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每个人内心中都希望自己可以更加完美,通过解读分析《天道》这部电视剧,就是希望从中找到自我觉悟,完善自身不足的“点”! 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一悟,就是没有一点进步。这个悟的意思是:我懂了,我知道了,我想通了,我找到了,我做到了,我得到了,我悟到了。 一生当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矛盾,也会有不同的感悟。 例如:什么是开心? 小时候有一块糖果,有一个玩具就很开心; 长大后,拥有再多的物质,也很难向小时候一般的开心。 有人说:小时候开心是一件简单的事,成年后简单是一件开心的事。 什么是朋友? 小时候一起玩耍就是朋友; 长大后,一起玩耍的不一定是朋友,也许是能够帮助自己的人,也许是可以共事的伙伴,也许是对自己怒吼棒喝之人,而他们都隐藏在各自面具之后,有一句广告词说的很明白:不看广告,看疗效,谁是朋友,只有当你真正遇到困难之时才能见真章…… 而这些很难用文字清晰的表达,只能靠一个虚幻的词语“自悟”。 电视剧《天道》中多次提到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属性的概念。弱势文化属性的体现形式,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 你回想一下,在电视剧中扶贫公司几位艰苦创业的原始股东,是不是一直在靠“高人”,靠“机会”,靠“关系”,但是,可悲的地方却是,在有好事的时候他们“等、靠、要”,当风险来临时却完全忘记了之前,好不容易靠来的“高人”等来的“机会”,立刻做鸟兽散状,四散奔逃去了。 甚至,刘冰直至跳楼前,依然还在靠丁元英给的一个“机会”,打算翻盘。最终,自己悲惨的结局喊出的心声居然是:“丁元英你是个大骗子”!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明白人,在正确的时间说正确的话,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反观丁元英的原助理肖亚文,在拿出全部身家控股扶贫公司后,正在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对簿公堂之时,音响行业伯爵公司落井下石,提出巨额收购扶贫公司计划。 按照大多人逻辑,必然请教丁元英这个高人,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肖亚文却没有如此,她当然可以打电话向丁元英请教,但必须得是经过她思考而不得其解的时候。 肖亚文独自来到一家咖啡馆,静下心来思考,本来正在与竞争对手打官司就是一件劳神的事,现在又凭空冒出来一个收购意向书,而扶贫公司与伯爵公司既没有利害关系也没有商业往来,这件事与当前的诉讼有没有关系?伯爵公司的意图是什么?这些都是个谜,她必须要找到一个清晰的答案。 正在肖亚文独自思考的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从中你就可以看出这位丁元英原助理的精明过人之处。 咖啡馆中,见肖亚文是独自一位女性,有一个男士过来搭讪,邀请她共同喝杯咖啡,而肖亚文回答大方,得体,简洁,直白,直戳对方要害,使男士灰溜溜的走了。看透不说透,是一种普遍思维模式,看透又说透,是另外一种思维模式。 最终,通过在咖啡馆几个小时的独立思考,肖亚文不但弄清楚了伯爵公司的意图,同时,也想明白了丁元英的布局。当内心明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肖亚文对之后的行动和信心也就更加的坚定了。 肖亚文曾经说过,跟丁元英这样的人在一起,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可以看到,听到不一样的东西。她学到的就是摒弃“等、靠、要”思想,独立思考判断,和与他人不同甚至逆向分析时局的思维方式。 人在不同阶段,自己悟到的就是自己的,没有对、亦没有错,实际那个时间段感悟到的,时间再变,自己的想法、感悟也会随之而来再次发生不同的变化。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只有真正领悟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感悟出所谓高人那个境界的话,只有觉悟才是自己的。 很多道理,很多规律是一样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你懂了就是真懂了,别人怎么说,光听,光思、光看是没有用的,要自己经历,自己总结,自己经历哪一层就会悟到那一层的境界。 曾国藩曾经说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做人做事一定要有大局,长远的眼光,不要因为眼前的一点利益而毁了大局,成大事者都是特别注重小细节的,能够明辨是非,知道舍得,懂得换算,守住内心,把一些杂念都要抛之于脑后,用心去找到事物背后的真相,这样你的人生就会变得豁达。 问题既然在那里,答案必定就在哪里! 因付出而获得,因观心而自悟! 世上最厉害的不是招数,不是策略,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 一种思维方式,掌握它的人都是商界、职场高手,明白这些思维模式的人都可以倍增时间,倍增效率,并且能让你看清一切布局中隐藏的秘密…… 它到底是什么?为啥能具备这么大的威力?… |
|
来自: 从1开始rn7a8lg > 《待分类》