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后的温情记忆:自行车往事

 太阳鱼2011 2019-08-05

自行车往事

文 / 老绵

记得我家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有了辆燕山牌二八自行车,那是父亲为了上下班花巨资买的,据说还托了人。在那个年代,在我们农村,家里趁一辆自行车是件了不起的事。

当时,自行车与手表、缝纫机合称“三大件儿”,不要说凑齐了这“三大件儿”,单是有辆自行车就可以算“有钱人”了。据说有的人家为了给儿子相亲,把亲戚家的缝纫机和自行车借过来摆自己家里,基本上就能相亲成功。手表一般不借,太金贵,出点毛病不好修,到时说不清楚。

最让人羡慕的是邮递员,可以天天骑着邮电局配发的邮政自行车,而且都是名牌,要么凤凰,要么永久,顶不济也是飞鸽的。这三个自行车牌子相当于现在小轿车的奔驰、宝马和大众。这种主体墨绿,间或着白色的二八加重自行车,锃明瓦亮,大杠梁和后衣架还搭着写有“人民邮电”的绿色帆布邮政袋。骑着这样的自行车,代表的是一种国营单位的身份和地位,令无数人称羡。确实,在70年代和80年代中前期,邮电系统是最好的单位,与商业供销系统、工商税务系统并称三大最好的单位,远比银行系统强多了。那时,邮递员也很爱惜自己的邮政自行车,天天擦,很精心。有次我看见邮递员过一处漫水桥,本可以直接骑过去,但邮递员下来,把鞋子脱了,拎着鞋,扛着自行车趟了过去。

对于我们小小孩儿来说,二八自行车太高大、太笨重了,根本无法驾驭。也知道自行车是家里的贵重物件,因此轻易不敢随便推动,倒是经常趁着自行车停在那里,支架完全把后轮支起后,就用手空转脚蹬子,让链条带动后轮飞速转动,然后再垫着脚用两个小手龇牙咧嘴地用力迅速捏闸,看看轮子是否能马上停下。这种玩法,乐此不疲。

有时趁着后轮飞速转动的时候,还要拿根木棍或铁棍贴住辐条,享受那种转动的辐条与棍子碰撞而发出的悦耳的“音乐声”以及有节奏的震动传到手上的那种快感。

现在的自行车多是单支架,小孩子们也就失去了那种傻乎乎地空转脚蹬子的乐趣了。

最温情的记忆是坐自行车。

被父亲一把抱上大梁是件顶顶幸福的事。

因为小,我还不能坐在鞍座后面的后衣架上,而是坐在前面的大梁上。所谓“坐”,就是侧身,两腿同向冲左,上身扭向前方,屁蛋儿搁在大梁上,双手紧紧握在车把横梁处,接下来就是父亲蹬起车子,我就开始享受这种车子“飞驰”的乐趣了。唯一需要小心的是,不要把手指伸进车把横梁与闸管之间的缝隙里,要不然父亲一捏闸,手指可要被挤疼了。

之所以幸福,还因为被抱上自行车大梁后,不是要去逛城里,就是要去串亲戚,对我来说都是件美事儿,自然,路上的感觉也就更美了。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儿子四岁时,我们去阳朔骑行,租了辆“亲子自行车”,就像当年的我一样,儿子也是坐在我的前面,只不过“亲子自行车”设计得更为有趣和贴心,儿子的座位也是个小鞍座,只是高度降低了很多,小鞍座下面是两个固定的小踏板,儿子的脚可以蹬着,而且居然还有一个小“车把”,只不过是个假的,但这已经足够了!儿子坐在小鞍座上,脚蹬踏板,手扶小车把,从心里往外美,乐得呵呵的。我把车子骑起来,他比我还卖力,也跟着直使劲,就像自己在骑车。

等我到了10岁,身体长高有力气了,双手能同时够着两边的车把了,自然就产生了想驾驭自行车的冲动,于是开始学着骑自行车。那年月,学什么都扎实,特别注重基本功,学骑自行车也是如此。

先学推。

摇摇晃晃、费尽巴力地推起沉重的自行车,去体会、寻找那种人车一体的平衡感。因为推不好,经常人车倒在一起,不是我压住车,就是车压住我。苦日子不长,十天半个月的,就找到了这种推车的平衡感。因为当时的基本功扎实,找到的平衡感很强烈,后来推车时就开始玩票了,单手扶鞍座而不扶车把,就能把车推起来,忽快忽慢,转弯调头,控制自如。

学会了推,接下来就是最难学的“贴”了。

所谓“贴”,就是双手握好车把,左脚踏在脚蹬子上,右脚连续向后蹬地,给自行车一个向前的初速度,让自行车动起来,然后右脚离地,整个身体站在左脚蹬子上,随着自行车的惯性往前滑行,并保持住平衡不摔倒。这个动作是为了后续的“掏骑”做准备,打基础。

因为人小,而自行车大,所以必须要先学会“贴”。只有学会了“贴”,左脚站在了左脚蹬子上,趁着自行车向前滑行的时候,空闲的右脚才能从三角大梁的空档处钻到对面蹬住右脚蹬子掏着骑。那年月的自行车,基本上只有“二八”这种型号的大家伙,并且都有一根高高的横梁,让小孩子无法跨越,而鞍座也是高高的,因此小孩子们只能“掏骑”。

现在很难见到高高大大的自行车了,鞍座与前叉之间的横梁也取消了,并且鞍座高矮可调,因此现在的小孩学自行车就很幸福,再也不用先学“贴”再学“掏”了。

但在那年月,“贴”是个不能省略的技术动作,是上车“掏骑”的必由之路。而我当时比较笨,“贴”的动作学得很费劲,那种滑行的平衡感总是找不好,老是摔倒,有时还会把自行车摔坏,每天天黑了才推着自行车,拖着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身体从打谷场回家,曾经一度觉得自己不可能学会自行车,多次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但由于有其他小孩子也在学,只好咬牙坚持,有时能短暂的滑行一两秒就会非常激动。就这样,每天放学后就坚持学一会儿,过几天就有一些小小的进步,这样的苦日子过了个把月,终于慢慢找到了“贴”的感觉,接下来的“掏骑”就相对容易多了。

小时候学自行车,前前后后大概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终于能撅着小屁股、够着车把“掏骑”自如了。有了这个本领,我也跟着加入了“掏骑”队伍,先是在打谷场,后来胆子肥了,就在村里转着骑,再后来又杀向城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