同。图23.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4.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
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
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5.用如图3(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
熔化特点”的实验。(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2)实验中,应始终
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__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3(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
____℃。(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3(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4)由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
__。(选填“变化”或“不变”)家庭作业1、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
8℃B、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海波熔化过程持续了12minD、7min时海波处于液态2、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3、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
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4、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汽化和熔化B.凝华和液化C.升华和凝华D.液化和升华5、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
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
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6、用如下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2)将装有适量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之一能使试管均匀受热.实验中发现萘熔化的整个过程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可以通过_______水量(选填“增加”或“减少”)来达到延长过程的目的;_______(3)小明同学实验时想让温度计与萘充分接触,坚持把玻璃泡插入到试管底部,这样做是(选填“允许”/“不允许”)的;(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_______(选填“晶体”/“非晶体”),萘的熔点是_______℃;(5)由图乙可知,在5min时萘处于_______态,20min时萘处于_______态.
献花(0)
+1
(本文系奇齐乖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