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什么是“中锋用笔”?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庆友尊者 2019-08-05

前人说:“腕要悬,管要直,管直则字字中锋”, 汉代蔡邕在《九势》中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沈尹默则更进一步的强调说:“用笔之妙,无非笔笔中锋。”不论是古人留下来的书论中,还是现在的书法家在谈到笔法相关话题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涉及到“中锋用笔”,那究竟什么是“中锋用笔”?或者说“中锋行笔”?

我在十几年前和一位老师学过书法,当初老师一再强调要“笔笔中锋”,老师手执毛笔在纸上画圆圈,我们在一旁观看,老师在画圆圈的时候,告诉我们要保持笔尖在笔画的中间行笔。当初我观察的还算比较仔细,看到老师一直在用手指捻动笔管,但是当初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知道了这叫“捻管调锋”,“捻管调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中锋行笔”。现在对“捻管”还是“运腕”也有所争议,在这里暂且不论,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琢磨体会。难道“中锋用笔”就是使笔尖在笔画的正中间行笔?下面我分别对篆、隶、草、行、楷进行分析,一步步揭开“中锋用笔”的神秘面纱!

到底什么是“中锋用笔”?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李斯篆书《峄山刻石》

到底什么是“中锋用笔”?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李阳冰《唐李少温篆书谦卦碑》

从以上篆书中可以发现,笔画线条都是圆润的,用笔简单,没有什么变化,可以说这种篆书的用笔为“笔笔中锋”,笔尖控制在了笔画的正中间运行。

到底什么是“中锋用笔”?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乙瑛碑》

到底什么是“中锋用笔”?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礼器碑》

再看隶书,上面两张图分别为《乙瑛碑》与《礼器碑》的局部,和上面的篆书一对比,笔画线条变化已经十分明显,不再是像篆书那样只是“圆”的笔画了,笔画线条变的有“方”、有“圆”,方圆兼备,特别是比较明显的“长横”、“平捺”等笔画,像这样的笔画再使用篆书那样的笔法是表现不出来的,那这样的笔画线条又是怎么写出来呢?我就拿“长横”来举例,看到上图“《乙瑛碑》”“言”字一长横画了吧,观察这一笔画的“上边线”与“下边线”,“上边线”是用“笔尖”写出来的,“下边线”是用“笔腹(肚)”写出来的,而又不同于“偏锋”,笔尖还是在笔画之内,但绝对不是在笔画的正中间行笔了。下面再来看看草书、行书和楷书。

到底什么是“中锋用笔”?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怀素草书《寄边衣诗》

到底什么是“中锋用笔”?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唐代冯承素摹《兰亭序》

到底什么是“中锋用笔”?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褚遂良《大字阴苻经》

到底什么是“中锋用笔”?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草书运笔变化丰富,笔尖在笔画正中间与笔尖略偏向笔画一侧的笔法兼而有之,主要还是由手腕的自然运转来决定的。由于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有些笔画保留了篆书的用笔方法。而行书、楷书多为笔尖偏向一侧的这种中锋用笔,这也是我今天要重点说的,对于这种“中锋用笔”方法总结如下:

向右下约45度方向切笔起笔,或藏或露;略提笔调锋行笔,注意是略调锋,调过了笔尖就到笔画的正中间去了,线条的姿态就表现不出来了,行笔承接起笔,笔腹(肚)在前,笔尖在后,如长横画:笔尖在上,笔腹在下,笔尖是用于笔画的上边线,笔腹是用于笔画的下边线,随着手腕的摆动逐渐向右行笔,此时笔杆也会发生倾斜变化,是“推”着毛笔写的,不是“拖”着毛笔写的;笔尖在上,笔腹在下,一上一下,至笔画末尾处恰好自然而然的向右下收笔,然后转笔向下一笔画起笔方向收锋,使笔锋重新调整到圆锥状态,开始下一笔画的书写。这里说的“笔尖”与“笔腹”,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关系,就是“中锋用笔”。

以上是本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对“中锋用笔”的一些体会和看法,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